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巴基斯坦1971年朗格维尔战役回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15:55 青年参考 | ||||||||
1971年11月21日,印度趁东巴基斯坦闹独立之机大举出兵,从西南、西北、北和东四个方向向东巴基斯坦发起进攻,由此引发了第三次印巴战争,整个东部战线成为第三次印巴战争的主要战场。在东线陷入不利局面的巴基斯坦军方最高指挥部为了扭转战局,计划在西线印巴交界、广漠无边的塔尔沙漠集中数个机械师的地面装甲部队对印度西部发动一次“闪电战”。由此爆发了1971年的朗格维尔(Longewal)战役。
巴方将全部寄望于地面部队 按照常理,处于印、巴交界的塔尔沙漠地区并不适合展开军事行动。该地区的沙漠多为流沙,极为松软,一般轮式车辆根本无法通过,即便是履带式车辆,也很容易陷入其中。加之塔尔沙漠处于内陆,无法像二战中的北非战场那样通过大量海港运输部队,仅存的几条公路难以承受大部队战役级别的机动需要。此外,巴军这次“闪电战”计划过于冒险,他们将一切希望全部集中到地面装甲部队上,忽视了空中配合以及夺取制空权的重要性,由此为其在朗格维尔战役的最终战果蒙上了一层阴影。 巴方处于塔尔沙漠地区的是铁路交通枢纽城镇拉希米亚,它连接了巴基斯坦北方旁遮普省和南方的首都卡拉奇。印方处于此地的有贾沙麦尔、巴麻尔、比卡内尔和焦特布尔4个重要城镇。1971年底,印军将部分兵力集中在贾沙麦尔和巴麻尔两处,还设立了空军前进基地,原本打算从这里进攻巴方拉希米亚,以此切断整个西巴基斯坦的铁路交通。但最终担心此地沙漠交通不便,最后放弃了发起进攻的念头转而进行防守。 然而,不按常理出兵,往往会取得出其不意的奇袭效果。巴方就想在塔尔沙漠发动一次“闪电战”,他们计划以贾巴尔—朗格维尔为轴线发起突然袭击,然后一路向北,直取贾沙麦尔、巴麻尔、比卡内尔和焦特布尔4个印度城镇。 巴军首轮进攻瞬间即被击退 1971年12月3日,巴军以5个师的兵力,在上百架作战飞机的配合下越过印巴边界展开进攻,朗格维尔战役正式打响。巴军机械化装甲部队从北、南两个方向朝印军发动钳形攻势,企图合围印军布防在此的3个步兵师。第二天,印军侦察部队发现了已经深入印度国境16公里的巴军部队。巴军装备了大量坦克、装甲车辆以及牵引式火炮,但由于道路狭窄且路况不佳,巴军的行进速度极为缓慢,“闪电战”的进程受到严重影响。直到当天下午,巴军第18师的一个先头营才到达位于朗格维尔的印军防线前300米处。 巴军获得情报显示印军在此防守的仅有1个步兵连,而且缺少反坦克武器和地雷。由此,巴军先头营指挥官认为自身有坦克支援,因而没有等待后续大部队到达便立即向印军防线发起了攻击。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印军指挥官辛格·查德普里 (SinghChandpuri)少校沉着应战。他主动收缩防线,集中布设了全连所有的无后坐力炮、迫击炮和轻、重机枪,待巴军开进至阵地前,所有轻、重火器一道开火,令巴军遭受重创。巴军2辆坦克接连被无后坐力炮击中,爆炸后冒出浓烟,步兵更是被密集的机枪火力压制,伤亡超过百人。巴军首轮进攻转瞬间即被击退,部队被迫后撤。先头营指挥官向巴军司令部报告说情报有误,驻守朗格维尔的印军兵力远不止一个连。于是,巴军的进攻势头受阻,只得等待后续炮兵部队前来,对朗格维尔的印军防线实施炮击。 印度2架老旧飞机让形势逆转 巴军第18师指挥部原计划于当天晚上推进到贾沙麦尔并于第二天早上攻至焦特布尔。与此同时,驻守在贾沙麦尔北部塔诺特(Tanot)的印军第12步兵师已经获悉巴军发起全面进攻,并意识到自己的侧翼受到了严重威胁。与巴军的大胆进攻相反,印军第12步兵师指挥部小心谨慎,不敢抽调兵力增援朗格维尔,以免削弱己方主阵地防御力度。于是,为朗格维尔提供支援的重任落到了印度空军的肩上。 当时,印度空军部署在贾沙麦尔前进机场的只有2架老旧过时的英国霍克公司生产的“猎人”式战斗机,主要负责执行空中侦察任务。