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就业结构性变化与就业统计的政治“误差”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9日14:31 国际先驱导报 |
普通美国人就业机会的丧失,是布什阁僚在对华贸易问题上最“无辜”的说辞;而当统计数字和已转向的舆论暴露这一逻辑的漏洞后,白宫班子又发言了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范跃龙报道 在当代美国,有一种方兴未艾却十分典型的自由职业:公众讲话训练顾问。这正是洛杉矶市民特梅斯库的工作,她的客户是那些希望在公共场合谈吐得体,在公开媒体上驾驭舆论的个人和公司。虽然特梅斯库颇有成就感,但以2003年 仍通行美国的就业统计方法看,她本人并不属于1.3亿有工作的美国人。据英国路透社1月31日报道,虽然在全美的公司和机构的员工薪水册上,都找不到像特梅斯库这样的自由职业者的名字,而在美国,实际上此类职业者至少有1500万人。 如此计算,美国政府对全国就业人口的统计误差竟然超过了10个百分点!2004年是共和党总统布什连任的大关,因而这一“误差”的再发现,令布什班子的经济顾问和分析家们在2月之初便不禁叫喊起来:自由职业是美国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忽略了它,就等于低估了实际就业增长! 共和党开始需要正数 去年12月,看着劳工部对全美从业人员的调查结果——仅仅增长了不足1000人,美国财长约翰·斯诺当时就毫不犹豫地对新闻媒体说:“这个数字存在很大误差,我认为就业增长被低估了许多……” 一年来,有些美国经济学家不是曾经提出该国经济回暖的性质是“无就业复苏”(jobless recovery)吗?现在看来,越来越多的政界人士,尤其是布什的支持者对此越来越不以为然:“无就业”简直无法忍受,哪怕是以“复苏”的名义。抨击者众口一词:面对就业市场灵活多变的新态势,美国劳工部那种机械的、以一个个死板计算机代码构成的从业问卷调查,简直就是食古不化。 可是,为什么古董般的统计方式沿用至今,而特梅斯库所代表的庞大就业人群却难以浮出水面呢?在各类年度统计结果纷纷出炉的日子里,共和党人的这次讨伐仅仅与疏忽和巧合有关吗? 按照美国政府对在册从业人口普查(payrolls survey),自2001年布什总统就任以来,美国人已经失去了230万个就业岗位。其实,布什对此早有微词,共和党同僚也以小规模家庭普查(household survey)的结果,反证同期不是减少,而是增长了70万个就业岗位。 根据现实分析,美国的就业情况如今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各公司与各类人才完全可按双方均可接受的价格达成外包项目契约,而公司既不必将这些人员纳入全职雇员的序列,也省去了医疗、养老金及雇主的其他法定义务。美国政府数据显示,2003年雇佣成本上升了3.8%,但据经济学家乔尔·纳罗夫计算,上述这类自由职业者的存在,实际上已令这一成本降低了1/3——又是一个很大的统计误差。 本轮数字游戏已结束 决定数字意义的,的确是不同的统计方式。而决定统计方式价值的,是美国朝野不同时刻的政治需要。 美国就业与失业统计数字的意义,早已不再局限于其国内两党之争。这一组简单的数字,也需要其某些政治家经常面对整个世界,尤其是和平崛起的中国宣讲。在贸易逆差和汇率争论的语境里,这些数字上的起起伏伏,无疑有助于美国将自己的经济状况描述得犹如一个怨妇。按照去年岁末《时代》周刊的描述,“一些美国城镇已经随着雇主将整个工厂迁往中国而被荒废……一些对于选民失业问题很敏感的议员已经提出了至少6份与对华贸易相关的法案”。 然而,大选之年的布什班子面前,一个至少10%的误差,一个至少30%的误差——对就业统计数据的解读几乎成为两难:承认高估失业和就业结构变化,无法为对华施压制造更多气氛;而不证明实际失业率较低,又难以面对选民的责问。不过,布什对这个显然的困境不会思考太久。 美国与贸易有关的对华摩擦,正在随着沟通而弱化刺激,因为美国诸大跨国公司都在中国进行大力投资,并坚决反对将保护主义矛头对准中国。而世界主流舆论也客观地认为,将美国人失业归咎于中国的逻辑是简单的,也是错误的。因此,在2003年的一轮施压虎头蛇尾地淡去之后,布什班子继续默认、容忍纸面上就业人数低估的误差已无意义,迫在眉睫的是在民主党对手面前,立刻摆出一副正本清源的架势。 为了他的政治生命,布什这一时刻的选择是确定的;公民特梅斯库代表的1500万名美国自由职业者,也将有望被纳入新的就业统计;而着眼于未来的美中经贸关系,能否永远忘却一个纯属美国国内问题的数字游戏呢?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供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