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亚发生强震专题 > 正文

地震灾区缺衣少药 歹徒在街头打砸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02:38 现代快报

  联合国官员10月9日表示,8日的里氏7.6级地震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造成超过250万人无家可归,他们急需帐篷等救援物资。此外,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巴高级官员也向法新社证实,地震造成的巴方死亡人数已增至3万到4万人,另有6万人受伤。

  另据新华社消息,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苦努力,中国国际救援队10日下午从废墟中成功地营救出一位30多岁的女性。这位获救幸存者的身体状况良好。

  天灾

  震区缺衣少药,无水断粮

  南亚8日的地震给巴基斯坦造成重大伤亡,由于不少灾区位置偏远,加上交通中断,脱险灾民们面临着缺衣少药、无水无粮局面。

  断水粮

  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9日说,巴基斯坦已确认有19396人遇难,预计死亡数字还会攀升。巴控克什米尔是本次地震遭灾最重的地方,由于交通基本中断,救援工作进展相当艰难。

  巴控克什米尔首府穆扎法拉巴德大约有60万人口,水电供应均已中断,残垣断壁随处可见,居民不得不饮用溪水。

  阿富汗人古尔·汗在穆扎法拉巴德做地毯生意,地震后,他同巴基斯坦人一样面临困境。“人们只能依靠地方产的水果,食物非常少,我出去想弄块面包,但只得到了几个苹果。”

  联合国负责救灾的官员扬·埃格兰说,过去的救灾经验表明,不少救援队往往只注意建野战医院,忽视提供水和卫生设施。

  古尔·汗说,自己想前往其他城市,但路已毁,无法成行。当地不少灾民同他有相同想法,除了交通问题,缺少汽油也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在穆扎法拉巴德的一个公共汽车站,数百灾民在等车,希望能离开。

  时间紧

  灾民们在政府救援没到之前就已经开始用双手挖掘废墟,寻找可能的幸存者。

  在西北边境省灾区,一所倒塌的小学内不少村民在挖掘废墟,据信至少有250名小学生掩埋在废墟内。村民们有的拿锤子敲,有的因为没工具,只能用手挖。一名19岁的青年学生说,地震后,他听见有儿童在废墟下求救。“现在,没有生命迹象了。”

  由于缺乏运输手段,政府很难将救援人员、生活必需品和起重设备运往灾区。扬·埃格兰说:“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直升机,太少了。”

  医药缺

  穆扎法拉巴德的军事医院在地震中倒塌,医生们在公园里搭建了临时诊所,穆扎法拉巴德体育场也成了紧急救援中心。

土耳其救援队员厄兹居尔·博兹奥卢9日说:“这个地区80%都毁于地震。”他说:“局势太糟糕了,手术都在足球场上进行,这里医生严重不足。”另一名急救官员说,由于医院坍塌,所有伤员都要送到临时急救站处理,现在缺乏必要的医疗条件,由于伤者主要是骨折或头部伤,非常需要外科医生。

  巴总统穆沙拉夫9日说:“需要大量药品、帐篷和运输直升机向交通中断的灾区人民提供救援。”新华社供本报特稿人祸

  歹徒在街头打砸抢

  有关强震将再至的谣言在灾区传播,抢劫事件时有发生,印巴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9日又响起枪声。

  余震“谣言”

  印控克什米尔重镇斯利那加9日晚有人用扩音器广播说:“另一场地震就要来了,请离开你们的家,到空地上去。”听到广播后,不少已入睡的居民匆忙跳下床,抱起孩子,跑上街头。不少居民用手机联系亲人和朋友,催促他们赶快离开家。

  斯利那加警方否认了这一“预报”,说目前并未发出正式警报,并催促人们尽快回家。

  刚侥幸逃过一劫的当地居民宁可信其有,在大街和空地上忍着寒冷熬过了一夜。

  聚众哄抢

  一名美联社记者报道说,他在巴控克什米尔重镇穆扎法拉巴德看到,一群人在几家大门紧锁的店铺前扭打在一起,一些人显然是想砸开店铺的门锁。这些人有的手持木棍,有的投掷石头,一些人头上满是鲜血。当时没有任何警察在场,更谈不上有人劝阻。还有当地居民说,一些歹徒闯入空无一人的民宅偷东西,还有歹徒抢劫

