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飓风丽塔袭击中北美洲专题 > 正文

飓风使美国国内贫困种族歧视问题显现(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5日02:46 新京报
飓风使美国国内贫困种族歧视问题显现(组图)

9月2日,飓风灾区得到疏散的民众在休斯敦天文馆避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飓风使美国国内贫困种族歧视问题显现(组图)

“卡特里娜”飓风过后19天,新奥尔良依然惨状一片,教堂前的雕塑也遭到了损坏。


飓风使美国国内贫困种族歧视问题显现(组图)

9月21日,佛州特遣救灾部队成员艾登·雅克布在新奥尔良第9区搜寻幸存者踪迹和遇难者尸体。


飓风使美国国内贫困种族歧视问题显现(组图)

9月1日,密西西比州的两名女童在高速公路旁边的水沟里洗脸。这里由于“卡特里娜”飓风的袭击已经没有电力和水源供应。


  现在“卡特里娜”飓风已然过去,丽塔飓风虽然正奔袭得州,但当地政府的疏散行动也早已展开。对政府的批评逐渐减退,飓风灾区的重建也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但是,更深层次的、对于社会的影响慢慢开始显现。

  国内贫困问题

  灾区穷人难弃财产

  上升的经济潮水不再能够托起所有的船,近些年美国的贫困人口正在持续增长,而贫困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在新奥尔良都能找到踪影。那些不愿撤离的穷人们并非没有逃命的交通工具,而是舍不得家里的那点财产。

  美国人第一次意识到,世界超级大国竟然对身边发生的自然灾害束手无策。许多居民因为缺少淡水、食物和有效的医疗救助而无辜死去,特别是老人和孩子。而且,受害者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黑人和贫民。

  “卡特里娜”飓风再次提醒了美国政府和媒体,即使是美国这样的世界超级强国,贫穷也依然存在。根据最新的统计局报告,目前的贫困人数已经达到3700万,较2003年上升了110万。当飓风来临时,清一色的穷人和黑人被新奥尔良的洪水围困,却没有汽车可以救助他们脱离险境。严酷的事实再次暴露出美国的种族和阶层差距,也证明了弱势人群面对自然灾害时如何无依无靠。

  一场像“卡特里娜”飓风那样的灾难剥去了美国的光环。飓风过后,美国人终于开始将他们目光的焦点聚集到了曾经被有意无意淡忘掉的贫困、种族和阶级问题上。这是不是意味着一场针对贫穷的新的战争呢?

  美国参议员巴拉克·奥巴玛说:“我希望我们认识到,新奥尔良的人们并不仅仅是在飓风的时候才被抛弃的,他们在很早以前就被抛弃了。他们被抛弃在那些街道中的抢劫和谋杀中,被抛弃在水准低下的学校里,还被抛弃在了那些破旧的房屋、恶劣的卫生条件以及普遍存在的绝望感当中。”

  上升的经济潮水不再能够托起所有的船。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在2004年第一次出现了连续三年的经济增长,然而贫困人数也在增长。在将近3亿的美国总人口中,生活在贫困线(三口之家年收入14680美元)以下的人数达到了3700万,比去年增加了100万。随着“卡特里娜”飓风为

墨西哥湾地区带来的冲击,这个数字今年肯定会增加得更多。

  在经过40年的研究之后,美国国内仍然在为贫困的原因争论不休。自由派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倾向于富人的经济体系,但是保守派则责备缺少上进心的穷人文化。事实上,贫困的根源在于这两者的结合———经济方面和个人方面的不幸纠结在一起,远远不是缺乏资源或者教育所能解释的。

  家庭问题是相当重要的,婚姻正常的家庭往往比女性单亲家庭的经济状况要好。饥饿、犯罪、吸毒以及种族间的歧视问题也许可以获得缓解,而另一些与贫困相联系的问题可能又变得严重,比如工资没有增长、社会隔绝,以及更加微妙的、以阶级为基础的种族问题等等。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能够在“卡特里娜”到来前的新奥尔良找到。

  从2001年开始,美国减少了270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新奥尔良的制造业岗位减少得更早一些,并被类似餐饮、旅游之类的工作取代,但是这类工作一般待遇较差,而且不包含医疗保障。对于美国的穷人来说,那种低收入的工作就足以支付基本生活开支的想法已经变成了残酷的笑话。

  德洛丽丝·埃里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她的生活被“卡特里娜”弄得天翻地覆之前,这名51岁的新奥尔良市民居住在这座城市的第9区。

  埃里斯高中时就由于怀孕而辍学,之后她曾经靠着救济过了一阵子,后来开始做一些最低工资的工作。在“卡特里娜”袭击新奥尔良前夕,她正在一所学校里做看门人,拿着她这辈子最高的薪水———每小时6.5美元,没有健康保险或养老金。

  她说:“我一辈子都在努力工作,但是我什么都买不起。我并不是说要跟那些有钱人平起平坐,我只是想生活得好一点。”

  埃里斯就像几乎所有贫穷的受灾者一样,她没有银行账户,但是在飓风到来之前,她曾经拥有过音响、冰箱、洗衣机、两台电视机和一辆累计行车里程已经超过10万英里的小车。这种情况在美国的穷人中也是很普遍的,像那些更富裕的美国人一样,穷人们也尽可能地在个人消费品上花钱。不过这些往往就是他们仅有的财产了。

