俄罗斯严打“富商从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0日13:50 世界新闻报 | |
有钱人想当官没那么容易 苑听雷 人类文明史上从来就不缺乏“富商从政”的例子,在西方国家更是屡见不鲜。然而,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制度和完备的游戏规则,巨大的财富和权力结合在一起,往往会带来社会 继上月27日被捕的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之后,俄第二大富翁——英超切尔西队的老板阿布拉莫维奇近日也面临遭到指控的危险。回想此前流亡英国的别列佐夫斯基和在希腊被捕的古辛斯基,不难发现,普京正在用一种“先发制人”的方式防止拥有巨额财富的商人染指政治。 经济寡头——私有化的“畸形儿” 俄罗斯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大约2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然而,俄罗斯同时拥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富豪阶层——全国一半以上的财富控制在别列佐夫斯基、波塔宁、古辛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阿文、弗里德曼和斯摩棱斯基等7个经济寡头所操纵的六大财团手中。 俄罗斯经济寡头的发迹史同俄私有化进程是紧密相连的。1992年,俄罗斯政府开始全面推行价格自由化和私有化,即所谓“休克疗法”。这个原本国有化程度达到百分之百的国家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完全的私有化国家。直到今天,俄罗斯经济界对当初政府的这一措施仍然颇有争议:在商品严重短缺和生产急剧萎缩的情况下开放价格,直接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普通老百姓深受其害,少数投机商人却大发横财。例如,别列佐夫斯基的伏尔加汽车销售公司就利用当时的通货膨胀和汇市的剧烈波动,买进卖出,聚敛巨额财富。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里,别列佐夫斯基就赚了几亿美元。 私有化运动从一开始就演变成了一场赤裸裸的掠夺!其初期开放的重点是中小型企业。为了将国有资产折价公平分配给全体公民,俄罗斯政府给每个公民发放了面值10000卢布(当时约合32美元)的所谓“私有化证券”。这些对于普通民众毫无意义的私有化证券很快便合理合法地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他们用这些证券购买了几万个中小型国有企业。 在俄罗斯私有化的第二阶段,开放的重点转向大型企业,其中包括石油、矿产、冶金等许多与国家经济命脉息息相关的特大型企业。政府首先将这些企业改造为开放型的股份公司,然后出售股票。此时,六大财团恰好已经初具规模,尽管羽翼尚未丰满,但当时没有外国资本的进入,这使得它们在这场瓜分国有资产的浪潮中显得游刃有余。“尤科斯”石油公司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当时刚刚涉足商界不到十年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变为私人财产的,如今,这家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石油公司每年创造的价值占俄罗斯GDP的5%。 被老百姓称为“俄罗斯新贵”的俄经济寡头们在世纪之交演绎了一场只有在历史书中才能看到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活话剧。同西方经济寡头不同的是,俄罗斯的富豪不仅拥有雄厚的金融资本,还控制了一大批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石油、矿产、冶金、化工、建筑材料等大型企业,这不仅使其构筑的资本大厦更为牢固,也为他们进一步染指政坛创造了有利条件。 “克里姆林宫的教父们” 俄罗斯经济寡头们的羽翼刚刚丰满,便对政治显示出浓厚的兴趣。1996年,俄罗斯举行独立后的首次总统选举。在经济秩序混乱、车臣战事前景渺茫的情况下,当时的总统叶利钦面对来自共产党人的挑战,急于寻求政治和经济支持以确保大选胜利。而寡头们也希望通过涉足政坛来确保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们害怕共产党执政会影响自己的前途,于是,俄罗斯出现了历史上首次政商结合控制国家权力的一幕。据媒体透露,俄六大财团暗中为叶利钦竞选总统提供了大约300万美元的经费,与此同时,还开动它们掌握的宣传机器大造舆论,攻击反对派候选人,帮助叶利钦最终胜出。 此后,别列佐夫斯基、波塔宁及其亲信沃洛申都被任命为高官,显赫一时。叶利钦时期,经济寡头们经常对俄罗斯的内政外交指手画脚,甚至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到政府的各个部门。