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伦敦再次发生爆炸专题 > 正文

中国记者在伦敦亲历“7-22爆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10:44 青年参考

  中国记者们万万没想到,到伦敦的第二天就成了被采访的对象  

  2005-08-0214:54

  本报记者潘圆发自伦敦

  7月27日下午6点多,大巴快到King’sCross(国王十字)地铁站时已是寸步难行。路上不时有警车呼啸而过,一位黑人妇女不安地掏出手机给家人打电话,告诉他们King’sCross附近可能出事儿了,大家要小心。

  车蜗牛般爬行,提前下车的人越来越多。记者也下了车向King’sCross走去,发现在地铁站的入口处,聚集了不少人。一位向外走的男子说:“地铁已经封了。什么原因他也不清楚,可能与爆炸案有关吧。”

  但不一会儿,人群开始向地铁拥去,并很快消失在地铁站里,一名正在巡视的警察告诉记者,地铁只关了5分钟。“ 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检查。”

  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伦敦人照样工作、生活,街上经常看到有鸽子落在马路上,眼看着汽车到了跟前才扑啦啦飞走。然而,有关地铁爆炸案的消息仍然主宰着各大报纸的头版。被误杀的巴西青年的鲜血仍然警醒着世人。恐怖的阴影在伦敦人心里挥之不去。

  与地铁枪击事件擦肩而过

  自从7月21日踏上这片土地,我深切地体会到伦敦人的惶惑与无奈。

  我们8人来自不同的媒体,因为获得了英国文化协会与财经杂志的奖学金,将要在伦敦学习两个月。临行前,就经常有同事说,幸亏你们没早去,否则就赶上爆炸案了。但没想到,到这里的第二天,伦敦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

  7月22日,按照行程,我们要去位于CharmingCross的BritishCouncil(英国文化协会),参加有关项目的说明会。

  早上9点多,我们从King’sCross出发,此时正值上班的高峰,地铁里的人很多。初时我们以为伦敦人处变不惊,不把恐怖袭击放在心上,但后来才发现,这种选择多少有些无奈。因为地铁已成为伦敦人生活的一部分,这不只因为伦敦的地铁四通八达、非常方便,而且因为当地交通拥堵严重,自己开车上班不仅时间上没保证,每天还要交8英镑的交通拥堵费。

  伦敦的地铁非常复杂,线路纵横交错,每条线用不同的颜色标出。我们坐的是Victoria线,但后来发现坐错了,接着又和同学们走失,心里不免有些焦急,同车的人安慰我说,“你的朋友肯定在Stockwell等你,你下站下车,再坐回去就可以和他们会合了。”

  我坐上返回Stockwell的车,车走了不远,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车箱里的广播通知,这是应警方的要求临时停车,什么原因,他们也不清楚。一时间人们面面相觑。

  大约过了十来分钟,车上的广播说,前方的Stockwell等车站全部封闭了,列车将往回开。到站后,我在车上认识的、来自菲律宾的玛丽安因为担心我不认得路,一直陪着我。一名华裔男子告诉我坐88路车可到CharmingC ross。然而,在汽车站等了半天也不见88路的影子。这时前方来了一名年老的黑人男子,边走边喊:“前面的路都封了,过不去了。”看来今天CharmingCross是去不成了。

  我在汽车站认识的中国留学生陈月儿带我和玛丽安往回走。路上陈月儿告诉我,她在这儿两年了,今天,她本来是去上课的。“早知道就不出来了,白费了半天工夫。学校里要到下个月才放假,现在伦敦又是这个样子,真不知自己能不能保得住。”

  一不留神成了被采访对象

  等我终于回到住处才知道,我在Stockwell的同学们一不小心成了枪击案的目击者。见面时,他们还有些惊魂未定。

  他们告诉我,走散后,他们在Stockwell换乘,刚上了一辆地铁,门还开着,忽然听见了数声枪响,一时间,车上一片混乱,人们争先恐后往站台上跑,“伦敦人看来还是挺有经验的,枪声一响,他们反应很快,直奔车门口。”一名中国同行回忆道,“我们本能地猫着腰向前跑,一边听到后面不断有枪响,一边担心有流弹,我们一直跑到上一层,大家才长出一口气。在地铁口,看到有几个当地人吓得直哭。”

  “真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儿,简直像是在演电影一样”,一位名叫马特·沃特比的英国男子告诉中国记者,他当时正在出事的那节车厢上,亲眼看到,3名英国便衣警察追捕一名男子,该男子看起来很像亚洲人。

  “我当时正在看报纸,突然听到有嘈杂声,3个便衣警察一边追那个人,一边喊‘警察,让开’。”这位48岁的男人回忆说,“警察追上后,将那人按倒在地,直接对其头部连开3枪。”

  几分钟后,警察赶到,迅速封锁了现场。10点25分,上空出现警方直升机。BBC等英国媒体的记者们也闻讯而来,中国记者们万万没想到,到伦敦的第二天就成了被采访的对象。

  事后证明,这是一起误杀,死者是巴西男子。不过遭受恐怖袭击后,英国警方草木皆兵的心态也由此可见。

  King’sCross的纪念与思索

  接下来的几天,伦敦各大报纸的头条多与这起枪击案有关。除了街上时常警铃大作,警车呼啸着驶过以外,爆炸与枪击似乎正在淡出英国人的生活。然而,有些记忆是挥之不去的。

  就像King’sCross爆炸案的纪念地一样,每天我们上学时从这儿经过,都能见到有人在里面默默地悼念。虽然地上的鲜花已渐枯萎。

  这二三十平方米的空地紧挨着地铁站,铁栅栏外车水马龙,但里面气氛压抑。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纪念文字,还有孩子的画以及遇难者照片。一些居住在伦敦的外国人也献上了他们的纪念。一位巴西男子写道:虽然我刚在伦敦生活一年的时间,但我热爱这个地方,并想在这儿定居下来。这是一个自由的地方,不同种族的人和谐相处。

  然而,我没有看见来自中国人的只言片语。要知道,像其他国际大都市一样,伦敦同样生活着许多中国人。也许他们忙于生计,忽略了对公众事物的关心,也许他们遵循中国人的传统,不善于表露内心的情感……但在一场灾难面前,人人都有义务发表正义的声音,以人类的名义。

  7月28日下午,我们访问Foreign&CommonwealthOffice,接待我们的PeterCl ark先生问道:当其他国家有人权问题出现,或是像美国那样遇到“9·11”的灾难,中国人是否也认为应该提供帮助?我明显感到他的怀疑。我说:“我们同样为英国遭遇恐怖分子的袭击而感到悲伤,虽然表达方式会有不同,但感情是一样的。曾经有一位英国人告诉我,大多数英国人都反对发动伊拉克战争,反对布莱尔的对伊政策,现在恐怖分子发动袭击指向英国人民是错的。我们不想评价英国政府的政策,但我认为这位英国人讲的话是对的。”不管有什么理由,只要把矛头指向无辜的平民,就是与人类为敌。

  相关专题:伦敦再次发生爆炸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