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俄新大使带着指标来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7:06 世界新闻报

  普京当面交代任务 两国经贸要上档次

  世界新闻报记者 苑听雷

  俄新任驻华大使拉佐夫不日即将来华赴任。临行前,普京总统将他叫到莫斯科郊外的总统官邸面授机宜。

  这位曾经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在苏联驻华使馆工作过的外交官表示,他将带着新的使命来中国。

  和中国缘分很深

  拉佐夫和中国的缘分要追溯到1975年至1979年间,当时他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汉语专业毕业后,就来到苏 联驻华使馆商务处工作。

  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拉佐夫表示,70年代中期他第一次来中国时,感觉这个国家是一个“沉睡的巨人”。当 时,他料想到这个巨人苏醒后所能放射出的巨大能量,只是他没有想到,中国能在70年代末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 ,始终保持着高速的社会经济发展势头。

  拉佐夫认为,

中国经济改革模式是成功的,值得俄罗斯借鉴。俄罗斯应借鉴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并在考虑本国历史 传统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今年52岁的拉佐夫的外交生涯几乎始终与中国紧密相连。受他的影响,一对儿女在高考时也选择了父亲的母校——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如今,同样在外交部供职的大女儿已经在国外工作了,而小儿子目前就读于该校汉语专业的一年级。拉 佐夫透露,他的小儿子将于今年秋天来北京某高校深造,届时,一家人就可以在北京团圆了。

  普京总统面授机宜

  自俄罗斯独立以来,驻华大使一职始终由原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著名汉学家罗高寿担任。如今已70多岁高龄的罗高 寿在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中俄关系自90年代以来的突飞猛进,罗高寿可谓功不可没。据说,罗高寿之所以干了这么 久,是因为实在找不到一位在学识、资历和声望上能与之相比的继任者,从这样一位前任的手中接过驻华大使的职位,拉佐夫 的压力可想而知。

  拉佐夫还感受到来自总统普京的重望:今年7月,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普京总统专门在克里姆林宫向胡主席介绍了 这位即将继任的驻华大使,并当着胡锦涛的面,夸奖拉佐夫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

  9日,就在拉佐夫即将来华赴任前,普京总统打破常规,亲自在莫斯科郊外的官邸召见了这位新大使,与他进行了一 次长谈。普京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地说:“您即将前往的是这样一个国家:多年的传统友谊、广泛的相互利益、巨大的合作空间 ,已经将俄罗斯和这个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普京建议拉佐夫将首要精力放在促进两国经贸关系上。普京说,中俄两国经贸往来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前景,落实 大项目将成为促进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方向。普京在谈到中俄两国围绕国际问题合作时表示,包括联合国改革等当前 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中俄两国始终进行密切的协商和交流。普京认为,中俄两国地区合作,尤其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 合作,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伙伴关系。

  拉佐夫表决心

  拉佐夫也在这次谈话中对普京表示了决心。他说,中国是俄罗斯最重要的邻国,担任驻中国大使是他莫大的荣幸,与 此同时,他也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多么重大,他将进一步推动中俄经济关系的发展。

  过去,中俄关系常常被形容为“政治热、经济冷”,然而近几年,通过双方的努力,中俄经贸合作已经渐入佳境,驶 上了快车道。而新任大使拉佐夫来到北京之后,马上将要面临的就是如何保持“经贸快车”的高速稳定运行。

  自1999年以来,中俄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率已经连续6年保持在30%左右,2004年,双边贸易额首次超过 20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3年前的两倍。

  俄媒体掀起中国热

  在俄罗斯新任驻华大使即将启程之际,俄罗斯媒体掀起了一股不小的“中国热”。

  10日,俄罗斯多家媒体同时刊发了俄副外长阿列克谢耶夫撰写的《上海精神:从边界问题的解决到区域性多边合作 》一文。阿列克谢耶夫高度评价中俄圆满解决边界遗留问题。文章还说,上海合作组织是全新的区域性政治协商模式,各成员 国已经就多边经济发展进行了远期规划,在这样的合作背景之下,“北京同莫斯科的脚步正越走越近”。

  《莫斯科新闻周刊》发表评论说,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势力已经构成对中俄两国的共同威胁,莫斯科和北京将在打击 恐怖主义的过程中找到更多共同的利益和观点。“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则在评论中说,

中俄联合军演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 在不久的将来,中俄两国将有可能在解决地区冲突中采取“联合行动”,不排除两国会在亚太地区开展这种联合行动的可能。

  除此之外,俄罗斯媒体还普遍提到了俄罗斯的车臣问题和中国的

台湾问题,并认为两国在维护主权和国家统一问题上 的立场十分接近。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发表评论说:“中俄两国在维护国家统一问题上,能够达成深层次的相互理解。在这一领 域的合作,不仅被写入了两国政府间的法律文件,还将在现实中得到进一步的实践。”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