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日本谋求常任理事国席位专题 > 正文

欲获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邻国无喝彩日本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08:5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24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日本有望在扩大后的安理会中获得常任理事国席位,美国国务卿赖斯明确表明了美国的支持态度,日本也早在去年11月就自称获得45个国家的明确支持。中国青年报报道,对日本来说,似乎一只脚已经踏入常任理事国的门槛。然而,在日本公关热热闹闹的背后,是邻国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声音。

  3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联合国改革问题应该
在全体成员国中充分发扬民主,在充分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广泛共识。中国支持联合国改革,同时中国认为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应该着眼于提高工作效率,要更加注重发展问题,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日本共同社对此报道时标题使用了中国“态度消极”的字眼。

  3月22日,韩国统一部长官郑东泳明确表示,如果日本希望成为领导国际社会的国家,就必须得到邻国的信任。他表示,韩国怀疑日本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和平国家,日本应当首先自我反省。韩国媒体认为,这表明韩国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朝鲜也表达了反对态度。朝鲜常驻联合国代表朴吉渊早在3月8日就曾致函安南,信中说,日本过去犯下了滔天的反人类罪行,侵略了众多亚洲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韩国的《东亚日报》也于3月21日发表社论指出,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历史问题,日本没有资格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民间情绪的宣泄则真真切切反映了日本在邻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早在2004年12月8日,在日本的中国、日本、韩国多个民间团体在日本众议院第二议员会馆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了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要求日本对战争受害者进行谢罪和个人赔偿的共同声明。声明指出,他们强烈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因为联合国是基于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省而建立的组织,但是日本对自己制造的战争罪行仍未履行责任。日本在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前,必须进行谢罪和赔偿。

  那么,对日本的支持从何而来?

  首先是美国,赖斯的表态是最新一针强心剂。3月19日晚,赖斯在东京一所大学发表演说时,“最明确”表态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她说:“日本通过它的努力和它的特性,已经在民族国家之林中赢得了值得尊敬的地位,这是美国毫不含糊地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在整个2004年对日本“常任”的态度模糊,且不断变化。在中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后赖斯在日本的此番表示,明显是利用日本作为马前卒,搅和台海局势,“常任”算是一件给日本的礼物。

  而其他国家的支持,则是日本通过金钱买来。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计划把ODA(政府开发援助)送给53个非洲国家。在过去的3个月,日本给非洲国家的援助总额达到了133亿日元。同时,日本对加勒比国家也频频使出手段。日本外务省计划让所有驻加勒比国家的大使在5月份回东京进行筹划,在6月份的加勒比国家峰会上展开公关。

  美国的支持,有望争取获得“常任”的德国、印度、巴西、日本等国的相互支持,用金钱收买一些国家,这就是日本“常任”梦的主要支持力量。当然,不能小看了这股力量,如果没有目前的常任理事国明确反对,日本的“常任”梦很有可能成真。然而,即便如此也无法改变日本在邻国中的形象,无法改变它在亚洲又不融入亚洲、不受邻国喜爱的尴尬地位。

  还是《东亚日报》的社论说得好,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绝对不能以本国为中心处理国际事务,而是应时刻为世界和邻国着想。日本宪法也明文规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只顾本国利益,而无视他国利益。”然而,日本的所作所为不仅违背国际准则,也违反本国的法律。如果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它不仅不能为世界稳定与和平作出贡献,反而有可能加剧国际矛盾。这恐怕也是邻国纷纷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王冲)

  相关专题:日本谋求常任理事国席位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