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美英为对伊开战炮制假情报专题 > 正文

美国一智囊团称布什为伊战撒谎 揭露其三个花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5日00:59 青年时讯

  一家美国新闻网站刊登讽刺文章说: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经在火星地表下面被发现……这一发现最终证明我们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是正当的。全世界人民都会看到一张照片:有关伊拉克如何利用火箭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运往火星表面。

  新年伊始,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顺利登陆火星的消息,仿佛为已被伊拉克不断恶化的安全局势搅得疲惫不堪的小布什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布什在随后不久便宣布了他雄
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然而,在美国一家讽刺新闻网站上却刊登了这样一条讽刺文章:布什宣布在火星上发现了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文章中这样写道:“布什在今晚的全国性电视讲话中声称,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经在火星地表下面被发现。我们一直坚信我们会发现这些武器,并最终打破所有人的疑虑。这一发现最终证明我们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是正当的。全世界人民都还记得科林·鲍威尔曾在联合国大会上的那次历史性发言中,出示了有关伊拉克如何利用火箭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运往火星表面的照片。那些曾经怀疑我们篡改了情报的人,现在终于可以闭上他们的嘴了……”这条颇耐人寻味的讽刺文章以幽默的方式点到了小布什政府的要害。

  1月8日,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美国政府智囊团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抛出了一篇长达170多页的报告,这份对于布什政府颇具杀伤力的报告中指出,布什内阁为了其政策需要“系统地篡改了”情报部门关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的评估报告,也进而对美国采取对伊拉克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提出了质疑。一家报纸甚至评论说,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关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告仿佛扇了布什一个响亮的耳光。

  最大规模的民间调查

  这份报告发表之时,正值美国国会的两个委员会在经过了圣诞节长假后重新恢复对布什内阁在战前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评估问题上的调查。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三位首席武器专家杰西卡·马休斯(Jessica Mathews)、约瑟夫·西林西欧尼(Joseph Cirincione)以及乔治·伯科维奇(George Perkovich)在这份名为《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证据及其含义》(WMDinIraqEvidenceandImplications)的报告中指控布什政府为赢得国会支持对伊拉克动武,对情报部门所提交的报告“有系统地进行了篡改”,肆意夸大了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构成的威胁。

  美国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是美国政府主要的智囊团之一。该机构定期出版的刊物《外交政策》是评论美国外交政策及国际关系的重要刊物,已成为影响美国当前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去年9月,美国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主席杰西卡·玛休斯曾作为美国国家安全高级顾问代表受五角大楼之邀前往伊拉克评估伊拉克的安全局势。

  为了撰写这份报告,基金会的专家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对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提交的伊拉克武器核查报告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采访了大量曾经参与伊拉克武器核查的英、美专家以及美国政府的高层官员。这也是美国民间对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报告发表之前一天,美国《华盛顿邮报》以前所未有的超长篇幅发表了一篇该报针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的研究报告。这篇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指出,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在1991年海湾战争后就被有效地制止了。

  小布什政府耍了三个花招?

  在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这份长达107页的报告中,首次披露了布什内阁在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上的欺骗手段。报告中指出:“布什内阁官员通过几种方式有系统有目的地在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以及弹道导弹项目上误导了公众,故意歪曲联合国核查人员的报告,把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从较小夸张成很大。”

  报告把布什政府欺骗手法归纳为三点:首先,布什政府故意把包括核、生物以及化学武器在内的三种不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混为一谈,而事实上这三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各不相同。其次,布什政府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一再坚持声称,萨达姆会把他拥有的无论何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交给恐怖分子。第三,布什政府的高级官员在公众讲话和发言中总是故意省略情报报告中诸如“可能、警告”等不确定性语汇。

