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勒斯坦大选专题 > 正文

美国小心翼翼地表达着对阿巴斯的期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07:32 中国青年杂志

  为保证1月9日的选举顺利举行,美国已为巴勒斯坦大选提供了价值250万美元的技术援助,并为巴大选期间国际观察员的各项活动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去年12月,美国也曾宣布向巴提供2000万美元的援助

  驻美国记者 翁翔

  本报华盛顿1月9日电

  巴勒斯坦历史上的第二次大选1月9日在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及东耶路撒冷地区举行。作为巴以和平的主要调节者,美国十分关注这次选举。被美国视为“理想人选”的马哈茂德·阿巴斯在竞选中一直遥遥领先其他对手,所以,美国更关心的是选举如何能公平自由地完成,以及当选的阿巴斯是否能尽快地启动与以色列的和谈,让巴以和谈尽可能地在美国所预期的轨道上前行。

  因对阿拉法特是否“真心拥抱和平”持怀疑态度,布什在其第一任期内一直拒绝与他打交道。对布什政府而言,阿拉法特的逝世为巴以和平打开了一扇窗户,那么1月9日巴勒斯坦的大选则是迈向中东和平的第一步。美国认为,这次选举将选出代表巴勒斯坦未来的“温和派”的领导人,其代表就是现任巴解组织执委会过渡主席阿巴斯。无疑,阿巴斯将会继承阿拉法特的路线,主张谈判解决巴以问题。与已故的阿拉法特最大的不同是,阿巴斯敢于向巴勒斯坦人说出“武装起义”是得不偿失的,应予以放弃,他还公开表示沙龙可以成为“和谈的伙伴”。所以,美国似乎小心翼翼地表达着对阿巴斯的期待。

  这种期待最直接地表现在采取措施保证1月9日的选举顺利举行。美国已为巴勒斯坦大选提供了价值250万美元的技术援助,并为巴大选期间国际观察员的各项活动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去年12月,美国也曾宣布向巴提供2000万美元的援助。

  其次,美国协同以色列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试图以“理解的态度”配合阿巴斯及这场选举,为选后巴以和谈营造缓和气氛。美国要求以色列为巴大选提供便利,其中包括允许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参加投票,从约旦河西岸撤出部分军队,放松对巴勒斯坦民众行动的限制,在安全问题上与巴勒斯坦方面进行合作等。也许是因为看到了巴勒斯坦大选将直接关系到以色列的切身利益,以及美国在推动巴大选问题上立场比较坚定,沙龙政府对美国的要求也作出了前所未有的配合与合作姿态。以色列评论界认为,沙龙的立场发生了转变,已经偏向左翼。沙龙态度的转变,也有美国施加压力的因素。

  与此同时,对于阿巴斯最近的一些“激烈言辞”,美以两国的官方反应也较温和。美国驻以色列使馆发言人表示,对于某位官员的讲话过于关注于事无补,应该多关注选举过程。而沙龙办公室的官员以“在中东,言语不算数,行动才算数”来淡化阿巴斯的“竞选言辞”。

  当然,最重要的是布什政府决定将推动巴以和谈列入其第二任期的重要议事日程。他本人也一再声明将在其任内帮助建立一个民主的巴勒斯坦国,这让巴勒斯坦人多少看到了一些希望。

  美国看重和保证巴勒斯坦大选顺利举行是希望看到巴勒斯坦“温和派”领导人阿巴斯当选。而阿巴斯的当选必将承受更多的责任和压力,这其中有不少来自美国的期待。对美国和以色列来说,通过大选而确立了合法领导地位和威望的阿巴斯,可以如其所允诺的那样尽快恢复与以色列的谈判,但巴以和谈是有基础的,那就是巴方必须严厉打击巴勒斯坦“极端武装分子”。对此,美国和以色列将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了。

  当然,阿巴斯任何善意的言行都需要得到来自以色列方面同样的善意回应。美国也必须敦促沙龙主动和阿巴斯商讨和谈事宜,并履行以色列今年从加沙地区撤走部分定居者和军队的承诺。

  虽然整个国际社会已明确表示将努力推动巴以和谈进程,巴以双方的内部因素也都要求双方回到谈判桌上来,但人们也清楚地看到,目前巴以双方在领土、耶路撒冷、巴勒斯坦难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立场相距甚远,和谈之路依旧艰难漫长。作为对巴以问题最具影响力的美国更需要采取平衡的方式来积极参与巴以问题的解决,不能再让这一问题又蹉跎一个4年。

  相关专题:巴勒斯坦大选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