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目击海啸重灾区专题 > 正文

班达亚齐总医院见闻:命运给勇敢者带来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8日12:14 新浪旅游

  黑乎乎的淤泥遍布在走廊上,在40度的高温下发出刺鼻的臭味;房间墙上,一道一米多高泛着黄色的过水线异常醒目,让人想起大水呼啸而至之时人们惊慌奔逃的身影……曾拥有400多张床位的班达亚齐总医院,在海啸之后实际上已经死亡。医院,只是眼前这栋白色建筑群曾有过的一个名词。

  但现在,一切已在好起来。

  “中国桔红”温暖班达亚齐

  当中国国际救援队作为最早的一支国际救援队到达班达亚齐总医院时,不禁为眼前的惨景所震惊。这个以前当地最大的医院,如今已淹没在黑乎乎的泥浆中。由于印尼海啸造成了巨大伤亡,大量的伤员急需救治,因此全力清除淤泥,迅速恢复医院功能并开展工作,成为摆在中国国际救援队面前最紧迫的任务。

  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人员身穿桔红色的服装,在医院到处都是迷彩服的满眼绿色中,格外引人注目。这群“中国桔红”以自己娴熟的技艺,不怕吃苦的精神,得到患者和国际同行的肯定和赞许。

  救援队每天人均要诊治几十名病人,工作量很大。很多病人由于缺乏卫生常识,卫生状况极差,但队员们都细心医治,不烦不弃。一天,救援队张仲文、陈红和高进大夫在急诊室接待了一个脚部缠了厚厚一层布的病人。当打开最后一层布时,一股恶臭扑面而来。这个病人脚因感染已烂掉,上边爬满了蛆虫。但是,在场的三位队员没一个人嫌恶,他们用镊子小心地剔去病人脚上的坏死组织和蛆虫,进行创面清洗并细心包扎。经过一系列细心的处理,病人的病情终于好转。

  中国国际救援队把加紧清理淤泥的工作,当成了一次生死时速。由于病房狭窄,没有大型工具可以使用,队员们用手工工具,一铲一铲把淤泥和污物清除出去。病房要求高,赤脚走上去要洁白无暇,队员们就用布一寸一寸擦,直到被染黑的瓷砖彻底露出白亮的颜色。整理出来的病房一点点,一天天在向前延伸。

  为加快速度,中国国际救援队采取两条线同时拓展前进的策略。一方面,迅速整理病房,开辟自己的综合医疗工作区。同时,救援队迅速创造条件,投入自己的专业特长,形成新的战斗力。

  1月13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参加多国联合医疗队,共同参加多国医疗人员的值班、轮班。

  16日,这支队伍的化验室正式运行,为班达亚齐总医院急诊科提供急需的化验手段。

  18日,20间洁白整齐的病房出现在班达亚齐总医院一角。在周围还到处是污水和散发着恶臭的淤泥的对比中,由中国国际救援队清理出的这片病房,格外显眼。

  19日,中国国际救援队综合诊室试运行。当天诊治了20多名病人。这是目前班达亚齐总医院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之后成立的第5个综合诊室……

  在班达亚齐总医院,桔红色服装的救援队员如今已经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在医院的走廊上,当记者询问中国医生在哪个病区时,被问的人往往不知如何回答。但当记者改问穿着黄色工作服的人在哪里时,他们都纷纷给记者指出方向。来自中国的桔红色,如今正在成为重灾区班达亚齐病人的一抹温暖。

  合作聚起万人力

  几只无家可归的小猫在医院的走廊上闲逛,在来来往往的医护人员和士兵的脚步声中,毫无畏惧。似乎他们知道,这些人将会给自己带来食物,带来生存的希望。

  为了同一个目标,来自世界各国的救援队伍,在海啸发生后纷纷来到这里。如今,这里已汇集了中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等国家的救援队伍。每个国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救治工作。“合作”,成为这里使用最频繁的词汇。

