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间谍卫星发射失败火箭自毁全程回放(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30日16:53 中国日报网站 |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当地时间11月29日13时33分(北京时间12时33分),日本从位于鹿儿岛县种子岛的宇宙中心使用H2-A火箭6号机搭载一对间谍卫星发射升空,但火箭升空后不久即发生故障,地面控制站不得不于13时43分53秒发出了火箭自行销毁的指令,日本未能将用于军事侦察目的的“信息收集卫星2号机”送入预定轨道。 日本自从今年3月28日首次发射成功两颗间谍卫星(日本称之为“信息收集卫星1号机”)以来,原定于9月10日的发射计划由于技术原因三次推迟。最近一次是在9月27日,但由于发射之前控制火箭姿态的惯性传感装置(IMU)出现了信号故障而被迫中止。 此次发射失败的2号机和1号机一样,都是由光学卫星和雷达卫星配对而成的卫星组。日本希望这4颗间谍卫星可以通过环绕南极和北极的轨道移动,在24小时内通过地球上任何一处的上空,由地面站操作调整方向拍摄地球表面任何一处的目标。日本政府公开宣称,发射间谍卫星就是为了监视朝鲜的导弹发展计划,此举引起了朝鲜的强烈不满,指责日本的挑衅行为将引发地区军备竞赛。 然而观察家指出,所谓的“朝鲜威胁”完全是个幌子。朝鲜虽然在1998年用多级运载火箭将人造卫星送入轨道。但美国对其发射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后认为,朝鲜的卫星发射并不成功。然而,日本却为其发展航天技术寻找到了冠冕堂皇的借口。日本坚持认为朝鲜发射的是“大浦洞1号”中程导弹,使日本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由于日本国会众议院曾在1969年通过一项决议,规定“送上太空的物体和火箭,只限于和平利用之目的”。根据这一决议,日本发射用于军事目的的间谍卫星显然是不符合本国法律的。因此,小泉政府对外声称所发射的卫星属于“多用途”或“多功能”卫星,可用来监测地震等自然灾害现象。 日本首次发射的1号机由两颗间谍卫星组成,分别是能拍摄地表形态的普通光学摄影卫星和能利用雷达绘制地表图像的电子雷达卫星,每颗卫星重2吨,设计寿命为5年。卫星在高空能够分辨出地面上大小为1至3米的物体。卫星将在高度为400公里至600公里的轨道上,按南北方向绕地球运行。不管天气如何变化,卫星都可以在24小时内拍摄到地球上的任何特定地点。 需要指出的是,用于和平目的的地球观测卫星与军用的间谍卫星有很大的不同。地球观测卫星的轨道高、寿命较长,但分辨地面目标的分辨率最高只有1米;而军用间谍卫星轨道低,寿命虽然短一些,但其能够分辨出地面上小至数厘米长的物体。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普通的地球观测卫星根本无法用于收集军事情报。 军事观察家认为,从目前已经获知的有限资料来判断,日本此次发射失败的卫星是不折不扣的间谍卫星。将其称作“多功能地球观测卫星”完全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舆论指出,日本的真正意图是希望能够在向海外派兵后,建立自己的军事间谍卫星系统,从而为其恢复军事大国地位铺路。据统计,日本为其“情报观测计划”将投入近20亿美元的经费,而所有的书面文件和影象资料等都被列入了国家机密,一律不允许公开。(欧叶) 资料链接:日本——潜在的航天大国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11月1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鹿儿岛县指宿市的一次讲演中,曾就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5号表示:“由于中国人太无知,所以才会如此欣喜若狂。其实这种东西早已经落伍于时代。日本如果想发射的话,相信用不了1年。” 无独有偶,10月15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在谈及中国继美、俄之后成功发射载人飞船一事,面对国内出现的日本航天落后于中国的指责时表示:“我不认为日本已经落后于中国。即使‘无人的’也能够干很多事,日本有自己的做法。”上述论调不乏痴人说梦的成分,但绝非空穴来风。 自1970年至2000年底,日本共发射各种卫星约70颗,数量仅居美、俄之后。日本耗资3.1亿美元,研制成功了“ETS—8”通信试验卫星。