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先驱导报:奋斗在枪口下的女性们(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18:18 国际先驱导报

  阿富汗首位女省长:为改变妇女弱势而奋斗

  国际先驱导报驻喀布尔记者王军报道 借着《奥萨玛》和《逃离塔利班》这两部蜚声国际的影片,在塔利班统治下,阿富汗女性顶戴“波卡”、备受屈辱的形象一展世人面前,
在强权之下,她们如同羔羊般身不由己。如今,阿富汗女性的境遇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她们终于可以证明自己。3月2日,卡尔扎伊总统正式通过了对哈比巴·索拉比女士出任巴米扬省省长的任命。幸运的索拉比成为这个从漫长和苦难中走过来的国家第一位女省长。近日,《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有幸到在她的家中采访了这个阿富汗的女强人,尽管直到今天她还面临威胁和恐吓。

  索拉比的家坐落在首都喀布尔东郊居民区一幢五层公寓的第四层,周围是几座模仿原苏联建筑风格修建的大楼。年久失修再加上战火的摧残,公寓楼墙皮剥落,楼道窗户上的玻璃也早已不知去向。走进她的家,便看到不足10平米的客厅里按照阿富汗习俗摆放着地毯,养着一盆文竹和另一种叫不出名的花儿,屋子正中央生着一炉火。眼前这个身材不高,扎着深绿色的头巾,身穿深绿色长袍的阿拉伯女人就是阿富汗第一个女省长,除了多一副近视眼镜她与普通阿富汗妇女并没有什么不同。

  《国际先驱导报》:能够成为这个国家中的第一位女省长,您事前想到了吗?

  索拉比:实际上,我是被总统卡尔扎伊提名为省长候选人的几名女性之一。能成为阿富汗第一位女省长,标志着自2001年底塔利班政权被推翻以来,阿富汗妇女的地位正在改变。作为一名女士,这对我而言是能够测试自己为民众服务的能力和才干的最好机会,这是一名阿富汗女士实施法律的好机会。她说话时语音不高却十分有力,充满了自信。

  《国际先驱导报》:您的当选能否成为阿富汗女性地位提升的标志?

  索拉比:法律上虽有明文规定女性在社会上享有平等地位,但问题是如何将这理念诉诸现实。现在的阿富汗妇女能参与公众活动、女童可以上学、女性有机会工作。我们仍然面临难题、困难和挑战。我要开办培训班,为学校培养大量合格教师。巴米扬省妇女的现状可以用“可怕”来形容,改变巴米扬省妇女的生活状况是我首先要解决的课题之一。母婴死亡率居高不下是巴米扬妇女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我们必须开办或引入一些有关助产和护理的项目。其次,要培养大量合格助产士和婴幼儿保健人员。言语之间让人看到一个踌躇满志的“准省长”。

  《国际先驱导报》:前几日,巴米扬省发生了一场抵制对您的任命的抗议活动?

  索拉比:这实际上是一场当地军阀导演的闹剧,他们用枪强迫民众这么做,目的是不希望看到女性身居高位,掌握国家的命运。这也许可以看做一个插曲,其实在你之前,几位巴米扬省的部落长老刚刚来向我表示支持。这几位长老均来自当地占少数的塔吉克族,他们是第一批前来祝贺的客人。我是哈扎拉族人,能得到外族长老的祝福,我很荣幸。这也是阿富汗民族走向团结的一个重要标志。她几乎难以掩饰自己的喜悦,能得到外族长老的祝福看起来比当省长还让她高兴。

  《国际先驱导报》:担任省长以后你是否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你认为首要的任务是什么?

  索拉比:我深感责任重大,但我有信心克服所遇到的任何难关。我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自上而下地推行法治;其次,要堵住毒品走私的通道;打击非法文物走私,你知道被塔利班炸毁的、曾经耸立在巴米扬山谷长达1600年之久的巨型佛像是阿富汗人民的一大损失,我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密切合作,商议重建大佛的可能性。如果无法重建,也要保护好遗址;另外要重建道路、恢复电力。

  “绕指柔”化“百炼钢”

  【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周轶君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1997年8月德国柏林世界文化大厦举办了一次讨论会,4名战地女记者应邀讲演。但许多观众感到失望。

  观众更愿意听到:战地女记者的工作比男性同行更困难,采访后必须经过更为艰难的思想斗争才能恢复内心平衡。而4名女记者的报告,与观众的期待截然相反,她们认为,战场上潜伏的危险很少与性别有关,而女性也不能在危险地区过多表现同情,“谁要是不能置身事外,就不要从事这个职业。”

  虽然优秀的战地报道与性别无涉,而战地女记者却无一例外受到关注。女记者在危险地区,犹如“绕指柔”对“百炼钢”,强烈反差是吸引眼球的主要原因。

  意大利女记者斯格雷纳的经历,算得上比较极端的例子。斯格雷纳在伊拉克进行了长期报道,她并没有强调自己的性别,即便在这次枪击事件之后,她也没有。

  美国有线电视公司 (CNN)一名男记者曾经发出感慨,当男记者们忙于追逐总统和将军时,女记者们却将视角伸向普通人的内心世界。

  很少有女记者真正懂得军事。很少有女记者从来不再苦难面前动容。实际上,女记者只能用女性的眼光来看世界。而她们的眼光,又回馈给世界一种细腻。

  究竟是什么吸引女性从事这项对精神和体力都有极高要求的工作呢?“极端形势下的人,显然更有吸引力。”曾经报道波黑战争的一名女记者称。这令人联想起著名战地摄影师詹姆士·纳其威的一段话。他痛快地承认,战地的风险对他构成诱惑,因为“人在极端条件下,会产生想像不到的表现”,但他不否认这种报道的价值。人文精神,没有性别之分。

  CNN著名女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安·阿曼普雷不喜欢被称作“战地女记者”,她把自己看得跟男同行一样坚韧。

  无可否认,女性在特殊地区,会遭遇男性无需面对的束缚。但真正经历过战地洗礼的女记者们,已经学会用“专业”的精神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她们没有忘记性别,却无需强调性别。柔弱的她们,拒绝脆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