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国》评论:“9-11”调查报告太肤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07:35 北京青年报 | |||||||||
《今日美国》22日发表社论,将“9·11”终极调查报告与珍珠港事件的调查报告进行了对比,得出的结论是:“9·11”调查报告太肤浅。以下是《今日美国》的评论: 棒球界传奇贝拉的著名语录“一切又变成了过去时”———似乎很适合形容今天的情形———“9·11”事件调查委员会将发布期待已久的报告。对情报系统失误的报告提出了同样急迫的问题———我们能提前了解并阻止这些袭击吗?———1946年一个委员会在日本
更酷的是,1946年的调查与即将发布的“9·11”报告中的很多基本结论十分相似,如:不同的情报部门之间未能分享各自的信息,否则这些线索将组合成清晰的预警情报。线索丢失了。一些警觉的基层情报人员的警告被忽略了。指挥官疏于运用想像力对现有的信息进行推理,像2001年他们的同行那样,未能识破“基地”组织劫持飞机撞向建筑物的阴谋。 这个巧合提示了两个问题: 第一,“后见之明”总是有偏差的。不管那些线索在多年后看起来多么明确,考虑到之前的复杂情况,两次事件都不可能在事前被阻止。寻找替罪羊是浪费时间。 第二,面前的任务———遏制恐怖主义是艰巨的,正如消除美国情报工作的弱点一样,没有快速的解决之道。 为应对紧迫的威胁需要大规模的重组。同样,历史提供了借鉴。 珍珠港报告之后的1947年,美国开始建立空前庞大的间谍和情报收集网并催生了CIA———中央情报局来完成间谍任务,分析和协调所有的情报活动。 CIA间谍网的使命是保证类似珍珠港的事件不再发生,但是2001年9月11日,它注定失败了。更有甚者,其间发生了许多情报灾难———如未能预测前苏联的崩溃;让CIA内部的双重间谍艾姆斯在眼皮底下将皇冠宝石卖给了俄国人,直到多年后的1994年才将其抓获。 情报收集工作在这期间变化很多。情报家族现在拥有了15个成员,如NSA(国家安全局,其缩写被谑称为“没有这个机构”)。这些机构的任务包括从收集卫星及电子情报到为军队提供信息,中情局局长虽然职务最高,但起实质控制作用的是国防部,并掌握了80%的预算。 所以现在广为追捧的药方,也是被“9·11”报告推荐的,是创立一个情报的独裁者,他不仅主持CIA,还主管其他所有的情报机关。他将控制整个情报预算———据估计为500亿美元,大部分是秘密的。 相关专题:美国公布9-11调查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