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对美国反坝运动及拆坝情况的观察与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17:53 中国三峡总公司网站
对美国反坝运动及拆坝情况的观察与思考

BearcampRiver坝拆前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对美国反坝运动及拆坝情况的观察与思考

BearcampRiver坝拆后


对美国反坝运动及拆坝情况的观察与思考

DettersMill坝拆前


对美国反坝运动及拆坝情况的观察与思考

DettersMill坝拆后


  前言

  (作者 林初学) 以下这篇文字主要内容成形于2003年底,本是作为一份国外考察体会写出来的,完稿后小改过一次,仅送给几位领导和同事参阅,未打算发表。2004年夏天,以其框架配上图片给三峡建设者讲过两次课。后来有新闻单位索稿我没有给。不过,我一直关注着国内关于水电建设的讨论,期望着能有学界和媒体的专家通过类似研究讲清美国反坝拆
坝的事实情况,这会显得更加公正客观。但在今年年初“环保风暴”中的经历,使我的想法有所改变。当时网上一片对水电工程的声讨,有的还夹杂着恶骂,特别是很多人屡屡引用国外拆坝作为反水电的洋依据。我上网习惯“观棋不语”,这次忍不住写几段说明文字试着往网上贴,只想把自己了解的国外拆坝情况介绍一下而已。我惊讶地发现,我的帖子网管根本就不放行,我才知道原来网上论坛并非平等发言论理之地。感慨之间,不由想起多年已不用的词语“阵地”,忽然觉得身上有了一分责任应把这些基本情况在媒体上讲出来。是有此文的付印。除删减部分段落内容、补充说明一些这一年多时间里新收集的资料、数据或新添的感受外,没有做大的修改。

  反坝运动 由来已久

  包括我在内,很多人以前有一个不正确的概念,以为西方的反坝运动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实际上,在美国,反坝运动的历史基本上是伴随现代水坝工程的建设实践而同步书写的。

  美国自独立战争胜利赢得建国伊始,就揭开了被称为向西运动(Westward Movement)的历史,从阿巴拉契亚山与密西西比河之间的旧西部,到落基山以东的中西部,再到落基山以西至太平洋岸边的远西部,不停顿地涌浪般地西进。在早期的西部开发中,新移民在农耕生产和矿业开采中利用了丰富的水力资源,自发地修筑了形形色色的各类堰坝(mill dam、fire dam、mining dam、pond dam、fields dam、navigating dam),为磨玉米、消防、采矿洗选、灌溉、饮水、船运等等目的。至十九世纪下半叶,当移民拓荒淘金潮席卷到落基山东麓的大平原和远西部的南部地区时,问题出现了。这些干旱的地区年降雨量加融雪量平均尚不及20英寸,仅靠老天爷的恩赐无法进行农耕灌溉。移民人口不断增长的城市也需要大量生活用水。同时,在已开发的旧西部和中西部地区,另一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沿着溪流江河靠灌溉、取水、交通的便利而逐渐兴盛起来的村镇和城市,人口和财富迅速积聚,却年年受到洪水的威胁。

  著名探险家鲍威尔(John Wesley Powell)在《美国干旱地区的土地报告》一书中提出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和建立家庭式农庄的主张,得到美国国会和社会各界的赞同。但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需要调集巨大的资源,仅靠社区、地方或私营公司的人力和财力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联邦政府开始在西部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从而深深地介入到西部开发,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和管理事务中,极大地加速了美国西部经济的发展。至1902年,总管西部垦务的联邦政府机构——美国垦务局成立,连同先前1802成立的陆军工程师团和其后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被称为美国水利水电开发“三剑客”。从此,美国西部开发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后人为纪念鲍威尔先生,把美国第三大坝格伦坝所拦成的水库命名为鲍威尔湖。

  垦务局成立伊始即利用其技术和财力优势推进“把荒漠变成花园(Make the desert bloom)”的西部梦想计划,修筑蓄水坝和引流坝来储水和引水,修凿运河和导管来输水,著名的工程包括罗斯福坝、洛杉矶输水渠等。而正是在此期间,在美国,建坝者和有组织的反坝运动开始了首次激烈的正面交锋。这就是围绕赫奇赫奇峡谷(Hetch Hetchy Valley)水库计划的争议。

  旧金山市计划修建大型远程供水工程,水库选在赫奇赫奇峡谷,而此峡谷恰恰位于风光旖旎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内。被誉为“环境保护先知”、世界最早也是当今最大之一的民间自然保护组织“山地俱乐部(Sierra Club)”的缔造者、自然保留主义者约翰·缪尔(John Muir)发起了长达7年之久的抗议活动,获得举国上下的关注和相当广泛的应同,使“山地俱乐部”声名鹤起。坚决支持兴建此工程的是另一位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进步主义领袖、资源保护主义者、美国首任林务局长吉福德·平肖(Gifford Pinchot)。在最终权衡环境和经济利益得失后,美国国会专委会于1913年以43票赞成25票反对通过了赫奇赫奇峡谷水库提案并得到总统批准兴建(工程主体之一奥沙赫里舍大坝于1923年建成,坝高312英尺)。

