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反对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专题 > 正文

日本为入常求助于美国 欲绕开邻国回避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3日12:21 国际先驱导报
日本为入常求助于美国欲绕开邻国回避历史

11日,中国驻日大使王毅在东京发表演讲,指出日本必须正视战时历史。路透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日本欲绕开邻国,回避历史,企图“挟美国以令东亚”,这将是一条无限期地受制于美国、自外于亚洲的道路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最近,日本似对“远交近攻”情有独钟。

  有消息称,一个日本超党派议员访美团于5月6日会见了美国助理国务卿伯恩斯。该团
团长“透露”,伯恩斯表示:美国正着手对作为常任理事国而拥有否决权的中国做说服工作,以“使其不阻止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

  另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外务省透露,截至今年4月中旬,表示支持日本“入常”的国家为88个。日本政府一方面要进一步与美国加强合作,另一方面要对亚洲和非洲各国展开外交攻势,以便构筑“包围圈”,形成一个“中国难以反对的国际环境”。

  其实,这套匪夷所思的路数并不陌生。直至今年3月份,日本政府在“争常”问题上尚底气十足,志在必得,公然摆出绕开中国、拉其他地区选票来包抄东亚的态势。在这一傲慢姿态下,日本根本就没把东亚邻国放在眼里,反而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大打出手,三面树敌。

  孰知4月份以来形势急转直下,日本一举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亚洲的强烈反对之声传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促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不得不表示:日本要想成为常任理事国,首先须得到亚洲邻国的支持。

  日本能否“争常”成功,关键在于其资格能否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同,特别是能否得到其所在的东亚地区各国的支持。近来日本一再做出伤害四邻之举,各国在做出严正反应的同时,依然以地区稳定和繁荣为重,给足了日本体面地纠正错误做法的机会。日本若想取得邻国的支持,只要采取睦邻友好政策即可,何必舍近求远搬出山姆大叔来做什么“说服工作”!

  众所周知,中国的对日政策是一贯而又稳定的。其核心是,从战略高度着眼重视发展对日友好合作关系,为此敦促日本信守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做出的承诺,不要做损害中国利益、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举动。在这一前提下,中国对日本在国际事务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表示理解。4月23日,胡锦涛主席在印尼与小泉纯一郎首相举行会谈时提出了改善中日关系的五点建议。小泉首相对此表示赞同。在亚非峰会上,小泉首相以“村山谈话”为蓝本,就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表示了“道歉和反省”。中日还就共同建立历史问题委员会达成了共识。5月上旬,日本首相助理山崎拓访华,提出要“设法解决”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这些都给人以日本转而重视对华关系、在历史和台湾问题上欲改正错误做法的姿态。

  然而,几乎与此同时,日本又不断出现足以抵消积极动向的消极噪音。4月29日,町村外相在纽约称:“(台湾问题)本来就是日美安保条约的对象。迄今为止的日本对台湾政策全然没有变化。”这是1972年以来日本外相第一次提出日本仍在坚持中日复交前的干预台湾政策,这不能不说是日本对华政策的惊人倒退。在5月8日的中日外长会谈上,町村在历史问题上重演恶人先告状之故技,再次对中国的历史教育说三道四。同一天,小泉的亲密助手、自民党议员中川秀直在一个电视节目中谈到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一事时称:“我认为他今年还是会去的,只不过会慎重地选择时间。即使靖国神社的问题不存在了,日本和中国的关系也不会彻底地改善。不应该因为中国说了什么而使之成为我们要考虑的问题。”5月9日,日本政府官员称,计划在与中国有主权争议的冲之鸟岛礁上设立路标和直升机升降台,以此确立日本对该岛礁的主权。由是观之,日本欲改善对华关系、在“入常”问题上得到中国支持的诚意究竟何在?

  日本出尔反尔的最新表现,反映出其既想挽回周边影响、又对“远交近攻”心存侥幸的两面心态。日本欲绕开邻国,回避历史,企图“挟美国以令东亚”,这将是一条无限期地受制于美国、自外于亚洲的道路。其走向“大国”也好,“争常”也罢,只能经由得到中国等东亚邻国理解与支持这道门槛。不由这个正门入场,难道还有一种不代表任何地区的抽象的入场券不成?【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教授 金熙德

  相关专题:反对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