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谈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1日00:56 新京报 | ||||||||
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博士 10月18日,在加沙北部杰巴利耶难民营,一名巴勒斯坦男子搂着儿子坐在一片废墟中。供图/IC 记者手记 随着以军在巴勒斯坦难民营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困扰中东地区50多年的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应本报邀请,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博士撰写了《巴勒斯坦难民问题》这篇文章。海逸达博士在出任以色列驻华大使之前曾任以色列外交部研究与政策分析中心主任、副总司长。从以色列国立场出发,他在文章中对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的缘由、
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是困扰中东50多年的社会、人道主义的难题。导致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是1947年阿拉伯国家拒绝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该决议本可以将原来英国委任统治的地区分割为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人国家。随后,阿拉伯国家发动了一场旨在摧毁新生的以色列国的战争。或者是因为阿拉伯领导人的呼吁,或者是因为惧怕战争,或者是因为未来在犹太人管理下生活的不确定性,许多在战火殃及地区居住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离开了他们的家园。如果阿拉伯国家和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领导人不发动这场强加于以色列的战争,难民问题是不会产生的。 除约旦外,中东地区没有其他阿拉伯国家尝试着使难民融入到各国的当地社会中去。今天,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难民在一些阿拉伯国家仍然没有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权利。 今天,巴勒斯坦难民的命运和在以色列建国时被迫逃离阿拉伯国家的犹太难民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后者当时在数量上和巴勒斯坦难民相当,他们离开这些国家时身后留下了大量财富,没有得到补偿。可是这些犹太难民进入以色列后融入了当地社会,并在以色列国享有所有的公民权利。笔者就是这些犹太难民中的一员,生于伊拉克,1951年抛弃了所有财产随同家人移民到以色列。 不幸的是,在过去的这段时期里,世界各地有无数人为了逃离战争和冲突而变成难民。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起,世界上有将近1亿难民,除了从阿拉伯国家逃离的犹太人外,其中有约100万犹太难民在欧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重新定居,生活也得到恢复。惟独巴勒斯坦难民是个例外,他们的难民身份因为政治目的而被蓄意保留,尽管从地域、文化和经济上看,这一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 巴勒斯坦和阿拉伯领导人经常声称巴勒斯坦人有合法移民以色列的权利。但实际上,在以色列和阿拉伯邻国缔结的协议中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国际法或相关联合国决议也没有认可这一权利。 他们声称他们的主张有联合国决议为依据,最明确的章节是联合国大会194号决议第11段,但这一决议最初他们还否决过。而且,联合国大会不是一个立法机构,它关于政治事务的决议并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1967年在“六日战争”后通过,被认为是和平进程的基石)强化了以色列的立场,该决议只字未提巴勒斯坦人的“回归权”,甚至也没有提及联合国大会194号决议。 242号决议仅肯定了“为难民问题寻求一个公正的解决办法”的必要性,这一点也适用于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犹太难民。 巴勒斯坦方面声称无限制地向以色列移民,实际上,这是那些不想让以色列存在的人玩弄的政治把戏:以色列人口只有670万,其中阿拉伯以色列人占19%.巴勒斯坦人在要求成立他们自己国家的同时,又要求向以色列自由移民的权利,这是另有图谋的。他们不断要求这一“权利”的结果将使以色列国的基本特征消失。因此,巴勒斯坦领导人这样做是在破坏中东和平的前景。 现在有一个联合国、主要大国、以色列和许多阿拉伯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都能接受的以巴问题的解决方案:即与犹太人国家相邻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如果巴勒斯坦能够真诚地开始执行路线图计划中他们的那一部分,包括终止恐怖活动,实现这一方案的道路将会畅通。那时,巴勒斯坦难民可以在巴勒斯坦国或者在相当于以色列领土650倍的21个阿拉伯国家定居。(其领土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而以色列领土少于2.1万平方公里) (写于10月18日,范辉翻译) 新闻背景:巴难民问题来龙去脉 催生 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由来已久。1947年联合国通过分治决议后,犹太人首先建立了以色列国,至此之后,犹太人、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就一直没有停歇过,中东地区先后爆发了四次战争。这些战争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产生了大量的巴勒斯坦难民,尤其是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大量巴勒斯坦难民或被驱逐出境或逃离犹太人治理区,造成了这一持续50多年的人道主义灾难。 境遇 全世界有巴勒斯坦人七八百万,现在约500万巴勒斯坦人是难民,其中约400万难民登记在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名册上。他们生活在加沙地带、西岸、东耶路撒冷以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有100多万难民仍旧生活在50年前为他们在这些地区搭建的难民营中。这些难民主要依靠联合国机构和世界慈善机构的帮助而生活。 寄居他国的大量巴难民生活贫困,缺少必要的医疗卫生条件,生活质量每况愈下。阿拉伯国家虽然收留了巴勒斯坦难民,但对这些难民也有诸多限制,如大都不允许他们拥有土地与房屋等不动产;埃及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规定巴学生上公立中学必须交纳高额的借读费;黎巴嫩则取消巴人的工伤保险权利;伊拉克与约旦近年来也开始禁止巴人享受公共福利。目前难民营中的许多巴勒斯坦人已经是第四代、第五代了,和先辈相比,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得更加现实,许多难民虽然还坚持着回归的信仰,但是他们也承认培养孩子、修建房屋、找份工作这些事比等待回归更重要。 战端 虽然难民问题目前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但巴以双方因为难民营而引发的争端则不少。许多巴勒斯坦人说:只要我们活着,敌人就不可能把我们从我们的领土上彻底赶走,我们就要在这里度过一生。 少数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在难民营秘密招募志愿者、烈士子女和难民后裔,培训他们在以色列境内实施针对军事和平民目标发动自杀性爆炸袭击,同时还利用难民营为依托向以色列发射土制火箭打击以色列目标。以色列也借助美国全球反恐战略,以打击难民营中袭击以色列的武装分子为由时常对难民营发动军事报复行动。 化解 为了解决难民问题,巴勒斯坦方面多次提出在阿以战争中失去家园的巴勒斯坦人有权回归他们以前的家园,如果有人不愿意回去的话也必须得到适当的补偿。但以色列在难民回归问题上一直不肯让步,极力主张难民在所在国就地安置,当然以色列也无意补偿难民。 以色列采取这一立场,主要是出于长远的安全考虑,它担心那些难民返回巴勒斯坦后会使人口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对以不利。目前,以色列人口约六七百万,境内巴勒斯坦人占19%,巴难民一旦全部返回,双方在人数上马上就不相上下。犹太人的自然增长率是1.5%,巴勒斯坦人的增长率为4.5%,是犹太人的3倍。这样,要不了几年,巴人在数量上就会超过犹太人,从而对以色列构成新的威胁。 联合国和国际社会虽然通过多种途径呼吁双方协商安排巴勒斯坦难民重返家园,但一直遭到以色列的坚决抵制而未见明显成效。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卸任前为了促成该问题的妥善解决也在巴以之间多次斡旋,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以偿。布什提出的路线图计划中虽然有关于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的规定,但是由于路线图计划因为双方的互相推诿和不合作,本身就没有很好的执行,现在也处于停滞状态,难民问题解决也就更加遥遥无期。本报记者范辉 相关专题:以军多名士兵遇袭身亡 巴以冲突加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