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关注德国总理大选专题 > 正文

德国大选决定欧洲命运 将影响未来中德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11:26 南方日报

  将近一个世纪前,列宁曾说:“外交是内政的延续。”

  在全球化的今天,无疑,一个国家(特别是那些在世界上称得上重量级的大国)的内政将通过其外交政策的调整,对世界的其他部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今天,德国的6100万选民将前往各处的投票站参加大选。与火爆的日本大选、出人意
料的伊朗大选和具有”历史意义”的埃及大选相比,德国大选显得很“低调”。

  但是,“低调”并不意味着没有意义。作为一个西欧大国,德国不仅是欧盟的两大

发动机之一,还是大国俱乐部——G8的成员国。因此,德国大选不光是德国人的大选,其辐射作用极强。

  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大选将决定欧洲今后的命运。

  从德国各政党政策的差异来看,德中关系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动。当然,以中国不断强大的影响力和德中牢固的经济合作为背景,这种变动不过是微调,而不会是倒退。

  7月22日,德国总统宣布解散国会、在9月18日进行大选之后,德国各党派都在摩拳擦掌,使尽浑身解数争取选民。

  上周五出炉的第四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默克尔领导的反对党基督教民主联盟的支持率跌至41%。而德国现任总理施罗德领导的执政党社会民主党支持率为34%,其盟友绿党的支持率为7%。

  从这一组民意调查数据来看,德国角逐大选的各方仍然是势均力敌。目前,外界很难对大选结果作出判断,因而对大选后德国外交政策的走向更加关注。

  众所周知,上届大选基民盟之所以败下阵来,是因为它支持美国发动的

伊拉克战争,而来自社民党的总理施罗德坚决反对,获得民心,以微弱优势取胜。施罗德领导的政府不但反对伊战,而且力求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反对美国对伊朗和叙利亚的强硬政策,力主对话。他还主动提出取消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对俄罗斯表现友好。

  由于德国和法国同为欧盟的两大发动机,施罗德的这些外交政策对欧盟的影响重大,对美国的“世界秩序”构成了很大冲击。

  但是,在这次大选中,如果是默克尔上台,由于基督教民主联盟的保守主义立场,德国的外交政策将出现逆转。德美关系和欧洲的战略格局将发生很大变化。

  默克尔若执掌德国政权,将更多地批评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治国倾向;团结波兰等中东欧的欧盟新成员;对欧盟施压,阻止

土耳其入盟;弱化法德作为欧盟“发动机”的重要性,拒绝法国退回到经济保护主义;将与英国和欧盟小国密切合作。

  此外,如果默克尔赢得大选,必将修补与美国的关系。默克尔的保守党背景和她对美国的特殊感情,使人们有理由相信她将奉行德国前总理科尔一样的“亲美”政策。

  出生在东德的默克尔,在苏联解体时33岁,她当时怀着极大的热情到达美国,受到了里根和老布什的接见。在美国高层的政治圈子里,布什对默克尔“情有独钟”已不是秘密。早在2002年,基督教民主联盟候选人默克尔就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默克尔的政治顾问萨伯尔近期到美国访问,受到了布什、赖斯和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的亲自接待。

  当然,在对外政策上,默克尔也不会完全唯美国马首是瞻。虽然默克尔赞成攻打伊拉克,但也不会派军队去伊拉克;今年8月中旬,布什称不排除对伊朗使用武力,默克尔当即表示,不会同意武力解决伊朗核争端;此外,默克尔还公开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这种立场也与布什政府大相径庭。

  在施罗德执政的7年中,他几乎每年都访问中国,可以说得上是“中国迷”。这位社会民主党的德国总理为促进德中关系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如果德国政局发生变化,德中关系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动?

  不少观察家都认为,默克尔可能会让德国与美国走得更靠近一些,从而影响到德国的对华政策。目前,最直接的来说,如果该假定成立,一直以来引人关注的对华军售等问题都将受到实质性的影响。

  同时,由于基督教民主联盟属于右翼,是保守党,如果该党上台执政的话,德中可能会在“人权”“民主”等问题上出现摩擦。

  然而,毕竟中德两国有着长久而牢固的经济合作基础。

  目前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欧洲国家、是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和无偿赠款最多的欧洲国家。在2004年中欧双边贸易提前两年超过1500亿美元,其中中德贸易超过500亿美元,占三分之一。到2010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可望达到1000亿美元。

  在施罗德执政期间,德国国内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经济稳定发展的中国,对于德国来说,充满了投资和贸易的机会。

  无论是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还是施罗德领导的社会民主党,都会从德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发展德中关系。

  因此,德中关系可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微调,但决不会发生重大的倒退。

  聂寒非

  相关专题:关注德国总理大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