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日本众议院大选专题 > 正文

日本众议院选举自民党狂胜四大原因解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7:0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东京9月12日电 (记者滕剑峰) 第四十四届日本众议院选举十一日投票结束,根据十二日凌晨开票的结果:自民党获得二百九十六个议席,十五年来首次单独获得过半数的议席,获得历史性的胜利。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只拿到一百一十三个议席,比大选前拥有的众议院议席减少了六十四个,公明党获得三十一个议席,少三席,共产党没有增减仍然是九个议席,社民党七个议席增加了两个,新党、无党派等获得二十四个议席。

  自民党总裁首相小泉纯一郎在自民党获胜后表示,开始就对自公两党过半数很有信心,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是自民党能够单独过半数,现在出现这么好的结果,证明选民对小泉改革的理解和支持。民主党代表冈田克也则因为民主党的大败,无法实现政党更迭而宣布辞去党首职务。该党将在本月下旬召开党大会,选举新的党首。

  此次自民党获得历史性大胜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其一,小泉能赢,仰仗其战术有效。他成功把选民关注点吸引到“

邮政改革”上,将众议院选举演变为是否赞同“邮政民营化”。这样一来,民主党等在野党攻击小泉内政外交的“火力点”放了空;其二,小泉拥立所谓“刺客”候选人,通过媒体大肆炒作,把各政党之争缩小为自民党内部政见之争。自民党内部“反对派”议员无奈之下,为个人政治前途计,被迫另立新党。这样,在多达三十三个小选举区中,均上演自民党候选人和党内“反对派”候选人的大战。尽管在野的民主党能从自民党分裂选区享受一定“渔翁之利”,但在竞选辩论、拉票过程中,选民的注意力越发被牵引到“邮政改革”之争。选举的结果进一步证实,此次小泉派出的刺客,尤其是女性刺客,不但起到了“刺杀”异己的作用,而且通过绞杀叛徒,将选民猎奇的情绪提升到极致,使得民主党苦口婆心的政策宣传听者寥寥。其三,小泉把自己塑造成为邮政改革甘愿付出政治生命的悲情英雄。他在选战中,大谈“邮政民营化”好处,把邮政改革是否成功置换到日本改革是否成功、日本还有没有前途的高度,赢得求新求变的选民共鸣。小泉还宣布,即使赢得选举胜利,他也会在明年九月自民党总裁任期结束后从首相宝座上退下,这给在乎“政治节操”的选民很大好感。因此早在投票开始之前,民主党党首冈田克也不得不承认,小泉“洗脑术”开始奏效。其四,民主党在此次选战中准备不足,政策宣传不明朗,对待“邮政民营化”政策态度暧昧,也使得不少原来支持民主党的选民因失望而转向自民党。此次选举,民主党在一开始就失去了节奏,被自民党牵着鼻子走。选举中只是疲于批评自民党的政策而没有气力明确表达自身的主张。可以说,此次自民党的历史性大胜是其将选战策略运用到极致的结果,无怪乎有观众为日本TBS的选举节目留下这样的信件:但愿小泉在处理外交问题时能象其指挥选举战这样运筹帷幄。

  以邮政民营化法案为契机的本次大选,吸引了众多选民前去投票,投票率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七,超过了二OO三年大选的百分之五十九点八六。在以往的日本选举中,投票率低对自民党比较有利。因为自民党基层组织性强,投票率低的话,自民党支持层在所有选票中的比重就会增加。而投票率高,则意味着无党派选民比重增加,根据过去的经验,这些无党派选民更倾向于代表都市的民主党。但这次民主党在城市选区中的失利使其丧失了大量无党派的选民,无疑等于为其已经困难的选战局势雪上加霜。此次选举中,小泉利用其个人人气吸引了大量无党派选民,使得自民党在比例选区得票率领先民主党。比例选区陷落对民主党的确造成很大打击。在二OO三年的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在一百八十个比例选区议席中,一举拿下七十二个,成为“比例第一大党”,但这次风光不再。

  此次选举自民党的全胜会直接造成两个结果:首先,小泉将在二十日举行的特别国会上再次当选首相,接着将在第二届内阁的基础上,组建第三届小泉内阁,内阁将基本保持不变。估计在十月上旬将对邮政民营化相关法案进行审议,中旬通过此法案。之后会进行全面的内阁改组和自民党内部的人事变动。另外分析人士认为,小泉在靖国神社、自卫队地位、修改和平宪法等问题上,可能推行更为强硬的政策。小泉在获胜后回答记者关于是否立刻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时,再次玩起文字游戏表示将“适当判断”。其次,民主党代表冈田克也的辞职,民主党的内部人事安排和外部政策将面临重大调整,是否在将来会为日本政坛带来变数,都将是今后瞩目的焦点。

  相关专题:2005年日本众议院大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