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的历史比较与分析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9日10:16 新民周刊 |
BY 夏业良 在国际经济学界颇有声望的研究者安格斯·麦迪森,集其长达半个世纪的学术功力为我们提供了一本数据详实、可靠 的重要著作——《世界经济千年史》,使我们能够纵横千年,在如此广泛的时空里重新审视人类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 且进行具有基础意义的数据比较。 安格斯·麦迪森是国际收入和生产率比较领域中“生产法”的创始人,他在国际比较研究和经济增长的长期数据分析 方面具有突出的领先地位,他所建立的有关世界各国产出、人口以及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的长期时间序列数据库,为长期经济增 长和国际比较研究的系统性历史分析奠定了基础。 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麦迪森对他能够获得的各国学者所发掘出来的历史数据和资料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诠释 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他对人类社会在过去的近两千年里的经济增长进行了有效的梳理,并且对经济发展的阶段进行了重新划分 ,同时还试图就增长的原因给出自己的阐释。根据其学生和《世界经济千年史》的主要译者伍晓鹰的说法,麦迪森在处理历史 数据和资料方面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个别经济事件之间在当时历史和国际背景下的因果关系和它们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以系 统地揭示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 麦迪森强调,数据工作的透明性就是要使数字可以受到质疑,而且,这种工作从一开始就准备受到质疑或者挑战。因 为它的目的就是在于鼓励发现新的更可靠的证据,刺激新的观点,挑战原有的假说,甚至包括研究者本人曾经接受的假说。 《世界经济千年史》使用大约一半的篇幅详细报告数据处理工作和计算结果,这对那些学有专功的经济学者来说具有 非常重要的价值,虽然对普通读者来说可能多少有些枯燥乏味,好在正文部分的阐释是饶有趣味和发人深思的,尤其是许多有 关具体国家和地区的案例研究不但引人入胜,还能给人以诸多启示。 作为一位接受过系统经济学训练的经济史学家,作者吸取了人口学、地理学、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 成果,这使得该著作拥有更加广泛的说服力。全书由第一章“世界发展之轮廓”、第二章“西方发展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1000-1950)和第三章“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经济”以及6个附录和大量数据翔实的图表所组成,丰富的相关参 考文献也可以为有特殊需要的读者提供研究的线索。 我非常惊奇地发现:在第一章第六节中,竟然有一张明朝时纸币与白银之间汇率的表格,其中包括官方和市场两种汇 率,时间跨度大致是从1376年到1426年的半个世纪。此外,我特别感兴趣的部分还有附录E“就业、工作小时和劳动 效率”,其中提供了1870-1998年期间代表性年份的欧洲、日本和西方若干具体国家的就业人数以及若干国家在此期 间每个就业者的工作小时数。 去年我们北大经济学院在酝酿和讨论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时,感觉有必要设立一门经济史学课程,但是它应当不同于 传统的综述性的经济史,而应当是具有丰富的时间序列数据及其分析的新经济史学,实际上它应当是类似于计量经济史的一门 分析课程。但是苦于没有合适的师资和教材,目前这门课程还没有运行起来。我个人感觉这本《世界经济千年史》至少可以作 为一本这样的初始性入门教材。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