加油站。“人们已经开始从商店抢东西。他们一无所有,没有衣服,没有食物,什么都没有。”当地灾民阿西姆·布特说。

  一名法新社记者说,他看到一辆满载食物、帐篷、毯子、药品等救灾物品的军用卡车开进穆扎法拉巴德后,一群灾民一拥而上,大肆抢夺。

  枪声再起

  印度军方官员朱内贾10日说,印度士兵9日晚在印控克什米尔古尔默尔格地区击毙8名反政府武装人员,这8个人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潜入印控地区。军方怀疑,这8名武装人员可能已在印控克什米尔拉久里地区杀死5名居民。到目前为止,尚无任何组织宣布对这起事件负责。

  震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主要武装力量联盟“统一圣战委员会”给当地新闻机构发去一份声明,宣布本组织将暂停在地震灾区的活动。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悲伤和绝望笼罩巴地震灾区

  随着夜幕降临,巴基斯坦地震灾区的居民进入了灾后第二个夜晚,9日当天,偶尔有发现幸存者的好消息传出,但人们更多看到的是幸存者寻找亲人或是掩埋遇难者遗体的悲伤情景。

  到9日上午,巴基斯坦救援人员从首都伊斯兰堡倒塌的高层公寓楼废墟下救出约90名幸存者。当天晚上,在地震过去近36个小时后,救援人员又救出了一名20岁的青年。目击者阿姆布林·杜拉尼说:“当他们抬着他穿过人群时,他向人们挥手,每个人都在欢呼,他一只脚受了轻伤,但看起来很高兴。”杜拉尼的姑姑还埋在废墟下,她也期望姑姑和这名年轻获救者一样幸运。

  此前,一名妇女和一名15岁男孩也从公寓废墟中被救出,那名妇女被困在石板下面,获救时满身灰尘,已人事不省,立即被送上了早已等候的救护车。救援人员利用搜索犬和生命探测设备寻找幸存者,有目击者看到,救援人员从公寓楼废墟中挖出了5具尸体。

  伊斯兰堡警察部门负责人称,公寓楼废墟中还埋着大约30人,其中包括外国人。

  巴拉果德是重灾区,仅倒塌的两所学校就使约850名学生下落不明。家长们发疯似的在废墟中挖掘。法里德的孩子埋在学校废墟中,他垂着头说:“我的3个孩子还埋在那所学校中,我从(地震)那天早晨后就一直在找他们,但现在我自己已经丧失希望了。”

  昆瑞什就读于巴拉果德的一所IT学院,地震发生时,他从墙上的一个洞成功爬了出来。但是昆瑞什的噩梦并没结束,等他跑回家发现父母和奶奶都已经遇难。

  灾民寒夜露宿被困者生还渺茫

  穆扎法拉巴德

  美联社表示,在此次地震的重灾区巴控克什米尔首府穆扎法拉巴德,灾民的处境非常悲惨,很多受灾家庭只能挤在简易的帐篷中苦等救援物资的到来。

  在穆扎法拉巴德一所大学的足球场上,2000多名灾民只能靠在篝火边上,捱过漫长的寒夜。50岁的灾民穆罕默德·汉对记者表示,自己近3天来除了救援人员分发的几片饼干之外,没有吃任何东西。

  穆扎法拉巴德市其他民众也抱怨说,他们正面临食品和汽油的严重短缺。目前该市电力中断,市民们不得不从附近的山泉取水饮用。一位市民说:“大家不得不依靠当地水果充饥,但食品仍然非常缺乏。我出门想找些面包,结果只找到了一两个苹果。”

  在当地一家伊斯兰公立学校的瓦砾下,大约还困有至少250名学生。由于救援人员无法及时赶到,数十名村民不得不使用大锤等简易工具来清理废墟,寻找遇难学生尸体。

  巴拉克特

  在地震的另一重灾区、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城市巴拉克特,灾民处境同样非常艰难。当地在地震中有不少孩子被困在了倒塌的校舍下,随着宝贵救援时间的推移,父母们找到幸存孩子的希望愈发显得渺茫。