  此后至二战前的二、三十年,是美国建坝的第一个高潮。政治家、金融家、实业家和水利水电专家同心协力,以巨型大坝为特征的多功能水利枢纽建设如火如荼,胡佛坝、大古力坝、邦尼维尔坝、沙斯塔坝都在这一时期建成。这些项目的建设主旨是落实西部水资源计划(如Colorado River Compact、Columbia Basin Project)和西部电气化计划(Electrification of the West),增强西部乃至全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美国反坝人士麦考利在其著作《沉默的河流》中也承认:“西部水坝的电力帮助美国打赢了二战,大古力坝和邦尼维尔坝的发电在战时几乎全部用于高耗能的飞机铝和核弹原料钚的生产。”

  战后是美国建坝的第二个高潮,尽管建坝工程依然遭受非议,遇到的阻力愈来愈大,但在这一时期美国建成的水坝数量还是最多,其中包括一些著名工程,如格伦坝、奥罗威尔坝(全美最高,770英尺,土石坝)、大古力电站扩建等。有影响的反坝案例也不少。比如在犹它州和科罗拉多州界河上修建回声谷(Echo Park Canyon)水库的计划,因其要侵入国家公园的地界,众多媒体也站在反坝组织一边。美国国会举行了公开听证,结果以回声谷建库计划取消、自然保护区守护者取得胜利而告终。不过,作为替代,反坝组织同意兴建规模跟胡佛坝相差无几的格伦坝(反坝者后来反悔,对此事耿耿于怀,终于在九十年代倾其全力发起拆除格伦坝的攻势。这是后话)。此后,又有在大理石谷(Marble Canyon)处修建大型水库的技术方案和项目建议。该水库库尾将伸进世界闻名的大峡谷下段,影响自然景观。反坝联盟掀起了空前的抗议浪潮,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连续刊登整版抗议广告,公众信函雪片似的飞入国会山。后来内务部撤消了该项目计划。

  回顾过去,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反坝运动由来以久,反对呼声从未销声匿迹。一些著名的大坝经过权衡利害得失后建起来了,也有一些建坝计划由于反对意见强烈而取消。上面所举的反方多是从自然保护区考虑的案例,略去了技术、经济、环保、市场竞争等其它方面的许多争议。实际上,建坝反坝之争,不仅包含着各种政治、社会、经济利益的平衡和调整,也交织着各学科间的技术论争和产业间的商业竞争。在环境保护主义阵营内,建坝反坝争议也非常激烈。赫奇赫奇峡谷建坝争论中,双方的代表缪尔和平肖皆是环境保护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们有关荒野保留和资源利用的主张,各自形成了自然保留主义和资源保护主义的思想流派,对环保主义思想的演进和政策的制定具有深远的影响。在美国,远不止一个水利水电工程被提交到国会审批或听证或质询,在长达百年的是非利弊论辩中,美国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当我们以事后诸葛亮的方式去评判或否定前人的所作所为时,意见尖刻,却往往忽略前人决策里面所包含的智慧和理性因素。今天,反坝人士宣讲,兴建水坝是人类干的蠢事,西方人已经觉悟到了,而东方人还在接着干。从我的考察中我得不出这种结论。虽然我无法判定,如果历史可以重来,美国人是否会做出完全一样的选择,或者会做何种的改进。但是,从那些在坝面上飘扬、厂房内高悬的星条旗上看,从他们以其尊敬或崇拜的英雄如总统、探险家等的名字来为那些大坝、水库命名来看,从有的大坝及水库一年居然能吸引上百万计的观光客看,从1996年

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传递特意安排经胡佛坝顶通过时在坝面上挂出一面160米高70米宽一吨半重的巨幅美国国旗来看,我以为,美国人没有觉得自己的选择是一个错误或耻辱,并没有为此后悔。

  在美国的建坝功劳簿上,浓墨重彩的当有两位罗斯福总统。一是水利水电人熟悉的那位在胡佛坝上讲“来了看了服了(I came,I saw,and I was conquered)”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他推行的“新政”加速了水利水电大坝工程的建设。而另一位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此君乃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在建坝反坝争议中他表现出非凡的平衡决策能力。他与缪尔、平肖均为好朋友,在赫奇赫奇峡谷一案中坚定地支持平肖,赞成建坝,亲自做国会议员的工作。他主持创立林务局和垦务局,赞同“明智使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召开美国第一次自然资源保护大会,为保护和恢复美国自然资源做出了杰出贡献,被后人尊为环保总统。有人说,科学决策其实也包含艺术的成分,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是最早把自然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放在统一而不是对立的角度去把握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高超的决策艺术家。美国南达科他州总统雕像山把他和华盛顿、杰弗逊、林肯并列是不为过的。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