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以色列“红色警戒”下的中国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6日09:53 新华网 | |||||||||
新华网耶路撒冷4月5日电(记者刘洪)3月,春色正浓,巴以局势却风云突变。亚辛遇刺,哈马斯发誓血洗以色列。以全国立刻提升到最高级别的“红色警戒”。在以色列的1万中国同胞也笼罩前所未有的恐怖阴霾中。 使馆出台紧急通告
亚辛遇刺当天,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立刻发布紧急安全通告,提醒所有在以华人、华侨及中国劳务人员务必注意安全。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陈永龙表示,使馆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应对措施,以防不测事件发生。他说:“这次情况确实比往常更紧张一点,我们一再要求使馆在加强安全的同时,也关注着事态的进展。”陈大使表示,如有爆炸发生,将立刻调动有关官员,第一时间查证受害者中有无同胞,他们也正通过各种渠道,一再叮嘱在以色列的同胞注意安全。 负责领事事务的范建民参赞介绍说,在以色列有1万多中国人,他们大都是留学生和劳工。由于住得都比较分散,每次爆炸发生,使馆都非常紧张,害怕同胞遇难。范建民说:“每次爆炸发生后,我们都要跟以色列方面联系,先问有没有亚洲人,因为以色列人分辨不出中国人还是菲律宾或日本人。”他说:“就像1月29日那次爆炸,一听有亚洲人,我们所有亚洲的使馆都急了,包括韩国使馆,大家都朝医院赶。” 在那次爆炸中,中国福建工人陈能鹰不幸负伤。在这之前的数次爆炸中,已有7名中国人身亡,十多人受伤。负责新闻事务的外交官卢坤经历了所有中国人受害事件。亚辛遇刺事件发生后,他立刻制定了一个紧急安全通告,提醒所有在以华人、华侨及中国劳务人员务必注意安全,减少出行,切勿到人多和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我也通过你们媒体,再次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有麻痹思想,务必要有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务必不要乘坐公共汽车。”说到“务必”词语时,他一再提高声调。(小标题)建筑单位强调安全 据范建民介绍,许多中国劳工出去都要乘坐公共汽车,各驻以建筑管理单位对此都深感焦虑。山西建工集团驻以色列代表王崇君对记者说,22日早晨一得知亚辛被杀后,他立刻打电话给各个工地负责人:“我叮嘱他们,中午一定要召开员工开会,告诉工人们,千万不要到人多的地方。施工安全要注意,更要注意工地外的安全”。“应该说,以前我们还是对安全相对乐观的。”在以色列多年的王崇君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几年前,他们的一个工程师去商店买东西。那里,他忽然看到一个人不停冲他使眼色,他感到很奇怪,商店里正好也没他要的东西,就马上离开了。哪知道,走了还不到100米,爆炸发生了,他回头一看,就是那个商店。 王崇君感叹道:“现在情况不同了,爆炸越来越多,……好几个中国工人被炸死了。现在,都打红眼了。”对形势一番感叹后,他给记者出示了22日发到各住宿工地(他称之为营地)的一个紧急通知,上面除了最近形势介绍外,还重点列了5条意见: 1、工人下班后,未征得营地负责人的同意,一律不准外出;如因工作需要晚回营地时,应及时通知班组长,由班组长通知营地负责人并报代表处。 2、营地安排专人外出购买食品,采买人员尽量避免搭乘公共汽车。 3、人数较少的营地,大家互相提醒,轮班外出,外出前应告知其他人员事由、地点、时间及回营地的大约时间。 4、外出人员必须带好护照或工卡,遇到检查时主动出示证件。 5、工人应及时向国内家属通告以色列的形势。王崇君表示,这个通知由各个营地张贴,或者由营地负责人口头通知到每个工人。有专人检查执行情况。其他许多公司也都制定了类似通知。 “确实严了一点,但现在是非常状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平平安安,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王崇君说。 爆炸影响同胞生活 亚辛的死和紧绷的局势无形间影响到许多在以同胞的生活。 王崇君说,他现在非常在意出行时间,即使是自己开车,一般不会在上下班高峰期出门。因为这时是爆炸高发期,谁也无法预测自己是否会碰上麻烦。 刘素云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耶路撒冷的首席记者。密切跟踪局势的她也提高了警惕,“如果开车旁边正好有公共汽车,总觉是一种阴影”。 “一次开车,旁边并行的正好是一辆公共汽车,我赶忙加大油门避开,冲过了十字路口,光注意公车了,没提防当时正好是红灯,真危险,”她回忆说。对于公共汽车,在以色列华人有共同感觉。在这个是非之地,公共汽车经常同自杀式爆炸连一起。 李卡苏来以色列做生意近十年。她说:“我现在都不坐公共汽车,太危险了,总是打车,确实太贵了,但这安全点。” 但并不是每名华人都能以出租车代步。留学生小李(化名)至今还乘坐公共汽车。因为耶路撒冷是山城,骑自行车太累,走路太远,打车又太贵。唯一省钱又方便的就是公共汽车。 小李曾和自杀式爆炸“擦肩而过”。几个月前的一次爆炸就发生在他平常乘坐的19路公共汽车上,幸运的是,他当时坐的是反方向的车次。 对于现在仍乘坐公共汽车的举动,他解释说:“这一段时间,我还是会尽量搭别人车,实在不行,我就走着去学校,也就几十分钟。” 最后,他再三要求不用署他的真名,“本来家里人就挺为我心急的,再把我名字一报道,他们就更担心了”。在以色列中部一建筑工地,最让中国工人感到麻烦的是买菜的交通问题。据介绍,在亚辛被杀后,出于安全考虑,一些人的交通工具由公共汽车改为出租车,交通费因此大幅提升。比如,原来四个人乘坐公共汽车往返特拉维夫总共只需要30谢克尔(折合57元人民币),但现在则需要120谢克尔(折合近230元人民币)。对中国工人来说,偶尔这样还可接受,但长期下去,没有几个人能承受起这么大的费用支出。 在以同胞心有余悸 对公共汽车最感到不安的,应该说是陈能鹰。这名福建工人在今年1月29日沙龙官邸附近发生的自杀式爆炸中身负重伤。 为照顾陈能鹰,他的妻子和妹妹来到耶路撒冷。由于居住的地方离医院较远,她们每天要乘坐公共汽车前往医院。 “总是提心吊胆的,走在大街上,没有国内那种放心的感觉,好象周围总有什么危险。现在局势这么乱,更是这样。”刚到以色列一个月的妹妹陈华说,“……以前,我也觉得自杀式爆炸概率挺小的,但自从哥哥遇到这种事情后,我总觉得就很近,每次去医院,上公共汽车,我都能感觉到腿在发软。” 她感到高兴的是:“现在哥哥已在家休养,至少我们已不常去医院,不用每天坐公共汽车了。”老王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劳工,他不关心政治,也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谈到当前局势,他说:“如果说担心,就是乘公共汽车,或者去露天市场买东西,谁知道炸弹在哪里呢。在这个地方(以色列),大家都不容易,还是不要打打杀杀,能安定就好了。” 相关专题:关注海外中国公民安全和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