  “今天的会议主要是讨论前两天各国家医疗人员遇到的问题,以及分配各个国家的医护人员的值班表等问题。”刚参加完每天上午多国联合医疗队例会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生陈红说。为了协调各国医疗人员力量,整合医疗资源,世界卫生组织和印尼政府13日协调成立了多国联合医疗队,各国家统一听从这个医疗队的调遣。在同一个诊室,来自英国、中国、新加坡、印尼、美国等等不同国家的医生坐在一起,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药方给病人看病,这样罕见的场景,成为人类联合起来战胜灾害的最好见证。

  与此同时,各国之间还自发地进行着合作。澳大利亚作为最早到达班达亚齐的外国救援队之一,一开始就和中国国际医疗队在实验室和检验等方面进行了合作。澳大利亚由于直接由空军运输机运送装备,因此医疗设施齐全,而中国国际救援队则拥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双方的合作,促进了彼此的医疗工作。

  15日,由新加坡医护人员负责的重症监护室里一个水龙头坏了,由于大量医疗器械需要清水冲洗,重症监护室面临不小的问题。一个路过的德国士兵知道后,立刻跑回自己部队所在营地的水车上,用水管把车上的水引到病房。同时冒着满脸的水花,用了1个多小时把水龙头修好。19日,驻扎在中国国际救援队病区附近的德国军人得知中国综合诊室缺乏病床时,立刻送来了两张水床。由于没有水,德国军人立刻从自己的造水机上接上引水管,把水直接引入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综合诊室。

  记者在医院走廊上碰到4个人推着一辆急救车,推车的除了两个马来西亚医护人员,还有两个比利时人。记者简单向其中一个40岁左右的男子了解了情况。他是比利时根特医院的一名护士,当比利时安特卫普医院向比利时的各医院发出号召,征集志愿医生前往印尼进行人道主义援助时,他立刻报了名。“我是自愿来这里的,我希望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说。

  为了共同拯救他人的生命,来自全世界的援助之手紧紧挽在一起,这种合作,超越了种族分歧,宗教信仰,政治歧见,成为这次海啸救灾中最闪光的地方。

  与死神争夺生命

  每天,班达亚齐总医院都有新的病人送来,也有病人会死去。

  在这次海啸中,许多人因吸入大量泥沙,造成吸入性肺炎。许多年纪较大的人抵抗不住,在延滞时日之后死去。

  虽然眼看着送来的病人死去是一件痛苦的事,但重症状监护室的医护人员毫不气馁,他们尽全部努力,从死神手中拯救任何一个可能救活的病人。

  在重症监护室,有一对青年男女的故事感人至深。一个肺里吸入大量泥沙兼患破伤风的女孩子被送到这里。当时她已陷入半昏迷状态,很多人认为她生存的希望极其渺茫,但医护人员没有放弃。破伤风病人会经常抽搐,并吐出很多液体,必须及时擦拭,否则会倒流入气管,引发危险。送她来的那个男子每天在旁边用容器接下她吐出的液体,并用纸细心擦去她额头的汗水和嘴边残留的痰液。开始人们以为他们是男女朋友或者是夫妻,后来才知道他们互不相识,是在海啸中逃生时相逢,那个男子抱着她一起逃生,双方都各自失去了很多亲人。

  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尽全力拯救这个叫西蒂的女孩,医护人员除了使用所有可用的积极医用手段外,还进行不间断的心理治疗。护士们在她耳边轻声和她说话,告诉她一定能康复,鼓励她坚持下去。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和那个男子的细心照顾下,奇迹似乎出现了,西蒂的血氧饱和度不断升高,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生机。现在她已能听懂医护人员的问话,还能主动对医生说:“你好。”

  在这次世纪劫难中,包括中国在内的数以万计的国际救援者来到南亚这片土地,不计个人危险和得失,帮助灾区人民。澳大利亚军医约翰·克罗利亚(Johu Crozier)对记者说:“我从没想到一场灾难的破坏力可以这样巨大。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所有的人都没失去勇气。他们联合了起来,命运给勇敢者带来希望。(完)

  记者简介:周文林,男,新华社国内新闻部记者。在新华社从事经济工作报道至今已近10年。曾先后获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和比利时鲁汶大学MPA学位。2005年1月奔赴印尼海啸重灾区班达亚齐采访,历时15天。(记者:周文林)

  相关专题:目击海啸重灾区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