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礼物放在鞋盒里 橄榄连核吃下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16:36 世界新闻报

  我的美国婆家洋相多

  《世界新闻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盛森

  我和先生是在美国普度大学念书时认识的,他从小在美国印第安纳州长大,他的父母也是印第安纳本地人。婚后我们 的住处离公公婆婆家、小姑子家都很近,最多不到15分钟
的车程,因此我们交往也很频繁。婆婆一家人都是典型的美国人, 风俗习惯同中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免闹出各种笑话。

  公婆互称“阿姨、叔叔”

  5年前,我和先生处朋友的时候,周末经常去他家做客。我当时对公公婆婆称呼“韦伯斯特先生”和“韦伯斯特太太 ”,但他们坚持要我喊他们的名字“汤姆”和“潘玛”。我当然不肯对长辈直呼其名,于是折衷一下,我就用中文叫他们“叔 叔”、“阿姨”。

  从此每年的圣诞,公公送给我的礼物总是装在鞋盒里,而且礼物标签的落款会幽默地用英文写道:“大鞋敬赠”(这 是因为汉语“叔叔”的发音和英语“鞋”的发音相似,公公以为“叔叔”是他的中文名字)。而中文的“阿姨”则跟北美印第 安人的惊叹词“哎呀”声相近(婆婆也把“阿姨”当成了她的中文名)。公公婆婆对他们的中国名字都非常满意。

  自从公婆有了“中文名”,他们二人就开始互称“阿姨、叔叔”,而且全家人都受了传染。小姑子的女儿今年5岁, 自打这孩子学说话起,听到的都是这个叫法,结果小家伙管我婆婆不叫“姥姥”却叫“阿姨”;管我公公不叫“姥爷”而叫“ 叔叔”。他们二老不但不生气,还很得意地对人说,“我们的外孙女从两岁就开始说外语了!”

  吃橄榄把核都吃了

  一般美国人买菜最看重省事,于是商家就投其所好,超市里的生肉都切成块或切成条,放在密封袋里。除了鸡腿和牛 排以外,其他肉类都已经剔骨。鱼更是没头没尾,去皮去刺,不看标签根本不知道是什么鱼。因此,每次回国前我都要嘱咐先 生,“在中国吃饭,肉里可能有骨头,鱼是带刺儿的,一定要小心谨慎。”

  但即便如此,还是防不胜防。有一次回国,我们去亲戚家做客,人家拿出一大盘什锦蜜饯招待我们。先生端详了半晌 ,最后选中了一颗糖腌橄榄放进嘴里。估计是喜欢吃,过了一会儿他又去拿了几颗。我忙着和主人说话,也没太注意,只记得 他那天吃了不少橄榄。回家的路上,我问先生觉得糖腌橄榄怎么样。他回答说:“非常好吃,要不那么硬就更好了。”我觉得 蹊跷,糖腌橄榄不算硬啊?先生接着说:“外边一层还好,但中心的部分实在太硬。好几次,我差点儿把牙咯断了。”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把橄榄核也嚼着吃了,哪还能不硬!这也不能怪他,美国的小食品都是为懒人设计的。瓜 子是剥了壳的,杏脯、梅子都已经去了核。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先生当然不会吃中国橄榄。嚼了七八个橄榄核,亏他老兄 的牙好。

  蚕蛹成了会动的“巧克力”

  说到吃,家里的笑话就多了。去年元旦,我和先生请公公、婆婆、小姑子夫妇去唐人街吃火锅。他们4个都是第一次 吃火锅,觉得新鲜极了。在美国,肉的吃法一般就是大片大片地烤着吃。菜则是单独蒸着吃,或者生拌沙拉吃。美国的菜盛到 盘子里都是泾渭分明,肉是肉,菜是菜。看见火锅里的肉和菜混在一起,边涮边吃,他们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大家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我想找些特别的东西让他们涮,于是点了一盘速冻蚕蛹。盘子刚端上来,我还没来得及说话 ,小姑子拿起蚕蛹,上去就是一口,边嚼还边说,“中国的巧克力怎么不甜呢?”旁边的小姑丈说,“正好,我最喜欢吃不甜 的巧克力。”随后他抓起一个蚕蛹就要咬。原来,他们把咖啡色的蚕蛹当成饭后的巧克力甜点了。我赶紧告诉他们那不是甜点 ,是蚕蛹,而且还是活的。知道自己生吃了虫子,小姑子立刻把蚕蛹扔在了桌上,吓得直翻白眼。

  等我们快离开时,那只被咬了一口的蚕蛹果然解冻活了过来,靠着小姑的盘子蠕动着。全家大笑不止,又奚落了小姑 子一顿。从那以后,每次我们一起吃中餐,小姑子和小姑丈总是先请示我们,“这个可以直接吃吗?”生怕又碰到会动的“巧 克力”。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