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革命”后的第比利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2日04:03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驻外高加索记者 关健斌 格鲁吉亚的“天鹅绒革命”已结束半个月了,这次“革命”到底给格鲁吉亚人民带来了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12月9日,记者驱车近600公里,从阿塞拜疆首府巴库来到了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打算亲眼看一看此刻的格鲁吉亚人民的生活。 当我驱车赶到阿塞拜疆与格鲁吉亚的边境时,已是下午5时,天色开始渐渐暗下来了。在边境的阿方边检站正上方,面对着格鲁吉亚一侧,还依然树立着阿塞拜疆老总统阿利耶夫和格鲁吉亚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握手的一人多高的巨幅照片。记者问边防人员:“这两人都已是前总统了,为什么还挂着他们的合影呢?”边防人员看看我没答话,而是拿着我的护照问:“去格鲁吉亚的目的是什么?”“出差!”我答道。他再次打量了我一番,把护照还给我说:“多保重!” 阿、格边境是用一座桥连接的,当地人称为“红桥”。通过“红桥”后,记者来到了格鲁吉亚的边防检查站。我发现,格方检查站的人员比以往多了些,而以前戒备稀松的检查哨卡也用栅栏围得严严实实。当班的正好是记者的老熟人,他告诉记者,现在进入格鲁吉亚的车辆都必须严加检查,因为近期经常发现不法分子向格境内运送武器,前两天在格东部的潘吉斯峡谷还发现了一批反坦克导弹。 从边防检查站到第比利斯市还有60公里。我自己也不清楚,在此前的两年半中我到底沿着这条公路跑了多少回,但这一次的心情却与以往不同。记者真不知道,“天鹅绒革命”后的格鲁吉亚变成了什么样子?这场被格反对派喻为“玫瑰革命”的变革,给格鲁吉亚人民带来的到底是福还是祸? 第比利斯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城市的灯光总显得不是那么亮,而路上的车灯却晃得人睁不开眼睛。初冬的山城,树叶飘落,风中透着寒气。在快进入市中心的“大转盘”路边,记者发现了一个醒目的广告牌,以纯白为底色的广告牌上用黑色线条勾勒出了格鲁吉亚的地图,而地图的左边是一朵大大的鲜红鲜红的玫瑰花。广告上下两侧分别用格鲁吉亚语和英语写着“祝贺”。夜色中,这个以白、红为主调的广告显得格外显眼。广告牌下,身穿荧光背心的警察对来往车辆正进行着认真的盘查。 终于到了我常住的那家宾馆,却发现宾馆房间全都黑着灯。老板看到记者,依然是热情地打招呼。记者问:“近来生活如何?”老板苦笑着了一下:“活着呗。”以前门庭若市的宾馆现在已是门可罗雀,老板说:“你是第二个客人,‘那事儿’后,我们的生意是直线下降,还有谁愿意来格鲁吉亚呢?”宾馆里的水电供应倒还正常,但电话却打不了。我赶忙与老板“交涉”,没有电话我怎么发稿啊!老板说:“‘那事儿’后,电话就一直不正常,以前宾馆里有5条电话线,现在就剩下1条了,而且还时断时续。”凭着两年多的交情,老板最后答应把仅剩的一条并不完全畅通的电话线给我当了“专线”。交谈中,记者发现格鲁吉亚当地人并不喜欢用“天鹅绒革命”这个词,取而代之的则是“那事儿”。 打开电视,新闻中也是忧多喜少。主持人说出了一连串刑事案件:又有一家银行遭抢劫;一名银行家遭绑架;在谢瓦尔德纳泽女儿的住处门口发现不明爆炸物;谢氏女婿当老板的一个通讯公司发生爆炸;一所小学发现爆炸装置,学生紧急疏散……在一连串的案件新闻后是政治新闻:格代总统布尔贾纳泽访问阿扎尔自治共和国,与阿巴西泽举行了4个多小时的会谈,会谈无果而终;阿巴西泽称,阿扎尔居民将不参加2004年1月4日举行的总统大选投票;格政府召回驻俄罗斯大使,以抗议俄支持格国内的分离主义活动…… 夜里,睡得并不踏实的记者还偶尔听到了枪声。中国驻格大使馆的朋友告诉记者,这段时间里,格鲁吉亚老百姓手中的枪支多了起来,晚上时常会听到枪声。一次,使馆工作人员还在使馆的院里子捡到了手枪子弹头。中国驻格大使和参赞也提醒记者,在第比利斯采访期间一定要注意安全。目前,中国驻格使馆已开通了24小时值班电话,以方便在格的中国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与使馆联系。(本报第比利斯12月11日电) 相关专题:格鲁吉亚政治风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