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专题 > 正文

美大选进入白热化 反恐情报争夺女选民成重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3日02:36 人民网
美大选进入白热化反恐情报争夺女选民成重点
支持克里的美国年轻女选民

  人民网9月23日讯 随着美国总统大选日期的临近,现任总统布什和民主党挑战者克里之间的较量也在日益升温,如何确保国家免遭第二次大规模恐怖袭击成为双方争夺选票的要点。在这种大背景下,彻底改进美国的情报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不过,中央情报局前任和后任局长目前都承认,美国人至少还需五年时间才能保证在反恐怖斗争中作到“知己知彼,防患于未然”。现在,负责全球反恐怖工作的中央情报局特工不过1000人上下,这仅仅相当于在纽约一地工作的联邦调查局侦探数量。在冷战时期,中情局拥有的先进装备和内线可轻易获得对手导弹基地位置、部队调动路线甚至是他们使用的机密电码,然而这种对敌了如指掌的优势根本无法在使用“开箱刀”作为武器的恐怖分子身上重演。

  过去,美国特工能通过参加驻外使馆的鸡尾酒会、贸易洽谈会以及文化交流活动来确定自己可争取的对象,然后再通过物质或其他利诱将其拉下水。现在,如果在上述场合遇到潜在的恐怖分子,那么他们一定要开着满载炸药的卡车前来“助兴”。在美国开展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前,中情局既没能在萨达姆身边亲信中安插眼线,也无法掌握隐居阿富汗的“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的确切下落。因此,虽然美国掌握了可从太空中清晰阅读地面汽车牌照号码的技术,但依然发现不了神出鬼没的恐怖头子踪迹。据说,现在美国一年的情报经费约为400多亿美元,这些钱基本上被用在了高级间谍卫星、运载火箭和破译敌方密码的工作上,而真正用来培养特殊的承担刺探情报任务的间谍上的开销并不算非常惊人。

  《今日美国报》报道,在海外工作的中央情报局特工一般都有合法外交官身份,他们既要与盟国的情报人员交往,又要设法从敌对国家中招募内线,更承担着审问被俘恐怖嫌疑人的任务。如果没有外交官身份作为掩护,中央情报局特工们往往变成了商人,特别是武器贩子或者中间人,以便能将潜伏在地下的恐怖网络挖掘出来。据悉,培养一名合适的驻海外特工需要花费7年时间,并要求这些人掌握外语和诸多特种作战技术,并且要参加实习。中情局特工的招募工作在1995年和1996年达到最低点,每年仅仅有25人从“情报培训中心”毕业。与此同时,“基地”组织成员却在以每年2000人的速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中央情报局前任局长特内特采取多种招兵买马措施,但与对手差距依然很大。

  现在,中央情报局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派遣特工打入恐怖组织内部,因为如果不亲自参加袭击活动,根本无法取得对方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似乎不可能有美国情报人员能成功被吸入加入“基地”组织,更不要提进入“决策层”的问题了。

  除了情报问题,女性选民也成为民主共和两党争夺的焦点。在美国以往的总统大选中,大多数女性选民属于民主党人的“忠实拥趸”。比如,2000年戈尔赢得了54%的女性选票,而当年布什仅仅获得了43%的女支持者。然而时过境迁,最新民意测验显示,48%的女性注册选民表示将在今年大选中投票支持布什连任,只有43%的人继续坚持其“民主党铁杆支持者”的立场不动摇。为了保住女选民这块重要阵地,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近日马不停蹄地在美国各地奔走游说。专家认为,受到“911”恐怖袭击事件影响,今年美国大选的获胜者将是那个证明自己能“更好保护美国免受恐怖袭击”的人。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自诩为“反恐怖战争总统”的布什得分自然要稍微高于克里了。

  在布什与克里的政治较量中,双方今后都会抓住女性选民大做文章。其中,布什除了宣称美国推翻塔利班政权的行动让当地成千上万女性获得了解放外,还特别强调自己名字中的“W”就是“女性(WOMEN)”一词的缩写,以便乘机拉近自己与女选民之间的距离。在最近几次公开讲话中,布什也大玩“感情牌”,通过讲述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中的伤心母亲的故事,来提高自己决意反恐的形象。面对布什咄咄逼人的态势,克里显得有些“疲软”,加上其上月未能及时反驳有关自己越南战争记录的不实指责,更让他失去了部分已婚女性选民的支持。从历史上看,美国已婚且有孩子的妇女喜欢投票支持共和党,而单身女子则钟情于民主党。新近在俄罗斯发生的校园人质危机让许多为人母的选民将“反恐宝”押在布什身上。(高轶军)

  相关专题: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