  那些非洲裔美国人在接到飓风警报后,迟迟没有疏散离开新奥尔良,其原因并不是像普遍宣传的缺少汽车那么简单。他们其实是不愿意扔下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

  约翰·爱德华兹在竞选副总统失败以后,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研究“两种美国人”的问题。他说,为那些穷人开立银行账户是非常关键的———不仅仅为“卡特里娜”飓风灾民,对其他美国贫困人口来说也一样重要。

  种族歧视问题

  人为隔阂猛于天灾

  飓风过后社会动荡,白人可以是“拿”着食物,而黑人则多半被媒体描述为“抢”来的食物。人为隔阂的累积效应,比飓风等自然灾害更具破坏性。

  《社会融合的失败》一书的作者谢勒尔·卡辛发现,尽管目前在住房方面的种族隔离是19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是却只有5%-10%的有色人种住在稳定的、融合的社区里。而且,公立学校也几乎完全是种族隔离的,这种种族隔离并不是像从前那样通过法律实现的,而是通过人们选择居住地的结果实现的。在美国居住的位置正逐渐成为决定命运的核心力量———出生区域将决定你的成长是伴随垃圾的毒气,抑或是毗邻安全自由的公园和人行道,你的孩子是否可以进入较好的公立学校,你是否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和健康的生活,甚至还将决定你可以活多长时间。

  人们对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不平等常常视而不见,比如贫困区域的居民不得进入安全的公园,或者是销售新鲜蔬菜的超市;他们的子女发生哮喘病的概率较正常人高出许多;排外的土地政策限制贫穷居民自由迁入。这些人为隔阂的累积效应,比飓风等自然灾害更具破坏性。

  虽然越来越多的黑人和白人都开始分别与西班牙后裔融合,但是黑人和白人互相融合的情况仍然比较少。正是这种隔离阻碍了很多灾民的疏散工作。

  上个十年,政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拆除了7万套安置房,但房子拆掉以后,住在那里的人就等于被遗弃了,他们必须自己照顾自己。尽管人人都同意向他们发放住房券是一个好主意,可是等候的名单通常已经排到了5年之后。

  贫困问题也加剧了种族歧视,这一问题在“卡特里娜”飓风到来之后就清楚地表现出来了。

  雅虎新闻的读者注意到,当一群浸泡在水里的白人被描述成“拿”着食物,而另外一张图片里“拿”着食物的黑人被形容成“抢劫者”。市区的白人警察至少关闭了一座桥来阻止一群黑人逃到白人区。两天当中,一个来自圣伯纳教区的白人的士司机挽救了几十个受困者———全都是白人。“黑鬼就是黑鬼!”他对《新闻周刊》的记者说,然后他又重复了一遍。

  2004年,布什总统调运了大量物资给刚刚遭受到飓风袭击的佛罗里达,没有人被搁置怠慢。两者之间巨大的差异不是缘于种族,而是政治,因为那些飓风来得正是时候,就在选举前。

  奥巴玛作为惟一的美国黑人参议院议员,他说:“认为(政府)不称职的观点是色盲“。虽然与说唱歌手肯亚·韦斯特对布什政府的指责不同,并不存在恶意,但他也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卡特里娜“飓风的反应还是表现出政府方面”一贯的消极和漠不关心“。

  《种族不平等剖析》一书认为,正是这种一成不变的种族耻辱,而不是公开的种族歧视,导致黑人持续贫困。作者劳里解释说,这是一种在学校和工作期间自我强化、一成不变的恶性循环。比如,一个白人职员也许会根据先前的经验认为他所雇用的黑人员工有可能不来上班或者迟到,因此他会更加密切监督他们。而由于厌恶这种详细的检查,黑人认为他们正在蒙受无礼,因此他们有所行动,反过来又强化了白人老板心中的成见……大家不欢而散。

  撤离到亚特兰大的马格利特·舒波尔是一位刚刚退休的郊区中学校长。“我在新奥尔良住了一辈子,却没有意识到有那么多人在经济上都在受罪。如果你相信社区这个概念,那么我们都有责任。”她准备回到学校做志愿者,“我们都需要努力推动事情运转下去。”

  被废弃的房子上画着红色的“X”,窗户上用喷漆写着在房子里找到的尸体数目。法式街区和花园区一片肮脏荒芜,到处是被水冲来的废电线、破汽车和瘪掉的轮胎。在新奥尔良,仅剩的那些活人都在忙着统计死者的数量,这是如此艰巨和严酷的任务,甚至连验尸官们都不敢猜测,在逐渐退去的潮水下,还躺着多少具尸体。

  布什总统已经誓言重建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但是有关飓风、死亡和饥饿的悲惨回忆仍然挥之不去,很多人不敢相信,这样的情景会发生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就像一名英国电视主播在看到飓风后灾民流离失所的画面后惊呼的那样:“这看起来像卢旺达!”

  近日的美国《时代》周刊以《系统故障》为题,发表了对此次“卡特里娜”过程中美国官僚体制的逐层剖析。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飓风丽塔袭击中北美洲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