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专题 > 正文

新闻人物: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介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10:02 中国新闻网
新闻人物: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介绍

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新网11月2日电 以下为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的介绍:

  乔治-沃克-布什,生于1946年7月6日,美国历史上的第43任总统。2001年1月20日宣誓就任,目前正在竞选连任。

  就任总统以前,布什是一名商人。1995年至2000年,出任德克萨斯州州长。其父乔
治-哈伯特-布什曾任美国总统,他的弟弟杰布-布什任佛罗里达州州长。

   个人生活、从军生涯及教育

乔治-沃克-布什

  乔治-布什出生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在德克萨斯州的米德兰及休斯敦长大。布什有四个兄弟姐妹,杰布、内尔、马维恩及多罗茜,布什是长子。他还有一个妹妹罗宾1953年死于白血病,当时只有3岁。

  凭借父亲的关系,布什得以进入著名的菲利浦斯中学(1961年9月-1964年6月)及耶鲁大学(1964年9月—1968年5月)学习。耶鲁大学期间,布什加入了德尔塔-卡帕-爱普希龙兄弟会(DKE),从1965年10月直到毕业一直任会长,后又加入“骷髅会”。大学一年级,布什热爱打棒球,到高年级则又热衷于玩橄榄球。1968年,他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布什于1968年5月27日加入德克萨斯州空军国民警卫队,一直服役到1974年5月26日。1972年之前,他一直是一名F-102战斗机飞行员;曾两次得到升迁,先前任少尉,1970年11月,升至中尉军衔。1973年9月,军队同意布什结束6年零6个月的役期,1973年10月1日,布什退役,进入哈佛大学学习。

新闻人物: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介绍

身着国民警卫队军装的乔治-布什

  但是,当布什步入政坛以后,他的竞争对手及记者开始大肆攻击他的服役记录。他们指责布什未经甄选就进入当时最好的国民警卫队服役,没

  有认真执行任务,因为没有通过体检被推迟驾机上天。在2004年的总统大选中,德克萨斯州及其他布什的批评者抓住这些问题不放。1973年,

  布什进入哈佛商学院学习,1975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美国历史第一位获得此学位的总统。

  1976年9月4日,布什在缅因州肯尼邦克港市被警方逮捕,罪名是酒后驾车。后被罚款150美元,并被禁驾一段时间。2000年总统大选投票前5天,肯尼邦克港市警察局公开了他曾被逮捕的这段历史。

新闻人物: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介绍

1990年布什、他的妻子劳拉以及他们的两位女儿。

  1977年,布什与劳拉-韦尔奇结婚。1981年,他们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詹尼-布什及芭芭拉-布什。布什本来是天主教派教会信徒,但1986年在他40岁的时候,又成为他妻子劳拉所在的卫理公会派信徒。

  布什后来说,在改变宗教信仰以前,他一直过得“游牧性的”、“不负责任的”生活。布什承认他曾饮酒“过度”,40岁生日后不久,他就戒酒了。关于他戒酒的原因,有多种解释,2000年大选期间,布什接受美国有线新闻网记者比尔-格林汉姆采访时称,“我1986年戒酒,从此以后滴酒不沾”。

  布什曾在多种场合对服用可卡因问题进行辩解。2000年总统大选中,他最初拒绝回答有关提问,后来,布什对媒体说,作为一名联邦雇员,他早就说过,此前七年里,他没有服用过任何毒品。但布什拒绝回答他七年之前是否服用过毒品。

  布什有时被人戏称为“双U”(Dubya,Double U,即两个字母U),主要是根据他名字中的“W”演化而来的。他还有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绰号,叫“开拓者”(Trailblazer)。

  经商及从政经历

  1978年,布什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竞选众议院议员,但首战失利,败给了民主党候选人圣-肯特-亨斯。

新闻人物: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介绍

布什一家在白宫草坪观看高尔夫球比赛。

  1977年,布什用自己剩余的教育基金及其他投资人的钱创办了一家油气开发公司,1979年,建立阿布斯托能源公司,正式进军石油产业(多年后,有人指出公司启动资金来自拉登家族)。1979年爆发能源危机,他的公司也受到影响。此后,公司更名为布什勘探公司。1984年,布什将公司卖给德克萨斯另一家油气开发公司--七色石油公司(Spectrum7)。公司转让以后,布什出任七色石油公司总裁。1985—1986年再次爆发石油危机,七色石油公司倒闭。1986年,该公司被哈肯能源公司收购,布什担任总管。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布什承诺允许宗教慈善机构公平参与美国的联邦投资项目、降低税收、支持私人教育担保、支持在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开采石油、重建武装部队。在外交政策方面,布什反对派驻军队参与他国“重建”。