莫斯科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政治笑话:“别列佐夫斯基在俄罗斯政府和总统办公厅开了个职业介绍所,谁要想进入俄罗斯政府当副总理、部长或到总统府当官,必须经过别列佐夫斯基的职业介绍所同意才行。”美国《福布斯》杂志称别列佐夫斯基是“克里姆林宫的教父”。 俄罗斯经济寡头们对政治的兴趣几乎是不加掩饰的。据俄媒体报道,霍多尔科夫斯基曾经为俄罗斯包括自由民主党、亚博卢(苹果)集团、右翼力量联盟、俄罗斯共产党在内的多个党派提供经费支持,并利用他在议会中的关系上下活动,阻止通过对石油工业征税的法规草案。此外,他还对政府的石油政策说三道四。特别引起俄罗斯政界警觉的是,霍多尔科夫斯基曾表示将在2007年退出商界,言外之意是欲参加2008年的总统竞选,企图问鼎总统宝座。 根据俄罗斯法律规定,俄罗斯议会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检察机关如果怀疑议员有违法行为,必须经过该议员所在的上院(联邦委员会)或者下院(国家杜马)全体成员投票表决同意后才能立案侦查。这顶“保护伞”自然对那些在私有化过程中手脚“不干净”的富商们有巨大的吸引力。有消息称,在被捕前,霍多尔科夫斯基正在各地游说,以寻求政治支持,试图以地方代表的身份进入议会上院(联邦委员会),以防止政府对他“秋后算账”,所以克里姆林宫才会先下手为强。 俄罗斯“奶牛”为何不能进餐厅? “富商从政”的现象在西方国家屡见不鲜,有人将其比喻为“奶牛进餐厅”,认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资本与政权的结合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那么,为什么唯独在俄罗斯,普京要对“奶牛进餐厅”说“不”呢? 首先,俄罗斯还没来得及为“奶牛进餐厅”制定详细而合理的制度。“奶牛进餐厅”的前提是“奶牛”必须也得穿西装,打领结,像其他客人一样守规矩。例如,美国法律规定,政府要员在执政期间不得参与任何企业的管理,于是就出现了在总统大选前夕,有大财团背景的候选人纷纷转让自己股权的情景。西方国家花了几百年的时间才针对政商结合建立起了有效的约束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也曾付出过巨大的代价,导致过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混乱,几经反复,才最终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 而对俄罗斯而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迫使其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和经济体制的转型,不可能像英美等国那样花上上百年的时间。加上俄罗斯经济原本“先天不足”——从沙皇时期的封建经济到前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少了“资本主义”这一环,当它意识到必须补课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时间少得可怜——为了节省时间,迎头赶上,俄罗斯必须少走弯路,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之前,不会轻易地允许拥有巨大财富的人进入政坛。 其次,俄罗斯的“餐厅”本来秩序就非常混乱。党派纷争、黑社会势力、恐怖主义和分离主义势力的泛滥使俄罗斯政治和社会秩序十分混乱。有报道说,黑社会势力已经渗透到了俄罗斯的许多政府部门,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寡头染指政治无疑会使政坛纷争变得更加复杂。 最后,俄罗斯的“奶牛”太不受欢迎。俄罗斯经济寡头是借助许多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手段一夜暴富的,这个过程充斥着腐败与违法行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赤贫人口的居高不下。调查显示,俄罗斯88%的普通人反感寡头集团,许多人在谈到私有化以及在私有化浪潮中青云直上的富商阶层时,往往用“仇恨”来形容他们的心情。作为一名政治家,普京必须站在普通百姓一边,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事实证明,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后,70%的莫斯科人表示,尽管他们相信这起事件有深刻的政治背景,但他们对普京的支持没有任何改变。 如同一场足球比赛中球员不能做裁判一样,一旦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当事人掌握了裁判权,秩序便不存在了。古人云“乱世用重典”!在俄罗斯的市场经济秩序和民主政治制度最终建立之前,普京铁拳打向经济寡头,正是为了避免政商结合带来的负面影响。 声明:《世界新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