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伦敦遭遇恐怖袭击专题 > 正文

英国警方对伦敦爆炸案展开大调查 谜底逐步揭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14:50 国际先驱导报

  伦敦爆炸一周后,迷雾笼罩。关于凶手、动机以及今后英国政府的政策走向,英国人如何从阴影中走出的猜测一环扣着一环,像一部悬疑片一样,令人眩晕。

  7月13日,第一个谜底逐渐解开,伦敦警方公布了四个人体炸弹的身份,均为巴基斯坦移民而来的英国人,这也是首次有西方国家公民充当恐怖主义的人体炸弹,随着调查的深入,伦敦爆炸案将给人们带来更多惊讶

  国际先驱导报驻伦敦记者曹丽君报道  7月7日的伦敦连环爆炸瘫了3条地铁线路,导致50多人死亡,700多人受伤,20多人失踪。其中3起地铁爆炸前后间隔不到50秒,另一双层汽车的爆炸也发生在仅仅一个小时之后。爆炸袭击显然有预谋、有组织,而这些预谋组织者又在哪里?目前,英国警方和情报部门已经在英国全国、甚至是其他国家,撒下大网,捉拿制造爆炸案的凶手。

  英国本土人弹

  截至7月13日晚上六点,英国警方已经确认四次爆炸皆为自杀性袭击,其中三位人弹的面貌已经清晰,他们来自于西约克郡的利兹,虽然都是英国人,但均属巴基斯坦移民。

  穆罕默德·西迪克·汉,30岁,埃奇韦尔路地铁站人体炸弹,一个八个月大孩子的父亲。哈希卜·侯赛因,19岁,塔维斯托克广场的巴士爆炸是他所为。谢赫扎德·坦维尔,22岁,奥尔德盖特地铁站人体炸弹。

  7月12日,英国警方搜查了包括这三个人住处在内的六个地点。据警方透露,这三个人于上周三租了一辆车从利兹出发去卢顿,和第四个身份尚未明确的人接头,随后搭乘火车到达伦敦,于第二天早上7点40出现在伦敦的君王十字地铁站,每个人都带了101b的帆布包炸弹。现场的录像资料显示,此四人在君王十字地铁站相视一笑,随后各奔东西。

  此外,警方还在利兹附近发现了一个炸药工厂,在卢顿火车站的一辆汽车里发现了一些爆炸物。情报部门透露,这四个巴基斯坦移民中至少有两个人刚刚从巴基斯坦回到英国。英国军情六处和军情五处以及外交部的官员已经开始和巴基斯坦政府联系,要求其追踪这三个人和巴基斯坦当地恐怖分子的联系。安全官员证实说,这四个人都不在负责英国国内情报的军情五处的档案里。

  据英国媒体分析,这四个人很有可能曾经在阿富汗或者巴基斯坦受训的“基地”组织成员的指导或建议。后者通过英国的宗教组织,将极端的理念和恐怖袭击技术传授给了英国的穆斯林。

  此外,本次事件的幕后黑手到目前为止还未浮出水面。虽然包括基地欧洲分部在内的数个组织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但是到底是谁藏在幕后,仍然需要调查。

  种种猜测过后,英国将目光集中在两个人的身上。

  其中一位是穆斯塔法·纳萨,47岁,叙利亚人,很早就被英国情报人员“盯”上。他在伦敦居住了10年,曾经组织过恐怖分子的训练基地,据估计可能是马德里爆炸案的“幕后黑手”,目前可能藏匿在伊拉克或者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地区。

  另一位则是穆罕默德·吉尔布兹,摩洛哥人,与马德里爆炸和卡萨布兰卡爆炸案都有关联,他现在已经获得英国国籍,很可能藏匿于伦敦。

  两个难点

  猜测终究不能说明问题,英国警方现在正加紧搜索一切可能的证据,但是爆炸一声巨响,将所有东西炸到支离破碎,实物取证对英国警方是最困难的,然而,留在遇难者尸体上或者现场的任何蛛丝马迹都可能为调查带来重大线索。

  目前,英国警方出动的搜寻小组,正在24小时不停歇地在地铁爆炸现场搜索尸体。搜索队员乘坐一种特殊的电动拖车,深入隧道中的爆炸点。先对眼前的一切拍照,然后,用肩膀将尸体从爆炸点扛回罗素广场,这段距离有600米。

  他们工作时穿着特制的防护服和长靴,戴着手套、钢盔和面罩,通过无线电与隧道外的同事联系。他们不仅要带回尸体,还要对可能的爆炸设备碎片进行取证。然而,隧道中潮热的空气、老鼠四窜的环境和石棉、粉尘的污染,迫使搜索人员只能连续工作两个小时。至今,得到的实物证据还是不多。

  进展

  爆炸过后一周的时间里,英国警方马不停蹄,终于取得一点进展。

  苏格兰场的反恐专家认为,爆炸中使用的炸药有可能是通过巴尔干地区走私的,也可能是从军队中里应外合直接获得的。

  爆炸装置很可能使用了定时器,而非引信或者类似手机的遥控装置,很可能使用了雷管或者塑料炸弹,因为这两种炸药体积小、便于携带。

  另外,在国王十字地铁站附近的爆炸中,炸药被放在列车第一节车厢的第一个双扇门附近;在埃支瓦尔路地铁站附近的爆炸中,炸药放在列车的第二节车厢中;而在利物浦街地铁站站附近的爆炸中,炸药被放在第三节车厢中;30路双层车上的爆炸与中东的汽车爆炸相似,不同的是,前者将炸药放在上层,后者则将炸弹放在下层。

  俗话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但是,一明一暗的恐怖袭击防不胜防,对凶手的搜索更是难上加难,参与9·11和3·11的一些恐怖分子至今逍遥法外就能说明问题。国际反恐到底采取何种方式才能奏效,这可能是各国政府需要思考的问题。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专题:伦敦遭遇恐怖袭击 (订手机短信看新闻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