  这份报告中还指出,“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表明,萨达姆政权与基地恐怖组织曾经有过合作关系,也没有证据表明,伊拉克曾经向基地组织提供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杰西卡·马休斯在谈到萨达姆政权与基地组织关系时表示,“对于任何政府会把它主要的安全资产给予一个完全无法控制的机构以达到其自身的政治目这一点,我们感到非常怀疑。”在报告中,三位专家呼吁美国政府建立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对美国情报部门在1991年到2003年之间对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到底知道些什么进行深入彻底地调查。

  武器专家西林西欧尼在接受采访时曾声称:“美国的情报部门的官员很可能曾经受到过来自布什内阁高层官员的政治压力。”报告中指出,在2002年,美国情报机构的官员在其报告分析中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出现与美国五角大楼下属的一个神秘机构———特别计划办公室(Office of Special Plans)的成立恰恰有着惊人的巧合。2002年成立的特别计划办公室,其主要使命即是对美国情报部门所提供的情报进行再评估和咨询。“这种巧合有力地解释了情报部门分析报告中‘戏剧性转变’的原因,也表明了情报部门在2002年的某个时间开始受到了政策制定者施加的压力或者影响。”

  国务卿发言底气不足

  就在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报告发表的同一天,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在会上鲍威尔承认,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同“基地”组织有关。

  对于去年2月在联合国游说安理会支持发动伊拉克战争时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的发言,鲍威尔表示:“我仍然坚信我去年在联合国的发言。我的讲话代表了情报机构的观点。这些都是他们提供的信息,情报部门支持我们的看法。”

  然而鲍威尔在做上述发言时,却明显感到底气不足。根据《纽约时报》1月8日的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下属的伊拉克调查小组(Iraq Survey Group)再次减员了400人,该小组在鼎盛时期的人员总数曾达到1400人。倒萨战场硝烟还未完全散去,伊拉克调查小组就在伊境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搜寻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行动,然而几个月过去了,这项耗资高达10亿美元的行动却一无所获。这个调查小组成员来自多个国家,主要包括军方翻译人员、武器专家以及特种部队等等。这次减员是继去年12月中旬减员后的又一次大规模裁撤。随后美国多家媒体又传出该小组的负责人大卫·凯即将于1月底辞职的消息。大卫·凯曾是长期以来一直强硬坚持指控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武器专家之一。

  目前,伊拉克的局势已经远远出乎布什当局的预料,但是布什内阁的新保守派又在鼓吹布什继续把反恐战争推进到叙利亚、伊朗这些“邪恶轴心国”,甚至如果必要的话沙特也可以包括在内。这些都是美国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邪恶之终结》一书中为布什内阁开出的药方。开具这个药方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极力鼓吹倒萨的五角大楼高级顾问里查德·珀尔(Richard Perle)以及曾经为布什打造出“邪恶轴心”一词的布什前任演讲稿撰写人大卫·弗洛姆(David Frum)。

  新年第一天,在例行的新年记者会上布什曾表示自己已经为2004年的大选“加足了马力”。不过,未来的十来个月里,布什能否竞选连任成功,能否处理好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可以说将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专题:美英为对伊开战炮制假情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新闻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全新服装服饰市场再掀抢铺狂潮
任你邮冬日送好礼 瑞士天梭名表+联想掌上电脑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春天的树枝,总有发芽的冲动。桃花摇曳,下雪天晴的日子里是谁在缠绵呵护着你?
  报名优惠:注册会计 英语口语 在职硕士、职称英语 少儿英语

【 新浪IVR语音业务开通 拨打125908586 听笑话/恐怖故事 1258685 结交帅哥/美女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在耳边呢喃诉爱意
跳一场激情双人舞
非常笑话
最最最酷辣的笑话
每天都来爽一爽!
图片
铃声
·《手机》-来电
·梅艳芳 床前明月光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招商项目推介专题!
新浪MP3搜索,中大奖
企业邮箱,新年送大礼
企业网上商机市场!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西安教育资讯!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某国难征兵源,便想出一办法: 如果服兵役,将得到一美女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