  在当地一所学校废墟旁的街道上,至少摆放着十几具遇难者的遗体。当地居民介绍说,学校4层校舍之下至少埋着200名小学生。瓦砾之上有数十名村民则忙着清理和搬运尸体。

  一名19岁的学生法鲁克对记者说:“那儿没有生命的迹象,我们没有军方的援助是不可能救出被困者的。现在没有人前来帮助我们。”

  法新社记者表示,目前学校废墟中已经飘出了尸体所散发出的气味,居民们表示,他们曾听到瓦砾下有孩子的哭泣声,但到9日夜幕降临时,孩子们的哭喊声已经消失不见。

  巴基斯坦最大的慈善机构Edhi基金会表示,在当地3所倒塌的学校中,救援人员已经发现了70具尸体,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成功救出了6名被困孩子。

  到目前为止,只有Edhi基金会向巴拉克特市内提供救援物资,并将伤者送往临时的急救站。当地居民表示,9日曾有一架巴军直升机飞抵城市上空,但在空投下帐篷等物资后,直升机就离开了。一位有4个孩子身陷废墟之下的医生对法新社表示:“我们到目前还没有见到任何救援队伍。”

  除了数所中小学和宗教学校在地震中倒塌之外,巴拉克特市内一所女子学院也被夷为平地,大约300人被困在废墟下生还无望,在这些人中还包括学院的女院长。不过她的6岁女儿则在9日晚被人发现生还。她随后立即被父亲送往附近城镇救治。

  医生表示,孩子伤势没有大碍,但心灵上的创伤却无法迅速得以治愈。孩子躺在医院病床上还一直哭喊着说:“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拉丹藏匿南亚震区目前生死不明

  据美联社报道,8日上午发生的强烈地震,造成巴基斯坦、印度及阿富汗等地共有数万人死亡。

  “基地”恐怖头目本·拉丹就藏匿在这一区域,但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拉丹在地震中受伤或死亡。

  阿富汗国家安全顾问拉苏尔此前曾称,“基地”头目本·拉丹至今仍然活着,并藏匿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的地区。

  “阿富汗获得的情报表明,本·拉丹在位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交界地区来回活动。他曾经于某个阶段返回阿富汗,但是后来又前往巴基斯坦。”拉苏尔说。

  此次强烈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巴基斯坦军方发言人肖卡特-苏丹9日称,强烈地震仅在巴基斯坦就已经造成超过数万人死亡,另有近6万人受伤。

  印度及阿富汗两国也有程度不等的人员伤亡。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称,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拉丹在此次地震中受伤或死亡。

  自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情报部门一直在全球追踪本·拉丹,并与巴基斯坦联合在巴阿边境地区设立情报站,这些情报站分别位于伊斯兰堡、白沙瓦、查曼及附近地区,负责全天候对“基地”组织进行无线电及通讯监控。

  此次向美联社披露拉丹没有受伤的美国官员,就以“情报过于敏感”为由拒绝透露自己的姓名。

  本·拉丹最后一次露面是在2004年的一盘录像带中,“基地”组织的信息此间一直由二号人物扎瓦赫里代为传达。负责巴基斯坦南瓦济里斯坦地区清剿“基地”组织行动的尼亚兹-哈塔克少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该地区的“基地”组织残余势力大部分已被军方清除,但无论是在地震发生前还是在发生后,一直没有发现本·拉丹的踪迹。

  总部设在伦敦的阿拉伯文报纸《生活报》报道称,在多年的藏匿生涯中,本·拉丹的健康状况一度恶化。

  该报称,本·拉丹患上了严重的肾病,由于在逃亡途中无法及时得到治疗,他的健康状况非常糟糕。此次南亚大地震,很可能会给肾病缠身、不便转移的拉丹带来致命的影响。春风

  【相关】危地马拉:村落成墓地救灾在继续

  热带风暴“斯坦”引发的泥石流上周给危地马拉的土著村落带来了灭顶之灾。第一支抵达受灾村落的救援队9日报告说,超过133人已确认死亡。这使泥石流在危地马拉造成的死亡人数升至652人,另有384人失踪。

