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测印尼还将发生地震 不会影响中国(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14:01 国际先驱导报 | ||||||||
印尼短期内的第2次地震没有引发大规模海啸,专家们意见不一。更有人预言,第3次地震将接踵而至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向韶报道 在引发了去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的里氏9级地震过去3个月又3天之后,一场里氏8.5级的大地震又再次袭击了印尼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为何这场规模同样能够列入近1个世纪以来的“全球十大”地震没有导致最坏的结果——大规模海啸的产生呢?各国专家意见不一。与此同时,成功地预言了这次地震的专家推测,地震还会发生。
微量级的海啸 “海啸确实发生了,”中国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叶琳指出,目前南太平洋沿岸国家的3个验潮站监测到了不同程度的海啸波,最大的20厘米,最小的5厘米,还有一个是9厘米。“海啸波在50厘米以下,就是微量级的,不足以引起灾害。”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上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引起的。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材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能够引起海啸,几率大概只有6.7%。地震海啸的产生一般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控制。 据印尼美都电视台29日报道,地震发生在印尼锡默卢岛以南90公里处,初步测定震级为里氏8.2级,震中位于东经97.01度、北纬2.09度,震源位于海底30公里处。中国地震台网和日本气象厅测定的震级为里氏8.5级。美国地质勘探局最初测定的震级为里氏8.2级,但随后更新为里氏8.7级。去年引发印度洋海啸的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6度,东经96.28度,震源位于海底10公里处,印尼棉兰气象和地理局测定震级为里氏8.1级,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为里氏8.7级。美国地震监测网测定为里氏8.9级,后美国地质勘探局又将测定的震级改为里氏9.0级。 没有导致大海啸的三大原因 近两次印尼地震规模如此接近,为什么这次没有引发大规模海啸?综合来看,专家们所做出的解释主要是围绕这两次的地震的三大不同点:一是深度不同;二是地震海底和海水的运动不同;三是地震释放能量不同。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专门研究海底地震的林践说,发生在较浅海水下的大地震更可能引起海水的“搅动效应”,如果地震发生在深海下,就有更多的海水可以“缓冲”,相对危险性也小一些。去年引发大海啸的地震的震源在海面下10公里左右,而这次大地震的震源可能在海面下30公里左右,即使引发海水波动也不明显。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魏成阶和日本东京大学土井惠治副教授也持类似观点。 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家苏珊·豪格指出,在某些海底地震中,海底形成巨大的凹陷或裂缝,导致大量海水涌入并形成漩涡,就会引发海啸。去年引发大海啸的那次地震属于这种类型。而此次科学家已监测到海水是向外涌出的,这就使海啸的风险减少了许多。魏成阶解释说,因为发生海啸主要是看地震时海底岩层的错动发生在什么方向,是水平的还是垂直的。上次的地震岩层垂直错动,造成的水位变化在海洋上虽然只有十几厘米,但随着海水传动,到了近岸地区就可能达到十几米。如果是水平错动,对海水的扰动就比较小。“就目前情况看,这次地震发生在上次地震的东南面,地震地质构造的背景是属于西北向的,初步判断可能是水平错动。”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加藤照之指出,海啸的前进方向往往与断层破裂方向垂直。印度洋海啸断层破裂由南向北,海浪则向东和西两个方向冲去,因此他推测,此次地震次断层破裂方向由西北向东南,因此海浪向东北和西南方向冲去,避免海啸发生。 上次地震的威力惊人,相当于一亿磅TNT炸药。然而, 日本东京大学地震专家阿部胜征指出,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只有上次的六分一。 引发印度洋海啸的地震后遗症 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次地震是去年引发大海啸的地震的“后遗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介绍,地震的发生是应变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地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次发生,说明积累的能量在上次发生地震时并没有完全释放。发生地震的地点处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交界处,这一地区本身就是地震多发带。“从历史上看,在范围相当小的地区连续发生8级以上地震,也并不罕见。” 美国地质勘探局和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沟上惠认为,这次地震是3个月前南亚大海啸的余震,上次破裂断层的南侧断层又一次的破裂。沟上惠指出,大地震后多个断层发生咬合,破裂的断层过一段时间以后在咬合时会出现新的破裂,引起余震。 但也有一部分科学家说,这次地震的强度不是一般余震可以比拟的,因而有可能是新一轮板块“大冲撞”的表现。加州理工学院资深地质学教授凯利·西说,无论如何,这表明两大板块的冲撞仍然有足够的能量引起大地震甚至大海啸。 还会发生第3次地震,但不会直接影响中国 引发印度洋海啸的地震过后,美国专家曾指出,地震改变了当地的地质结构,苏门答腊岛西南方的一些小岛可能向西南方移动了大约20米,是相当大的一次滑动,有关地图将需要重新绘制。在3月1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英国北爱尔兰大学地震学家约翰·麦克洛斯基的研究小组发布了重新绘制的12月26日的大地震发生以后该地震带的地质图。新的地质图表明,大地震释放的部分能量被转移到邻近的断层部分。它使岩石发生扭曲、压缩和变形,加大了已知应力点的负担并产生了新的应力点。 麦克洛斯基分析了去年底南亚地震的资料后,发现地震令苏门答腊断层和巽他海沟断层这两处弱点累积的压力,预测在去年海啸中受灾严重的印尼班达亚齐可能发生里氏7.5级地震,近海地区可能发生8.5级地震。他的预言应验了! 分析了3月28日地震的初步资料后,麦克洛斯基后更估计:当地会再出现两次地震。 澳洲地震专家卡明斯表示,该地区可能会发生第3次强烈地震,原因是澳洲板块下潜到苏门答腊隐没带,令断层累积的压力有所增加,“东南方的板块断裂时间,可能比我们预期早。我不能预计新地震发生的时间,在二十年或五十年后出现的机会比一百年后高,但也可能会在未来三个月内出现”。 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的徐道一曾指出,我国东海、南海,特别是台湾岛、海南岛附近海域具备产生海啸的条件,是产生地震海啸的危险地段,这两个海区海水相对较深,海底摩擦力较小,发生在菲律宾海、琉球海沟的地震海啸可能传播过来,其沿岸是大洋地震海啸影响的可能地区。中国地震局办公室新闻处指出,去年8.7级地震,对我国直接影响不大,这次地震震级相对更小,所以不会直接影响到我国。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 相关专题:印尼苏门答腊强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