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爆炸给全球带来反思:提醒世界寻求更好团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1:59 瞭望东方周刊 | |||||||||
袭击也在提醒世界,怎样寻求更好的团结,寻求对待恐怖主义的更好办法 7月7日,不再是中国人惟一拥有的纪念日。 从2005年开始,它也将成为英国人、欧洲人的纪念日。只不过,中国人纪念的是当年日本对中国人血腥屠杀的开始——卢沟桥事变,而欧洲人记住它,却是因为一场找不到对手
7月7日的伦敦,原本是个双喜临门的日子。一边是八国集团峰会东道国的意气风发,一边是得到2012年奥运主办权的喜气洋洋,然而,当天早上的系列爆炸,炸碎了人们的欢庆和祥和。 在连串的“狼来了”的恐怖警告后,英国,如今真的成为了恐怖分子的前沿阵地。 是否会引发新一轮反恐战 和四年前纽约的那场恐怖袭击一样,伦敦的爆炸“余威”迅速蔓延到全球各地。几乎在同一时间,巴黎、华盛顿、马德里、柏林,乃至莫斯科纷纷加强了国内安全戒备,严防恐怖袭击在本国发生。 尤其是美国,虽然还在休国庆假的美国人没有上下班的恐惧,但从股市开盘后受到的重创看,似乎“9·11事件”的噩梦又回来了。美国总统布什,得知伦敦爆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副总统切尼、国务卿赖斯和国土安全部长切尔托夫等人,询问国内安全情况。 正在“鹰谷”把酒话天下的各国巨头们,面对距离这里不过半里之遥的伦敦发生如此惨烈的袭击,震惊和愤怒显而易见。当天,与会的各国领导人联合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英国首相布莱尔再次就伦敦遭恐怖主义系列袭击发表声明,出席八国峰会的领导人几乎都站到了布莱尔周围。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一如既往对这类袭击表达了谴责,他说,“血腥的恐怖袭击行为是对所有国家和全人类的侵犯,国际社会绝不允许恐怖袭击改变人类的社会和价值观念。” 世界,仿佛又一次到了联合打击恐怖主义的时候。法国总统希拉克称,世界大国们必须团结打击恐怖主义。布什总统重申了他一贯的立场——“反恐战争将继续进行”。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室主任冯仲平看来,“现在欧洲成为了恐怖组织的攻击目标,这一定会激起各国更大的反恐浪潮。” 冯仲平的同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这次袭击体现了一个趋势——反恐问题将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分析,这个趋势有几个方面。世界各国联合反恐这么多年,但是一些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欧洲包括其他地方的恐怖主义活动网点依然存在。“像这样的连环爆炸不可能是一两个恐怖分子能做的,有一整套的组织后勤操作,有一个完整的网络,这使得国际社会本身对反恐产生更大的疑问。” “不仅会对美国、欧洲造成冲击,更重要的是可能影响联合国今天的改革,涉及联合国在反恐上的作用问题。”李伟说。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认为,世界将掀起一个新的反恐浪潮,但不可能像“9·11”以后的美国人那样大打出手、采取军事反恐的方式打击恐怖主义。 总的看来,恐怖分子想要针对的目标还是美国、英国等追求军事反恐的国家,如果英国继续采取这样极端的手法来对待恐怖分子,其他的国家会产生距离感。 所以,朱锋的理解是,这次袭击也在提醒世界,怎样寻求更好地团结,寻求对待恐怖主义的更好办法。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室主任李伟建认为,欧洲不会像美国那样,借反恐来达到其他目的,从而改变欧盟原来的战略。“他们会找根源。”他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布莱尔跟谁走 美国还是欧洲 与去年3月11日西班牙马德里爆炸案不同的是,此次伦敦爆炸案是在布莱尔大选获胜以及宣布减少驻伊英军之后。很显然,恐怖分子的“眼中钉”布莱尔的继任让他们心里很不舒服,同时对于他的减军计划也不领情,因此这是对布莱尔的报复。 然而,正如布莱尔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时呼吁欧盟进行“现代化”变革时所说:“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机遇”,自家门口的恐怖爆炸案也同样可以使布莱尔获得另一种机遇。 在目前欧盟发生制宪与预算双重危机的时候,布莱尔会充分利用英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机会,大力宣传他的改革主张,但他未必能成功说服持抵制态度的法国和德国。 不过,当欧洲的安全受到恐怖组织威胁的时候,布莱尔恰好可以拿到一张团结欧盟的关键牌。 