当时位于该机场的两名飞行员之一的R·N·巴利上尉回忆说:“我们是在12月5日凌晨被命令要求飞往朗格维尔,摧毁进攻那里的巴军坦克。接到命令后,我们只有2个小时进行准备。好在“猎人”原本就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地勤人员很快就为2架飞机装载了反坦克火箭弹并为机关炮加满弹药。但我们的心里却十分紧张,因为这次执行的任务和以前的侦察完全不同,危险性大了许多。 “12月5日一清早,我们便飞至朗格维尔上空。从空中看下去,巴军坦克大都分布在几条狭窄的公路附近,对我方阵地在实施进攻。这对于我们而言是非常理想的攻击目标,而且在这一地区没有巴军的战斗机。于是,我通过对讲机命令僚机和我一同进行俯冲攻击。我们不断按动发射钮,一枚枚火箭弹拖着橙色的火焰射向巴军的坦克。在打光了所有火箭弹后,地面上的巴军坦克纷纷冒出了浓烟并开始爆炸。随即,我们又把所有机关炮弹一股脑儿地倾斜向剩余巴军车辆……” 至12月6日,印度空军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苏-7”式攻击机和“猎人”式等战斗机,对进攻朗格维尔的巴军实施了狂轰滥炸。巴军损失了美制“谢尔曼”式、苏制T-55式以及中国制59式坦克合计138辆,朗格维尔一时间成为巴军坦克部队的坟墓。此外,巴军还有不计其数的火炮、高射炮和各种车辆被摧毁,巴军第18师师长这时才意识到制空权的重要性,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向巴基斯坦空军司令部求救,要求其迅速派出战斗机赶来支援。 “闪电战”被印军彻底粉碎 于是,朗格维尔战役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双方将角逐的重点从地面转移到了空中。每当印、巴双方攻击机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都会遭到对方战斗机的拦截,朗格维尔上空不断出现双方作战飞机的激烈厮杀。战斗中,巴空军主要使用美制F -86型、苏制米格-19型以及中国制歼-6型战斗机;印度空军则主要使用苏制米格-21型和英制“猎人”式战斗机。由于双方作战飞机在性能上相差不大,因此互有得失,各有数十架飞机被击落。 在巴方“闪电战”被迫中止后,战局形势逐渐发生改变。12月9日起,印军一面组织力量抵抗巴军进攻,一面着手实施反击。印军第26和第39步兵师向北面出击,第36和第54步兵师向南面出击,在印度空军强有力的支援下,强行突破了巴军的钳形攻势并一路反击,最终反而攻入西巴基斯坦境内1公里纵深。印军第11和第12步兵师也一举击退进攻朗格维尔的巴军并一路反击至巴基斯坦信德省。 至此,原本由巴军发起的“闪电战”被印军彻底粉碎,巴方反而丢失了2600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其后几天作战中,巴军为夺回失地发起了反攻,但由于遭到印度空军猛烈轰炸无功而返,直到战争结束也没能从印军手中夺回。 此时,东线战局形势也越来越有利于印军,东巴基斯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达卡被印军团团围住。12月16日,印军攻占达卡。1971年12月17日,在联合国的干预之下,印、巴双方签署停火协议,朗格维尔战役连同整个第三次印巴战争宣告结束。 仅就朗格维尔战役而言,它让人们再一次认识到制空权对于当代战争的重要性:巴军原本依靠“闪电战”而取得的出人意料的奇袭战果最终被印度空军的空中打击彻底粉碎。而对整个第三次印巴战争的战果而言,它让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成为今天的孟加拉国,使得巴基斯坦遭到肢解,从而大大削弱了印度在南亚次大陆最大竞争对手的实力。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