  重灾区成墓地

  在受灾严重的村落,可能还有成百上千具尸体被埋在厚厚的泥浆中。按照危地马拉玛雅部落和印第安部落的传统,这些尸体必须被找出来,重新安葬。但如今,他们也许不得不放弃那样做,因为他们的村落即将成为公墓。

  潘纳巴赫是遭受泥石流重创的村落之一,估计还有250人被埋在4米至6米深的泥浆中。

  “潘纳巴赫即将不复存在,”潘纳巴赫所属的圣地亚哥-阿蒂特兰镇镇长迭戈·埃斯基纳说,“我们正在申请将其作为公墓。我们已经疲倦了。”目前潘纳巴赫和附近城镇找到的160具尸体都安葬在附近的公墓。

  “尸体已经腐烂得无法辨认,他们只会导致疾病传播。”埃斯基纳说。

  灾区成百村民前几天一直用锄头、镐和铁铲,在泥浆中寻找幸存者和遇难者。但由于湿软的山泥可能再次崩塌,没有搜救犬又使他们无从寻找,9日他们放弃了努力。

  危地马拉副总统爱德华多·斯泰因说,出于卫生考虑,将被泥浆埋没的村落宣布为公墓即将得到法律许可。

  游客参与救援

  第一支由军人和民防人员组成的救援队9日进入邻近墨西哥边境的塔卡纳西部镇区。由于泥石流灾情,那里几乎和外界没有了联系,而且仍十分危险。

  医疗队进入灾区后,许多可怕的事情陆续曝光。在塔卡纳,大约100名灾民在临时避难所中躲避暴雨和洪水时,泥石流突然爆发,把他们都埋在了泥里。

  多架直升机也在9日进入灾区,将受伤和饥饿的幸存者救出,并给灾区送去了第一批食品救助,包括面粉、大米和糖等。此时,灾区已与外界切断联系近一周。这些救助直升机包括私人飞机、美国“黑鹰”直升机和“奇努克”直升机。

  不过灾区还有一些村民不愿离开自己的家。

  在埃斯昆特拉,军方帮助组织救援的路易斯·巴拉奥纳少校说:“一些人不愿离开家,因为他们知道回来时什么都会没有了。”

  许多在阿蒂特兰湖旅游的外国游客也不断撤出。在阿蒂特兰湖边的帕纳哈切尔镇,50多名游客正在被泥石流阻断的

高速公路上艰难行进,向外撤离。还有些游客则穿上当地传统的棉布衬衫,扎上宽腰带,和土著村民一起寻找幸存者和遇难者遗体。

  危地马拉旅游部长说:“我们已经撤出了400名游客,并且期待撤出更多。”

  抱怨救灾不力

  救灾行动正在展开,但灾区官员则抱怨政府的救援太迟,并且无法满足需要。受灾4天了,总统奥斯卡·贝尔赫却没来视察灾区,这令他们十分气愤。

  “我太伤心了,大家的士气都很低落,我们希望见到总统,希望在这里见到总统。”圣地亚哥-阿蒂特兰镇镇长埃斯基纳说。

  没有一个高层官员来灾区视察,埃斯基纳认为这是对当地土著村民的歧视。“他们就像在对我们说,这都是因为我们是土著人。”

  在危地马拉1960年到1996年的内战中,许多土著人遭受士兵虐待,甚至杀害。

  也正因为此,当地土著人即使在遭受重灾的情况下,仍拒绝由军队寻找遇害者尸体。埃斯基纳说,1990年,军队杀害了13名当地村民,这件事在当地人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烙樱“人们不会同意军队来这里,他们不会接受。”他补充说。

  除危地马拉受灾严重外,热带风暴“斯坦”还给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南部等地带来了灾害。这些国家目前也已有百余人死亡。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日东北部发生地震

  据日本时报报道,日本气象厅透露,日本东北部地区昨晚发生里氏4.5级地震。报道称,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昨晚6点14分左右。尚无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报告。

  相关专题:南亚发生强震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新进展,与航天员一同感受神秘太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