新闻人物: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介绍

布什在辩论中倾听民主党对手戈尔的陈述。

  经过激烈角逐,布什以5张选举人票的微弱优势打败民主党候选人戈尔,于2001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戈尔比布什多出540,000张选票,但布什却赢得更多的选举人票,这是美国自1888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全国普选票虽少却赢得多数选举人票的案例。佛罗里达州的几百张选票的差距,改变了整个大选结果。许多人一直对该选举结果持有异议。

  外交及安全政策

  2001年6月,布什第一次以总统身份访问欧洲,欧洲领导人严厉批评布什拒绝签署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2004年,俄罗斯可能批准该议定书,这使得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将在政治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布什制定关税政策限制钢铁及从加拿大木材的进口,与他所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相互抵触,招致保守派及部分国家的批评。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强大压力下,布什最后不得不废除其钢铁关税政策。在总统任内,布什推行的外交政策包括:与拉美国家,特别是墨西哥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及政治伙伴关系;减少对别国“重建”等军事冲突。9-11恐怖袭击后,布什政府外交政策开始更多的关注中东地区。

  恐怖袭击发生后不久,布什就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军事打击,指责他们庇护本-拉登。这一军事行动取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塔利班政权迅速垮台。但后来,卡尔扎伊在联合国领导下进行的阿富汗重建却面临重重困难,本-拉登也迟迟没有被抓住。直到2004年,美国军队还经常在阿富汗受袭。

  2001年12月14日,布什宣布废除1972年同苏联签署的《反导条约》,冷战时期,该条约曾是美苏两国取得核平衡的基础。与此同时,布什开始集中人力物力研发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这一做法遭到科学界广泛批评。随之进行的实弹演练成败参半。根据规划,美国将于2005年正式部

  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既不能拦截巡航导弹,也不能拦截陆基或潜射弹道导弹。许多批评人士称,美国不太可能受到此类导弹袭击,却要建立一个防御系统,布什犯下了一个费用高昂的错误。布什还大幅增加军事研发及武器系统更新换代的预算,目前,布什政府已经开始研发“掩体粉碎机”核导弹。

  布什从2002年开始施压,敦促联合国采取行动解除伊拉克武装。后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441号决议,派遣汉斯-布利斯及穆罕默德-巴拉迪赴伊拉克进行核查。2003年春天,布什加大施压力度,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被迫离开伊拉克,尚未能核实伊拉克是否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布什政府试图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再通过一个决议入侵伊拉克,但因多数国家反对而未付诸表决。美国组织了一支由40个国家参加的联合部队,即所谓的“自愿同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发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该同盟除英国、日本及西班牙外,大多是一些小国。

  2003年3月,美国以伊拉克拒不合作为借口发动战争。战争的最初目的是阻止伊拉克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推翻独裁者萨达姆-候赛因。在对伊战争问题上,美国和盟国出现诸多分歧,法国及德国都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许多国家的民众也组织反战游行,其规模是越战后少见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不同场合指责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是非法的。

  几天之内,伊拉克武装部队就被打败,伊拉克问题也开始逐渐升级。美军占领伊拉克及在伊推行民主进行的十分艰难。美军并没有找到原先预计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这正是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基础。布什政府遭到国内及国外各界的指责与批评。但是,布什仍然坚信他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称美国推翻了“暴君的统治”,伊拉克再也无法对世界构成威胁了。

新闻人物: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介绍

乔治-布什、第一夫人劳拉、墨西哥总统维森特.福克斯及其夫人马塔.萨哈坤.福克斯。

  布什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想库--“新美国世纪计划”(PNAC)的影响,该思想库的很多成员都在布什政府中出任要职。还有人说,布什政府更偏爱于传统基金会,其次是卡托研究所,尽管两大思想库在布什内阁中缺乏代表性。

    国内政策

  布什总统批准宪法修正案,规定婚姻只能存在于男女之间,严禁同性结婚。

  布什总统任内,曾推动降低“婚姻税”(Marriage Penalty)、“死亡税”及企业投资“边际税率”。这三项减税措施在国会得到共和党及民主党多数议员的同意,但后来有人指责税率又有所反弹。布什鼓励实行社会保障部分私有化,个人退休帐户免征社保税。

  2003年,布什签署“医疗保险法案”,将几种处方药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同时对出售这类药品的公司给予补助,并严禁联邦政府就此与药品公司讨价还价。

新闻人物: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介绍

2003年11月4日,乔治-布什向观看表演的观众挥手致意,身旁为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及加利-戴维斯。

  在2005财政年度,美国从2-4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预算中划出4010亿美元用于国防开支,几乎可以与冷战时期的国防预算相当。

