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伊朗核设施问题专题 > 正文

探访德黑兰:市民生活正常有序 不在乎美国威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10:10 环球时报
探访德黑兰:市民生活正常有序不在乎美国威胁

伊朗黑教布标准装束 张晓春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伊朗这一神秘国度最近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伊朗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怎么看待美国对于铀浓缩的“特别关注”?结合自己在伊朗的常驻经验,记者对一些德黑兰市民进行了采访。

  “暖坡”是座现代化大都市

  在波斯语中,“德黑兰”意为“暖坡”。德黑兰位于伊朗中北部,人口1100万,是西亚最大的城市。德黑兰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伊朗的缩影,是认识伊朗的一扇窗口。

  德黑兰坐落在厄尔布士山南麓、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坡地上,平均海拔800米。海拔5000多米的达马万德峰位于德黑兰东北80公里处。天气转暖时,山上冰雪慢慢融化,顺着城市道路两旁人工开挖的沟渠,向南流淌,给城市平添了一道田园式的街景,为夏季干燥炎热的德黑兰带来一丝湿润和清凉。冬季,德黑兰平均气温10摄氏度,故称为“暖坡”。

  德黑兰高层建筑不多,多为三四层高的楼房。德黑兰处于地震带,因此政府限制建高层建筑。德黑兰北部地势高,空气好,富人住在北城。北城街区整洁,人口密度低,较安静,建筑多为现代和欧式风格。南部空气污染较严重,地价便宜,平民百姓大多选择在此居住。南城街道狭窄,人口拥挤,居住环境较差,建筑大多保留了伊朗传统建筑物的特点。

  德黑兰历史不长,古迹不多,颇具现代气息。主要景点包括:德黑兰城市标志性建筑自由纪念塔,伊朗中央银行地下展藏稀世珍宝的珍宝馆,巴列维王宫,展示伊朗地毯文化的地毯博物馆。

  市民生活并不富裕

  由于政府提供财政补贴,有的物价比较便宜。1升汽油750里亚尔(1元人民币约合1000里亚尔),1张大饼250里亚尔,成年人吃两张足以填饱肚子。但是,1公斤大米差不多要1万里亚尔,1公斤牛羊肉差不多5万里亚尔。最贵的是房租,房租占家庭开支的70%。在德黑兰维持一个三四口人的家庭基本生活,每月需要400万里亚尔,而德黑兰人的平均工资不到200万里亚尔。因此,德黑兰的男人比较辛苦,他们宁愿自己找兼职工作也不愿意让妻子出去工作。记者的一位朋友在一家报社任国际部主任,加上稿费,每月收入不到200万里亚尔,一家三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3个月前,他找到一份兼职———为杂志社编稿子,每月能多进账200万里亚尔。

  德黑兰的公共交通事业比较滞后,市民乘公交车出行十分不便。低廉的汽油价格刺激了市民的购车欲,据有关部门统计的数字显示,德黑兰拥有200万辆汽车和摩托车,目前每天平均增加1500辆汽车。如遇到交通高峰期,德黑兰就成了“停车场”。

  由于城市的北部有高山阻挡,德黑兰上空的空气流通不畅。机动车辆尤其是破旧车辆排出大量尾气,给德黑兰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冬季时尤甚。为了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降低空气的污染程度,德黑兰市政府致力于发展地下交通。中国的公司因质优价低成为德黑兰城市交通改造和建设的理想合作伙伴。中国中信公司承建的德黑兰地铁1、2号线全长51公里,其中大部分已投入运行。每天有数十万德黑兰市民乘地铁出行。据悉,中国北方公司承接了地铁4号线工程,而中信公司正在积极竞标德黑兰地铁3号线。

  去年,中伊两国贸易额为57亿美元,今年有望达到70亿美元。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来德黑兰做生意、承建工程项目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文化娱乐场所不多

  巴列维父子当政期间,对内推行西化政策,德黑兰被称为东方“巴黎”,夜总会、酒吧间、歌舞厅很多。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一夜之间,这些娱乐场所销声匿迹。

