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专题 > 正文

各国纷纷哀悼海啸遇难者 2005年从追忆生命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2日08:33 南方都市报

  社论

  著名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在2005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曲终人散之前告诉全世界的听众,在印度洋海啸这样的人类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我们愿意用音乐振奋人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紧接着,这份对于人类生命共同珍视的宣言,伴随着《蓝色多瑙河》的悠扬旋律,传遍了整个世界。

  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之后4天,甚至在人们还没有来得及清点完遇难人数的时候,2005年的新年钟声就已经敲响了。2005年元旦,这一天瑞典宣布为国家哀悼日,这一天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不再有以往喧嚣热闹的庆典,而是点缀黑纱,这一天中国中央电视台取消了原定的元旦晚会直播,以表示对海啸遇难者的哀悼,这一天多个国家元首在新年致词中痛悼印度洋海啸的遇难者。这个新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无疑承载着无限悲情和追思。

  以悼念和追思作为新年庆典的主要活动,开拓了人类改变自身历史性格的新时代。这种观念把新年伊始,对未来历史简单的悲喜划分,转化为对人自身内在责任的评估和衡量。以往的新年祈祷和祝愿,人们把自己交给命运;如今的悼念活动,人们通过反省和判断,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2005年我们从追忆生命,反思责任开始。

  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元旦作为一年的第一天,更具备这样的含义。当我们庆祝新旧交替的时候,我们无非是在送走旧的不愉快回忆,预祝来年风调雨顺。我们往往互相选择“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但是今年元旦,这样的“向后看”,是为了提示我们,我们要防止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时选择以悼念遇难者取代欢快的庆祝活动,显示出全人类在尊重生命上的价值观趋同。

  在新旧交替的时候,全世界的人们都愿意说“吉利话”而不是“丧气话”。选择以追忆生命的消逝来度过新年,无论在制度上,还是文化上,都比欢歌笑语需要更多的勇气和魄力。首先这种对传承多年的新年庆祝方式的改变,是整个文化哲学和历史价值观的进步;其次这种悼念,附加在新年夜这种标示重大文化概念的日子里,更显示出我们的行动分量;再次,新年的悼念鼓励人们去反思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单纯地祈祷平安;最后,悼念的意义不光是对于死者的追思和怀念,更有对于生者的激励和团结。

  在距今3200多年的公元前12世纪,《吕氏春秋》中就有“周文王八年地动”的记载,这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地震记录。从忠实记录灾难,到防灾减灾,人类已经从简单地观察世界,进入到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而从庆祝新年,到追忆生命来过新年,人类正在从简单的幸福观,进入到深层次的历史性格改造中。其实人类的灾难并不构成新年的全部意义,但是选择正视死亡来作为新年的主题,各国人民用自己的勇气做出了超越自然悲剧的历史选择。

  印度洋这场跨越国界的自然灾难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天灾。在天灾之后全世界的共同救助和关怀,给这次浩劫赋予了更多的指标意义。一方面,多达18个国家的遇难者,使得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这是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最大的国际自然灾难;另一方面,在这场灾难发生之后的国际合作救援和人道主义关怀,将会给今后人类的历史,增添新的铁肩道义。

  历史学家塔里克·阿里和苏珊·沃特金斯曾经说过:“一般来说,我们靠行动证明自己,我们知道自己正在创造历史,我们便很幸福。”当辞旧迎新之际,如果快乐只是用来掩饰藏在我们心中深深的忧郁和悲伤,那么我们更愿意用直面悲情取代忘情狂欢,那么依旧可以证明,我们幸福且团结如一。

  本文为与新京报同发社论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