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主党人前原诚司:后浪冲刷日本政坛(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12:07 南风窗 | |
顺便一提的是,前原是一个腿很勤快的人,身体也很好(喜欢棒球)。在松下政经塾就读时,为了研究美日农产品贸易问题,他专门到美国做实地考察;为了考察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趋势,他早在1989年(那年他只有27岁)就用1个月的时间到中国考察城市企业改革状况。对于政治家来说,“勤跑”会成为他非常重要的优势,特别是他相当年轻,外形也较有优势,多去一些地方,可以为他积累很好的人气和人脉。 作为一个年轻的政治家,前原诚司也有一些软项。相对而言,他可能对处理业务问题更在行,而缺乏处理党务工作的经验。他当选后,民主党内已经有担心党务工作涣散的声音。此外,前原诚司这次众院选举的成绩并不好,他在自己的选区只得到73795票,比第二名山本朋广的69330票仅仅多了4000多票,而第三名、日共候选人原俊史也得了将近3万张票。而在上一次选举中,前原虽然也只得了73934票,但第二名(47962票)与第三名(26768票)加起来也只有74000多张票。从选票增减的幅度看,这几年前原在本选区的竞选工作并不理想,此次当选众议员实际上是涉险过关的。当然,这也与此次大选自民党占据整体优势有关。 此外,身为一个年轻议员,并且是外形较好的年轻议员,绯闻也是前原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此前有日本较为著名的杂志报道他涉嫌不检点行为,不过后来经过交涉,事情以杂志方公开道歉了结。 世代交替 前原诚司的当选,使如今日本政坛第一次出现了40岁年龄段的党首。这是事前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党首选举前,民主党的另一名候选人,前党首菅直人的亲信曾经把前原称为“可爱的后辈”,认为他只是想利用这次机会扩大一下自己的知名度,为以后的从政道路积累资历,绝不会想到最后的结果。而前原自己也说得很清楚,自己参加竞选是“尽人事,听天命”。之所以出现最后的结果,大致是出于以下的原因: 首先,菅直人作为曾经的党首,在去年因为 养老金丑闻而辞职后,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非本派系议员的支持。当初议员们之所以成立和加入民主党,很多人是因为觉得当时的自民党论资排辈,派系严重,自己在自民党不会有前途,所以才希望通过民主党来获得较好的政治前途,因此,民主党议员对政权的渴望是很强烈的。但很显然,菅直人既然以前没有带领民主党夺取政权,今后恐怕更难。而没有夺回政权的希望,议员们是没有必要投他一票的。其次,一批民主党内的年轻人(或曰少壮派)也想从前原开始,提前开始党的世代交替。如果前原担任了党首,那么党的各重要职务,以及各组织负责人,也都会随之开始年轻化,那些刚刚当选一两任的中青年议员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这恐怕是菅直人失败的最大原因。 这次党首选举不仅会改变民主党,也会影响自民党的发展。小泉在大胜后,面临着几个主要任务:继续推动 邮政法案;提出自民党的修宪案;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其中以接班人的任务最为重要。小泉已经明确表示,2006年9月以后不会再连任,而邮政民营化也好,修宪也好,都需要一个能够贯彻小泉精神的接任者来继续推行。小泉此前一直着力培养安倍晋三作为接班人,但由于安倍在自民党内略显年轻(安倍是1954年生人),故而这两年颇受党内一些老人的排挤,职位也从早先的干事长变成了现在的代理干事长。现在,小泉有了选举带来的党内威信和个人影响力,而安倍也逐渐羽翼丰满起来。更重要的是,有了前原诚司作为对手,自民党不可能在下一次选举时用老人来对抗前原,所以必须尽早完成世代交替。这就使得安倍的接班变得更加顺理成章起来,而安倍的接班,又必然引发自民党内重要位置——如干事长、政调会长、总务会长一类职务的年轻化。总之,前原诚司的出现,将大大加快日本政坛新老交替的节奏,一批40多岁的日本政治家即将浮出水面,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希望修宪,要求日本成为“普通国家”,对参与国际政治跃跃欲试。无论这一批人会给日本的内外政策带来何种变化,对整个东亚乃至世界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