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印度洋海啸:不该遗忘的2004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1日12:45 法制晚报 | ||||||||
阳光第一次照耀2005的时候,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新的。 但是,很多本该来到2005的人,却永远地留在了2004。 岁末的这场海啸,让几十万人的生命之钟停摆,给2004划上了灰暗的句号。悲伤和震惊之余,人们还来不及冷静,就迎来了新的一年。
不知道在新的时光中有多少人会思考:为什么生命会显得那么脆弱,只是一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活着的人,应该怎么活着,才算得上是珍惜生命? 虽然岁末是灰色的,但新鲜的光艳的曙光还是准时到来。 海浪肆虐后,人们正在顽强地重建曾美丽如画的家园,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都伸出了温暖的手。 据皮皮岛灾区的报道,白天不同国籍的救援队在废墟里寻找生命,晚上人们围坐在仍留有海啸痕迹的酒吧里,互相抚慰着疲惫的心灵——人类的信念和意志永远不会对天灾妥协。 2004,我们身边还有些人不应该就这样离去:重庆井喷、包头空难、大安山矿难、那名夜里独自走过街天桥的孕妇、那些在幼儿园中沉睡的孩子,还有远离家人却被绑成人质的工程师…… 那些逝去的生命,会在天堂里诉说他们的曾经、对未来的向往吗? 这些人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如果不是因为灾难,他们也许永远不会走进公众的视野。 他们留下的,是给活着的人的提醒:社会在变迁中,平衡被不断打破,秩序会出现混乱。 活着的人所要努力的,就是尽快在变迁中寻求稳定,寻求人们继续生存下去的基础——适应变迁的法律、合理公正的制度,以及超越种族、阶层、利益的人文情怀。 作为媒体,《法制晚报》会报道政要明星,会报道经济消费,但我们时时刻刻惦记着社会中普普通通的人。 2005和往年一样,有快乐也会有悲伤,我们将不停重复留在去年的那些提醒,不希望伤痛再度发生。 在送上对读者祝愿的同时,我们也想说,至少在2005,我们不该遗忘。 本报评论员 程赤兵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