这种卫星的通信能力比日本以前发射的卫星高出一倍以上,不仅可以使日本在为亚太地区提供新的移动通信服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还能检验一些将投放世界市场的新的卫星通信技术。在军用间谍卫星领域,日本制定了庞大的军用航天计划,构筑一个由2颗光学卫星和2颗雷达卫星组成的军事间谍卫星系统。日本还计划在今后4年内研制12颗“多用途卫星”,这些卫星获取的各种数据可以用于军事目的。 在运载火箭方面,日本已经先后开发成功L、M、N及H等系列火箭,拥有以本国火箭发射各种卫星的能力。日本的H2运载火箭为两级式火箭,箭身直径4米、全长50米、包括燃料在内总重量260吨,可将4吨重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可将2吨重的卫星送入3.6万公里高的静止轨道,其加强型可将7.5吨重的特大型卫星送入近地轨道。H系列火箭的主要性能完全可以同欧美国家的运载火箭媲美。 载人航天飞行是日本航天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日本迄今已有5名航天员搭乘前苏联或美国的航天器进入过太空。目前日本是以参与多国合作研制国际空间站的方式,来实施自己的载人航天计划的。日本从1998年11月开始研制属于日本的太空实验舱——“希望”号。该实验舱是国际空间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舱内实验室、舱外实验平台两大部分组成。舱内实验室长12米、直径4米,可供4名航天员长期生活和从事研究工作。舱外实验平台由卫星通信系统、机器人手臂等6个部分组成。日本的实验舱将于2004年或2005年发射升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2001年,日本再次在国内选定了3名航天员,他们也将于2004年或2005年升空,参与日本实验舱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工作。 最近,日本航天机构又出台了一个计划,要在2020年发射载人宇宙飞船。该计划披露,日本开发的新型宇宙飞船比美国的航天飞机要小,比俄罗斯的宇宙飞船成本低、性能好、更现代化,定员3至5人,具有前往月球等近地球天体的能力。如此看来,日本无疑已经成为了当今全球航天领域里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欧叶整理) 资料链接:日本火箭(卫星)发射失败记录 日本第一枚火箭是1994年发射的。这是一枚H2型火箭,是在日本过去的H1型火箭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H1型火箭的研制和发射用了20%的美国技术,而H2型火箭从设计、制造到发射,全部靠的是日本自己的技术力量。因此,H2型火箭被称为日本第一枚纯国产火箭。H2型火箭上天后,日本宣布其航天技术已经进入世界一流水平,并随后加快了宇航发展的步伐。但是,此后几年,失败接踵而来。 在1998年2月,一枚H2型火箭升空,但是,尽管卫星成功与火箭分离,但是由于卫星在错误的高度被释放并被送入椭圆形轨道,一颗价值3600万美元的卫星在太空失踪。当时的日本新闻界把这颗卫星描绘成“价值数千万美元的太空垃圾”。 1999年11月15日,一枚H2型火箭发射升空后严重偏离轨道,在无法挽救的情况下,地面控制中心通过遥控引爆了价值240亿日元(合2.29亿美元)的火箭及其承载的卫星。H2型火箭发射失败是因为第一级发动机内部的配管破裂,导致气体泄漏,使发动机停止工作的。 2000年2月10日上午10时半,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从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所发射了一枚“M5”4号火箭。该火箭上载有X线“宇宙E”天文卫星。但是在火箭发射42秒钟后,由于3段式火箭中的第一段火箭发生故障,致使被投入比预定目标低的轨道之中的天文卫星失踪,并且根本收不到发自这颗卫星的数据,火箭发射失败。 2000年5月,美国卫星制造商休斯航天通信公司宣布终止与日本政府的合同,此后两年,各类大大小小的问题连续发生。H-2A型火箭的发射计划不断向后推迟。登天之路的艰险,日本宇航界气氛低落,外界的批评声不绝于耳。 2002年2月4日,日本发射的H2A运载火箭携带试验卫星顺利升空,但火箭携带的两颗试验卫星中有1颗发射后未能发回脱离火箭信号。 2003年11月29日,日本H2A运载火箭携带两颗间谍卫星发射出现故障,在发射后仅仅数分钟便被指令自毁。(欧叶整理) 相关专题:日本间谍卫星发射失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