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专题 > 正文

聚焦西方国家海啸外交:新一轮大国政治博弈上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18:35 南方周末
聚焦西方国家海啸外交:新一轮大国政治博弈上演

向春/制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美国3.5亿美元,日本5亿美元,德国5亿欧元,澳大利亚10亿澳元……欧盟15亿欧元。至今,联合国统计的救灾援助款账面金额已经超过40亿美元。援助仍在增加,此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却不得不站出来,要求捐助国先兑现10亿美元再说。

  华尔街腰缠万贯的商业巨子,贫困山区缺衣少食的儿童,是什么力量把他们连在了一起?当然是人类的友善和关爱,这种真诚的普世热情,正在逐渐平息的海浪中升华。或许,
它终于能够稍稍抵消一些无处不在的恐怖主义产生的戾气。

  然而,伴随着善意的传递,透过云集于此的舰艇飞机,人们还是可以清楚地嗅出一股浓烈的政治气息。

  海啸冲垮了岸边的基础设施,也由此打开了受灾国原本紧闭的大门。陆续抵达的不仅是灾区稀缺的物资,还裹胁着强烈的外交意图和政治动机。灾区重建的舞台上,新一轮的大国政治博弈已在上演。

  大灾之后,各国的反应速度立即成为衡量国际责任感的第一个视点。

  海浪在亚洲肆虐时,美国总统布什正在自己德州的农场里摆弄自行车——或许他很想搞清楚,他过去摔的几次,究竟是自己车技欠佳还是车本身的问题。他派秘书念了一段121字的声明,然后继续着自己的圣诞长假,直至数天后才作出正式表态。在闻讯后马上中断休假的德国总理的辉映下,反应迟钝的世界头号大国领导人立即招来一片非议。所幸布什能知错就改,不仅一再追加拨款,还派遣胞弟杰·布什和国务卿鲍威尔亲往灾区访问,并下令美国及其世界各地的所有公共建筑降半旗致哀一周,总算挽回些颜面。

  欧盟也没闲着,除了迅速捐款以外,各成员国一致决定各国政府所属办公机构均降半旗,并在1月5日中午停止工作默哀3分钟,国家电视台暂停播出娱乐性节目,取消或推迟部分文艺演出。布什随即做出更大动作,发表题为《为了援助海啸灾民》的署名文章,盛赞美国人民一贯的慷慨和友善,呼唤全国民众向灾区捐款。

  于是,捐助排行榜上的排名随即成了一个新热点。在遭到世界舆论的指责后,美国将全年的赈灾预算都拿了出来,援助金额从开始的1500万猛增至..5亿美元。日本一开口就是5亿美元,但这个记录没有保持多久,新近的汇率让德国的5亿欧元超过日本。不过,同一天,谁也没有想到澳大利亚会宣布一笔10亿澳元(约7.64亿美元)的援助。然而,澳大利亚终于难与欧盟匹敌,目前欧盟25个成员国承诺的援助已超过15亿欧元。捐助金额的不断攀升直接牵出了受灾国的债务问题。这让认捐并不积极的英国在八国财长会议上出了一次风头。在这股捐助热潮中,还点缀着互不服气。“吝啬”之名不时在各个国家之间被抛来抛去,先是美国跳出来辩解,接着又是法国提出当面对质,要求笔笔细算。

  连具体的赈灾计划也成了较量的中心。美国参与援助不久就明确倡议组建由美、日、印、澳四国组成的“核心救援集团”,试图主导灾区救援和重建。欧盟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原则,强调通过国际合作实施救援工作。游客损失最重的挪威表示只有联合国发挥核心协调作用,才能确保援助款项落实到最需要的地方。在不断增大的压力下,美国6日宣布,为了协调更广泛的救援工作,美国准备解散“核心集团”并接受联合国的统一指挥。

  发生在南亚、东南亚的灾难也给大国提供了一个“道义”地扩展国际影响的机会。

  美国一直在试图弥补其因为伊拉克战争受损的国际形象,不期而至的海啸提供了时机,布什既可以通过重新融入国际大家庭来重塑“世界慈善领袖”的威望,努力营造出一副能杀人也会救人的新面孔,以期补充受损的软实力,也希望利用这次的援助来换取有关国家对其全球战略的理解和支持。正如鲍威尔公开表示的那样,救援灾区“是对美国安全的投资”,押在天平一边的政治筹码自然能够抬高受援国与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合作力度。这与去年初美国与伊朗地震外交的政治企图十分相似。在利用救灾舞台彰显自己的同时,美国当然也不忘努力排斥亚洲主要大国的影响。

  欧盟打出联合国的旗号,不仅是因为欧洲游客死伤较多,更主要是出于对美国“小集团”提议的反感,希望进一步提醒人们警惕伊战后重建进程中的霸权印记,为今后应对国际灾难的集体合作模式创造先例。

  日本的表现更为抢眼,小泉亲自参加了救灾首脑会议,在资金拨付和人员派遣方面均争先恐后,目的无非是彰显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责任感,以换取世界对其孜孜以求的政治地位的认可,为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努力增加筹码,并通过突出自我形象来抢占在中日韩三国与东盟合作中的领导地位。

  此外,救灾行动还为美日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演练机会。海啸之后,美国在亚洲的军事调动达到越战后的最大规模,驻韩国和冲绳美军都参加了救援行动,航空母舰和远程运输机纷纷赶往受灾国家,日本也出动了史无前例的海外兵力参与救援。在救灾的名义下,美日得以直接进驻受灾国。美、英、澳、日都提出要使用马、泰、印尼等国领空和机场的要求,并已得到批准。远距离军事调动锻炼了美日部队在东南亚的机动和迅速部署能力,取得了和军事演习类似的效果。在受灾国军事基地附近的部队集结还提供了现场窥察当地情报信息的难得机会。这些行为已经引起一些受灾国民众的担忧,印尼政府不得不出面解释,并且为外国军队制定了驻扎3个月的期限。

  在灾难面前,大国政治依然是奏得最响的旋律。弱小的受灾国无可选择,接受援助就意味着默认大国隐含的条件和期许。远涉重洋而来的人员物资中体现着无可否认的真诚和善意,但一些大国时刻衡量自身利益得失的痕迹也同样一览无余。美国最初捐出的款项不足布什总统就职典礼4000万美元预算的一半。不过,即使布什承诺出10亿美元,也不过仅及伊拉克军费的千分之五。即便如此,目前多数国家的报价也只是承诺,往往要在今后数年才能全部付清,难怪安南秘书长要大声疾呼。对于那些有备而来的国家来说,钱当然不是白给的。海啸虽已远去,但现场的满目疮痍似乎在提醒人们,背后的政治较量才刚刚开始。 刘卫东(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