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阿拉法特逝世专题 > 正文

经济观察报:阿拉法特在1993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2日19:16 经济观察报

  1993年9月13日,阿拉法特一进白宫,便向以色列总理拉宾伸出了手。“你好!”阿拉法特说。

  但是拉宾的双手却紧紧地攥在了背后。

  “出去再说。”拉宾回道。

  克林顿很紧张。他怕拉宾真的不愿意和阿拉法特握手。

  “如果你真的想要和平,”在签字日之前,克林顿对拉宾说,“你就得握阿拉法特的手来证明。”

  “全世界都在看,就想看你们握手。”克林顿继续道。

  拉宾叹了口气,用他低沉、沙哑的嗓音说:“我想,若是朋友,何用谈休战。”

  “那,你干不干?”

  “好,好。”拉宾马上答道。

  但是显然,拉宾最害怕的不是握阿拉法特的手。“他不能吻我。”拉宾接着对克林顿说。

  于是克林顿开始和助手练习,寻找一个办法以避免阿拉法特在签字仪式结束后冲上来和拉宾行传统的阿拉伯吻面礼。

  最后克林顿发现,惟一的办法就是等阿拉法特要探身过来时掐他的手臂。

  “我知道阿拉法特是一个非常会作秀的人,他很可能会在握手之后去吻拉宾。”克林顿在自传中回忆。

  也许克林顿的判断是对的。一周前在被转送往法国医院时,已经无法自如挥动手臂的阿拉法特仍然艰难地试图向接机的人群飞吻。

  于是克林顿决定,先由他来分别握阿拉法特和拉宾的手。只要他做到不让阿拉法特吻自己,阿拉法特就不会再去吻拉宾。

  克林顿很清楚,能不能躲开这个吻,对拉宾来说是一件严肃至极的事情。

  “出去再说。”白宫内,拉宾没有接过阿拉法特的手。

  阿拉法特笑了笑,点头表示理解。

  “你知道,我们将要面临非常艰难的工作,以执行这个协定。”拉宾对阿拉法特说。

  “我知道。我已经准备好去完成我的工作了。”阿拉法特回道。

  拉宾和阿拉法特分别在协定上签了字。一个历史性的画面在白宫南草坪上诞生。

  这个时刻对克林顿、拉宾和阿拉法特来说,都是他们一生中最伟大的政治成就,尽管画面中这三个人显得都有些紧张。

  阿拉法特首先向拉宾伸出了手。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巴勒斯坦的政治领袖主动向以色列总理握手,当然也是第一次以色列总理不情不愿地接受。

  但毕竟拉宾还是照克林顿的话做了。克林顿感激地连连拍着拉宾的肩膀。

  这个时刻似乎终结了中东一切混乱的根源。

  在1993年的中东,导致了诸多不安定局面的苏联已解体三年。伊拉克也因为入侵科威特而被联合国军踏平。中东的混乱似乎就只剩下了永无宁日的巴以争斗。

  因此,这个在挪威首都艰苦地谈了好几个月的《奥斯陆协定》,把拉宾和阿拉法特送上了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台。同时获奖的还有以色列外长佩雷斯,他推动了这一切,尽管在签字仪式上他看上去比拉宾更不情愿跟阿拉法特握手。

  到目前为止,这也是巴以双方惟一一次成功的和谈。此前1991年的马德里和会,和此后2000年的戴维营峰会,都宣告失败。2003年小布什的和平路线图,连和谈都谈不上,它仅仅是让大家回到谈判桌上来的一个呼吁。

  但是1993年的《奥斯陆协定》却是马德里和会的成功后续。马德里和会是一个分水岭,自此,以色列开始了与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谈判进程。

  马德里和会确定了两条主线。其一是以色列和叙、约、黎、巴等国的多边谈判,以解决历史冲突问题并签订和平条约。其二则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双边谈判。

  但是在马德里和会上,以色列因为仍视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恐怖组织,因此拒绝与其谈判。巴方的谈判代表只能由与巴解组织无关的另外一些人担任。可是没有人能够撼动阿拉法特在巴勒斯坦独立运动中的地位,巴谈判代表在巴勒斯坦事务上毫无决策权,一切都还得请示巴解组织。而当时,巴解组织的代表就在马德里的一家饭店里。为时三天的马德里和会结束后,巴以双边谈判开始在美国的主持下于华盛顿举行。

  然而,以色列代表在谈判中每提出一点,巴方代表就需要等待驻扎在突尼斯的阿拉法特的指示。这样的谈判是不可能有任何效果的。

  “这事实上就是在通过传真机和阿拉法特谈判!”以外长佩雷斯的助理尤里·萨维尔回忆道。

  1993年1月20日,在以色列副外长约西·贝林的安排下,两名以色列学者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秘密约见了阿拉法特的三名亲信,领头的便是现任巴勒斯坦总理库赖。

  在密谈中,巴解组织代表展示出的充分灵活性令以方惊讶。库赖提出,巴以问题可以从易到难地分步骤解决,首先可以考虑的两点是建立双方的信任和在经济领域展开合作。

  通过库赖,阿拉法特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只有巴解组织才能代表巴勒斯坦把和谈进行下去。

  于是,贝林把信号传递给了外长佩雷斯,佩雷斯又转达给了总理拉宾。

  “我准备去奥斯陆,”佩雷斯对拉宾说道,“我要试试巴解组织的诚意。”

  阿拉法特的诚意显然证明是真实的。

  在《奥斯陆协定》里,以色列国政府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第一次正式承认对方,并允许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和杰里科地区实现自治。

  之后,巴以实现了七年的和平,也是双方有史以来最长久的一次和平。直至2000年的那个9月,以色列反对党领袖沙龙在军警的护卫下进入了耶路撒冷的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巴勒斯坦人因怒而起的第二次圣战(又称“因地发打”)运动结束了这一切。-本报记者 黄继新/文

  特约稿件,如需转载请获特别授权

  相关专题:阿拉法特逝世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