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拒绝国际援助:展大国责任屏蔽外国势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11:56 东方网-文汇报 | ||||||||
印度洋海啸发生后,面对全球规模空前的国际救援行动,印度却对国际援助说“不”。是印度受灾不严重吗?不是。从死亡人数之多,财产损失之重来看,印度与印尼、斯里兰卡并重。是印度有拒绝外援的传统吗?也不是。2001年古吉拉特邦大地震之后,印度曾接受了包括宿敌巴基斯坦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援助。细察印度的心态,不难发现它婉拒国际援助之举,有其深层的战略考量。
其一,展现大国实力。近几年来,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它的目标是到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虽然海啸给印度航运业和旅游业造成一定损失,但印度的经济专家表示,这次海啸对印度经济冲击不大。据印度官方估计,印度2004-2005财年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6%到6.5%之间,居世界经济增长前列。印度外汇储备在11月底已经突破1200亿美元。有了这样足的“底气”,印度当然有资本说不,以区别于呼吁并接受国际社会救助的印尼、斯里兰卡等普通国家,彰显其非同一般的大国实力。 其二,展示大国责任。这次灾难是一个机会,借救灾行动可以加强与受灾国家的关系,赢得受灾国的信任。因此,日本出钱又出力,美国大幅增加援助金额。一直在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的印度,急于显示自己地区大国的地位,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灾难发生后,印度立即派军舰和飞机运送救济物资救助印尼、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邻国,并宣布对泰国进行援助。它还一度打算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组成“核心集团”,主导赈灾工作。这些都反映出印度欲在其周边国家有所作为、显示大国责任的外交诉求。 其三,屏蔽外国势力渗透南亚。海啸发生后,印度陆海空三军立即展开了“和平时期前所未有的救援行动”,陆续出动1.55万兵力、数十艘军舰、几十架直升机和运输机奔赴远离印度大陆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救助灾民并搜救幸存者。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位于马六甲海峡西北端,据此可扼守从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航道并控制孟加拉湾,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美国、日本等国都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虎视眈眈,印度拒绝国际援助,尤其是国际医疗队进入境内,正是唯恐别国借救助灾情之名,行刺探内情之实。 在谈到救灾时,印度总理辛格说他看不出印度有接受外援的必要,从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尼赫鲁所预言的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崛起的脚步声。 文/杨逸淇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