冯仲平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当G8峰会的首脑们听到伦敦爆炸案这个惊人的消息,立即表示共同反恐的决心,会上顿时产生一家人的感觉。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有利于改善欧洲领导人之间的关系。” 目前自称对爆炸事件负责的欧洲基地组织已发表声明,警告意大利和丹麦如果不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也将受到类似袭击。因此,欧洲国家肯定会先放下分歧,在2003年通过的欧洲安全战略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反恐合作。 “对布莱尔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巩固自己地位的契机。”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室主任洪邮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不过,欧盟借此加强安全外交政策,并不意味着英国与法德在伊战问题上的分歧就消失了。”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布莱尔不会改变追随美国的方向,这是英国的传统外交决定的。“他宁可被美国领导,也不愿意被欧盟兄弟法国、德国领导,这场袭击决不会改变英国的外交政策。”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学者则更希望由此可以加强英国与美国的同盟关系。美国外交委员会欧洲问题专家Kupchan对《瞭望东方周刊》说:“的确,伦敦袭击很可能让布莱尔更好地获得国内的支持,欧盟也会暂时抛开分歧,支持布莱尔。但这只是暂时的。我希望布莱尔继续和布什结盟。” 大西洋裂痕会因此而愈合吗 自从两年前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由于法、德等欧洲国家的反对,美欧关系一度跌入低谷。之后,在去年3月11日的马德里爆炸案后,西班牙支持伊战的总统也被赶下台,大西洋两岸关系开始渐行渐远。 布什总统当然意识到这种僵局的危险,因此在第二任期伊始就积极游走欧洲,试图弥合美欧关系。今年以来,双方关系有所改善。那么,此次伦敦的恐怖袭击是否能成为双方重归于好的开始呢? 冯仲平认为,问题并不这么简单。虽然在反恐目标上,美欧是完全一致的。但在如何打击恐怖分子的问题上却存在分歧。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种强加于人的做法是法德等欧洲国家所不能理解的。尤其是美国借反恐推行其民主制度和全球战略,也遭到了欧洲人的反感。 “欧洲倡导的反恐方式是治本。”冯仲平强调说,“从这次八国峰会也可以看出,将减免非洲债务问题、气候问题作为主要提议,其实是体现了欧洲人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此外,从恐怖分子现在宣称下一个目标是丹麦和意大利来看,他们并不是针对所有欧洲国家,而是那些紧跟美国的国家,因此,是否与美国形成坚固的反恐战线,是欧洲需要三思的问题。况且,国际舆论也在质疑美国为什么恐怖活动会越反越多。 沈丁立认为,这确实是弥合大西洋关系的机会,双方在反恐合作方面的议题会占主要因素,合作也可能会更具体。但不会回到伊拉克战争前的局面。美国的Kupchan教授认为,这种关系的加强是短期的,但从长远看,过去几年的紧张关系还会出现。 继续单边还是走向联合 路透社华盛顿4月26日消息称,据美国国务院和情报机构消息,全球发生的“重大”恐怖袭击由2003年的约175起猛增到2004年的约650起。 G8峰会举行前夕,会场附近一如既往出现反对全球资本主义的左翼示威。参加者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国民,他们穿上奇装异服,气氛挺像嘉年华会;少数所谓无政府主义者跟警察推撞几下,已算是集会中最暴力的场面。自从1999年的世贸西雅图年会起,人们对这类全球化的反对“富国垄断的不平等全球化”的行动已习以为常,反对伊拉克战争和美英军事霸权、反对美国逃避环保责任、反对富有国家漠视全球贫富差距、反对不公平贸易……全球化示威仿佛成了全球化会议的余庆节目。 在爱丁堡的示威群体中,你会碰上来自全世界的抗争者,他们大多活在衣食无忧的国度里,却因着义愤为遥远的非洲、巴勒斯坦和伊拉克大声疾呼。是全球化网络为他们带来全球的信息,亦提供了抗争的渠道。争取援助非洲的西方人往往比非洲人更热情,更激进。 过去,两股同样反美的全球化势力从未正面碰头,总是泾渭分明。左翼反全球化运动占据着世贸和所有国际峰会,而恐怖分子则按自己的逻辑和时间表施袭。周四伦敦大爆炸是他们首次选择插手大国峰会,正面和反全球化运动相遇。有人提醒:有了英国此次的教训,香港在年底举办世贸时要十分警惕。 伊拉克打下了,基地许多核心人物亦已被擒,财源也堵住了,但投入袭击行列的恐怖分子却似乎愈来愈多。这几天在英国,人们看到三种各说各话的意识形态。大家都觉得对方完全错误,一边是强调国家利益的美国单边主义,一边是鼓吹全球民主的国际主义,一边是用激进语言包装的恐怖主义。 单边的反恐行动被证明为越来越不得力。欧洲一直是很多恐怖组织包括极端势力停留和藏身的地方,“9·11”以后这种情况丝毫没有改变。