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专题 > 正文

美国大选俄亥俄州选票决定布什克里的命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14:55 人民网
美国大选俄亥俄州选票决定布什克里的命运(图)
美国2004年度总统大选进入最惊心动魄的选票统计阶段
 人民网11月3日讯 当地时间3日凌晨,美国2004年度总统大选进入最惊心动魄的选票统计阶段,随着现任总统布什顺利拿下关键性的佛罗里达州,他与挑战者克里的较量集中在了东北部大州俄亥俄上。最新数据显示,双方在当地的得票率异常接近。一旦民主党在俄州失守,那么克里在本次选举中肯定将“大势已去”。在已经结束计票工作的地区,布什和克里在确保既有根据地和争夺所谓“摇摆不定州”的过程中互有得失,其中后者如愿夺取了宾夕法尼亚州的胜利。在2000年总统大选中,俄亥俄、内华达、科罗拉多和新罕布什尔等地都为布什所赢得。目前,只剩下俄亥俄、内华达两地选举结果不明,其他两州双方各占一个。

  美联社报道,布什在其家乡牧场参加投票后表示“我已经竭尽全力了”,他同时希望,自己不要成为首位被赶出白宫的“战争总统”。据悉,由于选取规则变化,即便克里在今年大总统大选中赢得同戈尔一样的州数,他获得的选举人票将只有260张,少于获胜需要的270张。因此,民主党阵营在稳定“固有根据地”的时候丝毫大意不得,同时必须从共和党那里来个“虎口夺食”,至少要在一个州的竞争中掀翻对手,才能确保最终胜利。如果今年总统大选出现民主党与共和党选举人票相同的情况(269对269),那么将由美国众议院投票选举总统。由于目前美国会参众两院都由共和党控制,因此“平局”对克里就意味着失败。

  对布什来说,无论他是否获胜,丢失宾夕法尼亚州的选票都说明他此前对这个钢铁生产大户的“关爱”以失败告终。在布什第一个任期内,他曾先后44次前往当地视察,并且推出了保护性的钢铁关税,但依然未能成功将其从民主党手中策反过来。现在看来,独立参选的纳德尔影响力非常有限,只能在新罕布什尔和内华达州制造些小麻烦。在与总统大选同期进行的美国会两院的换届选举工作中,共和党也牢牢保持了自己的多数派地位。这样,未来两年中,无论谁当总统,美国立法机构仍将是共和党的天下。专家指出,尽管在2日选举工作中发生了一些“技术故障”,但总的来看,本次美国总统大选投票和统计工作进展非常顺利。

  尽管现在当地时间已经进入深夜,但来自民主党与共和党两方的律师依然盯住了各个热点地区,生怕计票工作有任何不利于己方的差池发生,并且做好了随时打官司的准备。在投票后接受记者访问的选民中,相信布什能更好对付恐怖主义的人占据了微弱多数。同时,他们多数表示今天的美国比四年前更加安全,这些人因此将选票统统投给了布什。不过,多数美国选民认为伊拉克的情况不容乐观,在这些人中支持克里者的比例则占据多数。另外,美国人更相信克里在处理国内经济问题时比布什强。尽管民主党与共和党很难给予对方以“致命的打击”,但大约一半选民认为美国“前进方向正确”,这对布什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由于在将近一年时间里经受了太多的总统竞选广告“狂轰滥炸”,以致许多选民在投票后表示,无论谁当选,只要能不再看政治广告就行了。初步估计,今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民主党与共和党双方的电视和广播广告支出高达6亿美元,这个数字比2000年总额提高了一倍以上。民意调查发现,布什在白人中威望很高,家庭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者和经常去教堂礼拜的人也多数为共和党的支持者。尽管布什过去四年中努力争取更多的信教群众支持,但现在看来上述人群并没有明显扩大。与此相应,克里则继承了民主党获得西班牙后裔、黑人以及其他中下层民众支持的传统,并在国内经济和伊拉克问题上得分很高。统计表明,有大约10%的选民今年首次参加总统大选投票。同时,投票者中年轻人数量也在10%多一点。上述两个人群为克里的主要支持者。这种现象从侧面反应了主张改革若干现行政策的民主党精选纲领的主打对象,布什在整个竞选过程中则非常强调改变现行政策将带来巨大风险。同时,今年可能有1.17亿到1.21亿人参加投票,这也创造了自从1960年以来美国总统大选投票人数的最高纪录。截止北京时间3日下午14点,布什仍以249比220领先克里,因此各方都将目光瞄准了具有20张选举人票的俄亥俄州。此外选举结果尚未揭晓的地区还包括密歇根(17)、威斯康星(10)、衣阿华(7张)、新墨西哥(5)、内华达(5)和夏威夷(4)。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中西部地区决定下届白宫归属已成定局。(高轶军)

  相关专题: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