  2003年1月,布什签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旨在加强早期教育、检测学生成绩、确保向学校投入更多资源。批评者(包括参议员克里及全国教育委员会)称,尽管联邦教育预算增加了50%,但学校所需的资源仍然不足。部分州则拒绝执行该法案,认为其投资极不合理。

  科学家指责布什政府缩减对科学研究资金的投入,限制了干细胞研究,还指责布什忽视全球温室效应,其签证及移民限制政策也阻碍了美国与其它国家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2004年2月,“关心科学家联合会”的5000名科学家(包括4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一项声明,“反对布什政府对待科学界建议的态度”,认为“布什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忽略了科学界建议,而这关系到美国人民的福祉”。

  2004年1月14日,布什宣布一项新的太空计划,拟让美国2020年再次登月,2010年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工作,最后再将宇航员送上火星。但该计划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环保人士也对布什的环保政策予以批评,认为布什的政策旨在发展工业,却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2002年,布什签署“五大湖遗产法案”,授权联邦政府对五大湖的污染及沉积进行清理。2002年,布什还签署“布朗菲尔德法案”,加快对废弃工业区的清理,保护公众健康,创造就业机会。2003年12月,布什推行“健康森林计划”。与他以往的国内政策一样,他所说的与他所做的完全相反,说要让天空清新干净,事实上却是制造更多的污染。

  内阁

  在内什的内阁成员中,有很多少数民族裔阁员,其中就有两名亚裔政府部长,这在历届美国政府中是最多的。据《金氏世纪纪录》记载,布什内阁还是美国历届政府中最为富有的内阁。

  布什内阁成员中,只有一位不是共和党人,他就是第一位亚裔内阁部长—运输部长罗曼-峰田,以前曾在克林顿政府出任商务部长,属于民主党。

  布什重新启用过去共和党内阁的一些杰出人物,如科林-鲍威尔,以前曾在里根政府出任国家安全顾问,并在老布什政府出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现任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以前也曾在福特内阁出任过国防部长。

  职务 姓名 任期

  总统 乔治-沃克-布什 2001– 副总统 迪克-切尼 2001–

  国务卿 科林-鲍威尔2001–

  国防部长 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 2001–

  财政部长 保罗-奥尼尔2001–2003 约翰-斯诺 2003–

  司法部长 约翰-阿什克罗夫特 2001–

  内务部长 盖尔-诺顿 2001–

  商务部长 唐纳德-埃文斯 2001–

  劳工部长 赵小兰 2001–

  农业部长 安-维尼曼 2001–

  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 汤米-汤普森 2001–

  教育部长 罗德-佩奇 2001–

  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长 梅尔-马丁内斯 2001–2003 阿方索-杰克逊 2004–

  运输部长 罗曼-峰田 2001–

  能源部长 斯潘塞-亚伯拉罕 2001–

  退伍军人事务部长 安东尼-普林西比 2001–

  国土安全部长 托马斯-里奇 2003–

  其它顾问及官员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2001-2004),

  约翰-麦克劳林(临时部长,2004),

  波特-高斯(2004-)

  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米勒

  国家安全顾问–康多莉扎-赖斯

  环保局局长–克里斯汀-托德-威特曼(2001-2003),

  米歇尔-O-里维特(2003-)

  美驻联合国大使-约翰-内格罗蓬特(2001-2004), 约翰-丹福斯(2004-)

  美国通信委员会主席–米歇尔-鲍威尔

  国家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米奇-丹尼尔斯(2001-2003), 约书亚-波尔顿(2003-)

  白宫办公厅主任–安德鲁-卡德

  高级顾问-卡尔-罗佛

  白宫辩护律师-阿伯特-戈扎尔

  顾问–卡恩-胡格斯(2001-2002)

  白宫新闻发言人-阿里-弗莱舍(2001-2003), 斯科特-麦克莱伦(2003-)

  有部分任命的官员遭到一些批评,分别是约翰-勒格朋特、伊尼特-阿伯汉斯、奥特-瑞奇以及约翰-朋德斯特,还有一部分官员被认为是在搞裙带关系,分别是:美国通信委员会主席米歇尔-鲍威尔(国务卿科林-鲍威尔的儿子)、28岁的南卡罗莱纳州法官小斯多姆-特蒙德(参议员斯多姆-特蒙德的儿子)、劳工部法律顾问尤金-斯格里亚(最高法院法官安托林-斯格里亚的儿子)、主管近东事务的副国务卿伊莉莎白-切尼(副总统迪克-切尼的女儿)。

  立法

    布什政府通过的部分法案清单:

  2001年6月7日:《2001年经济增长与减税法》

  2001年9月18日:《武力使用授权法》

  2001年9月28日:《美国约旦自由贸易区施行法》

  2001年10月26日:《美国爱国法》

  2001年11月28日:《互联网免税法》

  2002年1月8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

  2002年3月9日:《创造就业与劳工援助法》

  2002年3月27日:《2002年两党竞选改革法》

  2002年5月13日:《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业投资法》

  2002年7月30日:《萨班斯-奥克斯利法》

  2002年10月16日:《美国军队打击伊拉克联合授权法》

  2002年11月25日:《2002年国土安全法》

  2003年3月11日:《“勿来电”执行法》

  2003年4月30日:《2003年美国保护法》

  2003年5月27日:《2003年美国领导抗击艾滋病病毒/爱滋病、肺结核和疟疾法》

  2003年5月28日:《2003年就业及增长减税调节法》

  2003年9月3日:《美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施行法》

  2003年9月3日:《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施行法》

  2003年11月5日:《2003年禁止怀孕晚期堕胎法》

  2003年12月8日:《2003年医疗保险处方药改进及现代化法案》

  2003年12月16日:《反垃圾邮件法》

  2004年4月1日:《未出生暴力受害者法案》

  公众印象及评价

新闻人物: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介绍

2004年10月19日,乔治.布什在佛罗里达州圣彼得斯堡市的竞选集会上讲话。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到恐怖袭击,国家面临危机,布什的民意支持率上升到85%(1938年来的最高支持率)并保持数月之久,之后慢慢滑落。

  2002年国会选举中,布什取得了自艾森豪威尔以来最高的中期选举民意支持,共和党后来重新控制参议院,并就得众议院多数席位。这一结果非常寻常,因为在中期选中,总统所在政党一般总是丢失国会议席的。此次选举后,共和党掌握着总统宝座,又取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美国内战以来仅仅两次出现这种情况(1902年及1934年的中期选举)。这其中一个原因是布什的战时威望让竞选的共和党议员沾了光。其次,民众根据历史对政府所产生的种种期望,也因为布什戈尔选战的混乱而变得复杂。

  2003年,布什的支持率继续下降。13家民意机构调查显示,大约每月降低1-7个百分点。2003年晚期,他的支持率降至50%,但这一数字在他出任总统的第三年一直保持稳定。许多民调显示,布什支持率下降,主要原因是民众对伊拉克战争及美国经济缓慢衰退感到担忧。总统大选前,各种民意调查显示,布什的支持率要稍低于民主党候选人。2004年5月份的民调显示,布什只有53%的民意支持率。

  乔治-布什既赢得了很高的赞誉,又饱受指责,被有些人称为“又爱又恨”的总统。爱他,主要是因为他在国土安全,特别是9-11事件后领导美国进行反恐战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恨他,则是因为他在经济、2000年总统大选及占领伊拉克方面表现平平。

  其他国家对布什的评价

  在美国以外,布什的受欢迎程度并不高。有些国家对他甚至非常厌恶,尤其是2003年,布什推行单边主义政策入侵伊拉克。最近民调显示,布什在欧洲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在德国从36%下降至去年的16%。据美联社对一些工业国家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法国、意大利、德国、墨西哥、西班牙、加拿大以及英国的大多数民众都不是很喜欢布什及其外交政策。在穆斯林国家,布什的反对率非常高,达90%。在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中,只有以色列民众最喜欢布什,布什在该国的支持率高达62%。

新闻人物: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介绍

2001年7月21日,布什总统与希拉克总统出席八国首脑会议。

  2004年7月至8月份,马里兰州大学与“全球搜索公司”联合对35个国家的34,330位民众进行调查,大约有30国家的民众更希望民主党的约翰-克里当选2004年美国总统。美国的欧洲传统盟友尤其喜爱克里,如挪威(克里支持率74%,布什7%)、德国(克里支持率74%,布什10%)、法国(克里支持率64%,布什5%)、荷兰(克里支持率63%,布什6%)、意大利(克里支持率58%,布什14%)、西班牙(克里支持率45%,布什7%)、英国(克里支持率47,布什16%)。其他盟国,如日本(克里支持率43%,布什23%)、墨西哥(克里支持率38%,布什18%)、土耳其(克里支持率40%,布什25%)、南非(克里支持率43%,布什支持率29%)。在受访国家中,只有菲律宾、尼日利亚及波兰三国的多数民众更喜欢布什,印度及泰国则支持各半。几家著名国际性媒体进行民意调查显示,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西班牙及南非的大部分受调查者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蔑视布什政府,并日渐对美国产生敌意。但是,这些国家民众反对的只是布什政府的政策,对美国人民却没有任何敌意。(综合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报道)(固山)

  相关专题: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