  目前,德黑兰的文化娱乐生活不是很丰富,可收看的电视频道只有几个。有些市民不顾议会通过的禁令,偷偷安装卫星天线,收看国外的节目。平日市民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是逛公园和健身。其中,中国功夫受到德黑兰人尤其是青年人的青睐,李小龙和成龙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具有西方情调的咖啡馆是年轻人喜欢的去处。那里气氛优雅、光线柔和,吸引了年轻人去谈情说爱。而家庭或朋友间的聚会也是德黑兰人放松的好机会,他们唱卡拉OK,跳抖肩舞,一直能玩到午夜。

  男女有别,界限分明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表面上看,最大的变化是女性穿戴“黑教布”(符合伊斯兰教规的妇女装束)。穿上黑教布的妇女仅露面部和双手。女孩从上小学时起,在公共场合就必须穿戴黑教布。在伊朗,这条规定不分当地人和国外人,都必须遵守。以前曾有一位外国女士不知此规矩,没准备头巾,结果在德黑兰国际机场被拒绝入境。

  从小学起,伊朗实行男女分校。到了大学,男女才可在同一间教室里听课。乘坐公共汽车时,男前女后,即便是一家人,也得暂时分开。

  自古波斯出美女,德国外长菲舍尔的第五次婚姻就是拜倒在一位伊朗女模特的石榴裙下。德黑兰女性也赶时髦,现在化妆的也多了。今年夏季,德黑兰刮起一股时装风,一改传统的黑色,以蓝、粉、白等明快色调为主。

  记者在德黑兰工作多年,感触最深的是当地人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走在路上,常有人用中文问声“你好”。德黑兰人喜欢户外活动,一家人在公园里围坐一起,共进野餐。如果有人从旁边走过,他们往往会主动打招呼,邀请外人入座用餐,聊一聊。有一次,记者外出迷路,开车进入一条胡同,一位手里拿着刚出炉大饼的中年男子热心指路,随后硬是塞给记者一张免费大饼当午餐。还有一次,记者不慎把车开进一条水沟,一筹莫展之际,从后面的车里迅速下来几位男士,二话不说,帮忙把车抬了出来,记者未来得及道谢,他们已开车上路了。

  改革运动告失败

  1997年,哈塔米提出改革的竞选纲领,并以绝对优势赢得大选,出任伊朗总统,伊朗选民甚至美国政府对哈塔米上台推动改革寄予了厚望。然而,改革派7年的改革实践令人失望。目前,改革派及其改革运动已陷入困境。

  近年来,国际能源市场油价大幅攀升,伊朗石油出口外汇猛增,内阁和议会大幅增加基础建设投资和外汇储备,这无疑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步发展。但是,内阁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重视不够,直接投入不足。选民抱怨未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生活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在选民中占多数的中下层选民对哈塔米政府的经济政策普遍不满,这是导致今年2月议会选举改革派惨遭失败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由于伊朗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手中,总统只是受各方牵制的行政首脑,对国家重大内外方针无决定权,哈塔米推进改革力不从心。12月6日,哈塔米在德黑兰大学礼堂向大学生发表讲演时,多次被与会大学生打断。面对一个个发问,哈塔米承认其改革失败。

  对美国威胁不以为然

  近来,伊朗核问题成为继朝鲜半岛核问题后,国际社会关注的另一焦点。美国指责伊朗借和平利用核能之名,发展核武器。美国等国甚至扬言不排除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可能。美国国防部还对此进行了一次模拟推演。国际社会担心,伊朗可能会遭到美国的军事打击,并导致地区形势恶化和伊朗核问题复杂化。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军事压力,的确有一些市民担心美国对伊朗大打出手,不止一人问记者“美国会对伊朗动手吗”。但是,多数市民对美国的军事威胁不以为然,人们的生产生活正常有序,在德黑兰感受不到军事打击迫在眉睫的紧张气氛。记者曾与一位伊朗学者就此问题交换意见。他坦然地说,目前美军深陷伊拉克泥潭,无暇旁顾;伊朗进行的铀浓缩活动并未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美国诬蔑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是空口无凭的;伊朗不是伊拉克,美国不敢“随便”对它动武;伊朗虽然有时口气很强硬,但在关键时刻,总能审时度势,避开美国的锋芒,化险为夷,目前的形势还没有到十分严峻的地步。本报驻伊朗特约记者 张晓春 ▲《环球时报》 (2004年12月10日 第五版)

  相关专题:伊朗核设施问题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