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大屠杀65周年:德国民间滋生反犹情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3日16:16 国际先驱导报 | |
在德国,反犹言论一直被官方视为绝对禁区,但在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日前夕,有人在发表言论时突破了红线。与此相对应的是,德国民间的反犹情绪近年来一直在潜滋暗长 本报驻柏林记者 郑汉根 1938年11月9日纳粹发动了“水晶之夜”,开始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今年适值65周年 纳粹对于犹太人的大肆屠杀已成往事,但直到今天,犹太人问题依然是德国的一道“紧箍咒”。公众人物一旦发表有反犹倾向的言论,总会引得朝野不安。最近,这道“紧箍咒”又显出了它的力量。 议员和将领祸从口出 引起这次风波的,是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党联邦议员马丁·霍曼。他在10月初的一次讲话中,说犹太人“参与了俄国1917年革命中的大屠杀”,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把犹太人看成一个“作恶的民族”。 时隔一个月后,他的讲话被媒体曝光。德国政府和各个党派立即发表声明,谴责霍曼的言论。紧接着“火上浇油”的则是联邦国防军特别行动部队的总指挥莱因哈特·君策尔,他写信给霍曼,称赞霍曼“勇敢说出了多数德国人想说而不敢公开说的话”。他的信被公开后,其本人随即被国防部长施特鲁克撤职。 二战后,作为对纳粹暴行反省的一部分,德国官方视“反犹”为绝对禁区。德国媒体也在报道犹太人问题上小心谨慎。对于霍曼和君策尔,媒体基本上都是谴责再谴责。德国《世界报》一个同行曾经对记者说,该报有几个报道禁区,不能发表有反犹倾向的文章就是其中之一。 德国民间欲说还休 政府和媒体在对待犹太人问题上是如此,那么寻常百姓的态度又如何?德国民众因为不用担政治风险,显然“敢说”一些,因而这里也显出与官方态度不大一致的情形。 以色列驻德国大使西蒙认为,霍曼的讲话推迟了一个月才被新闻界曝光,表明了当场听到讲话的民众对他的话并没有异议,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霍曼事件发生后,德国权威的《明镜》杂志记者到霍曼的家乡诺伊霍夫市采访。这个城市有10万人,三分之二的人在去年选举他当联邦议员。记者采访后感叹:“想在这里找到一个批评霍曼的人太难了。”他说,一些市民还鼓励霍曼“守住自己的话,不要后退”。一个叫作诺伯特·穆勒的人说,“霍曼只是说了一点这里很多人想说的话,他们竟然如此对待他,真是令人作呕”。 像诺伊霍夫市民这样公开表达自己对犹太人负面看法的,也偶有发生。德国媒体报道,去年11月,柏林一条街道重新恢复原来的名字“犹太街”。在重新命名典礼上,人群里响起了“犹太人、犹太人”的叫喊声。 美国犹太人大会去年底在德国进行了一次有关犹太人问题的民意测验。有60%的德国人承认“反犹主义”是目前德国社会的一个问题;52%的人认为,现在的犹太人“利用大屠杀历史为自己谋利益”。值得注意的是,60%的人表示,德国人不敢表达对犹太人的真正看法,其潜台词是什么呢? 日前,一项在欧盟范围进行的民意调查被公布,似乎证实着上面的这种调查结果。这项民调显示:有65%的德国民众认为以色列是“一个危险的国家”。 “仇恨”折射着“不满” 一年前,记者在德国西部某军事博物馆参观时,遇到了一个当年的纳粹老兵。开始跟他攀谈时,他还比较和颜悦色,但当话题转到犹太人的时候,他的脸上立刻显出仇恨的神情。他说了些记者闻所未闻的话:“二战是犹太人挑起的”、“世人误解了德国”等等。 德国今天还有极少数与当年纳粹一脉相承的新纳粹分子。他们不断制造反犹事件,如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墙壁上涂上纳粹的标志,在柏林一个犹太人纪念碑上纵火等。两个月前,警方破获了一个新纳粹团伙,逮捕了14名嫌疑犯。这些人计划在11月9日慕尼黑的犹太文化中心奠基仪式上制造爆炸。 应该说,纳粹德国的残余或者新纳粹只是极少数。但不容否定的是,经过多年的反省,德国的民间滋生出一股对犹太人不满的逆反情绪,或者说是某种带有“反犹主义”倾向的情绪。 不再是啤酒馆闲谈 德国的犹太人组织担心,这次德国高级别的政客发表有“反犹”倾向的言论,预示着“德国反犹主义的一个转变”。霍曼所在的黑森州犹太组织负责人迪特·格劳曼说,德国的“反犹主义”已经“从啤酒馆的闲谈中上升到了联邦议院”。 德国总理施罗德似乎也信心不足,他日前呼吁德国人:“尽一切可能防止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重新抬头。” “德国之声”电视台资深记者彼得·菲利普撰文认为,解决“反犹”问题比想像的要复杂。他说,有关法律可以“帮助改变人们对犹太人的偏见”,却“不会带来根本的改变”;夹杂着宗教冲突等原因,欧洲反犹的历史有上千年,比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历史要久远很多,偏见不是可以轻易消除的。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