“7·7”爆炸发生后,法国总统希拉克当天说,伦敦遭受恐怖袭击虽然是一个不幸,但它无疑加强了国际间的团结,增强了全世界坚定不移地进行反恐斗争的信念。 他认为,八国集团与5个发展中国家立即对伦敦遭受恐怖袭击发表的联合声明和该13国共同表示希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表明国际社会显示出空前的团结。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组织与国际法研究室于宏源博士说:“这场袭击可以使全世界更多国家重视反恐上的合作,并且在其他问题上尽快达成妥协有好处。”他认为,又一次发生重大的恐怖袭击,说明美国靠自己的力量,这么几年都没有控制恐怖主义,是应该推动多边主义了。 目前,在全球反恐活动中一共有三个层面:一个是全球性的层面,由联合国主导;一个是区域性的层面,如北约、上海合作组织、海湾国家合作组织、非盟等等;另外就是双边的层面,包括国与国之间。 李伟说,在“9·11”以后,全球性的反恐合作基本上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现在看来双边的反恐合作高于地区性的反恐合作,地区性的反恐合作高于全球性的。这恰恰是问题所在。 “全球性的反恐合作是最有效果的,因为两个国家或者区域性的国家间,会受到地域性和区域性的限制,但是恐怖活动、恐怖组织或者恐怖势力的发展会寻求它所能找到的任何空间和薄弱环节。”他说。 在世界各国对英国恐怖爆炸的谴责来看,反恐得到了各国更深的认同。时殷宏认为,反恐问题不仅突出,而且复杂性也越来越显现出来,并不是只有敌友之分。在此基础上,今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将要通过的共同的反恐宣言将备受关注。 “加强协调,进行地区反恐资源的分配将很重要。”朱锋说。 中国能做什么 布莱尔宣读为伦敦遭恐怖主义系列袭击而发表的声明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他站在一起。 此前,胡锦涛和布莱尔还正在就两国的有关问题交流意见。胡锦涛对布莱尔表示,他希望英方发挥积极影响,推动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伦敦连环爆炸暂时改变了中方的关切。 袭击发生后,中国外交部紧急指示中国驻英使馆了解相关情况,并与英外交部、警方和警务情报机构保持密切联系。驻英使馆也随即启动应急机制,对外公布了有关的应急电话。 当天,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专门就英国伦敦发生恐怖爆炸事件做出表态。他说,7月7日伦敦发生多起恐怖爆炸事件,中方对此感到震惊。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中方认为,任何人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制造恐怖事件造成平民伤亡,都应遭到坚决谴责。这一事件也说明,国际反恐斗争任重道远。 “中方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继续加强在反恐领域的国际合作。”刘建超表示。 李伟认为,随着中国在全球战略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全球反恐中的地位凸现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一则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在联合国反恐公约等一系列反恐措施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次是中国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必须和其他国家进行密切合作。“这既是为我们国家自身的利益着想,也是为国际社会的利益着想。” 再者,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中国不可能袖手旁观。”李伟说。 在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室主任洪邮生的观察中,在中亚地区反恐方面,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为地缘政治的原因,中欧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并不突出,欧洲关注中国更多的还是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如果在安全领域,中欧能在已有的对话机制基础上,加强联手并推进实质性合作,中欧关系将会因为加强的合作领域而变得更密切。《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黄琳、许瑛、陆洋,特约记者朱凯迪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