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黎骚乱专题 > 正文

透视法国骚乱四大根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3:06 第一财经日报

  ●移民政策是起因●政府强压引反弹●在野党推波助澜●催泪弹事件令事态升级

  因巴黎郊区2名少年触电身亡引发的骚乱事件迄今已持续多日,并开始从巴黎北郊蔓延至全国各地。当地时间6日晚,法国总统希拉克主持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商讨紧急对策(法国国家安全会议一般只有在认为国家遭遇紧急情况时才会由总统亲自主持召开),总理德维尔潘及内政、国防、司法等重要部门部长悉数与会。

  希拉克当日晚在电视台发表简短声明,指出当务之急是“恢复安全和公共秩序”,并敦促政府在1个月内制订出包括社会阶层融合和城镇建设内容在内的预防犯罪计划。蔓延全国

  10月27日傍晚,巴黎近郊的克利希苏布瓦市,2名十多岁的青少年为逃避警察追捕,不顾明显的“死亡危险”标志,躲入法国电力公司的一个变电站,被高压电击身亡。事发后,警方否认曾追捕过这2名少年。为表达不满,众多青少年走上街头示威,抗议警察追捕无辜并导致其死亡的行为,并引发骚乱。

  令法国政府始料不及的是,骚乱事件迅速扩散至法国各地,“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不仅巴黎,连马赛、里昂、里尔等一些大城市也未能幸免。而且骚乱呈现出小股分散、灵活机动、有组织的活动特点。

  据统计,十多天来,骚乱已波及法国274个市镇,被烧毁的车辆超过4300辆,大批建筑被毁坏,受到传讯的人也超过1000人,整个巴黎地区就有20多人因“暴力”和“损坏财物”罪被捕入狱。

  骚乱也殃及在法华商,有6座华商仓库被放火烧毁,损失惨重,一所

留学生公寓发生故意纵火案,一名来自北京的女学生轻度烧伤。中国驻法使馆知悉后高度关注,派员立刻赶往出事现场,并及时与法方交涉。

  据报道,巴黎目前已重兵防范,增派了2300名警察,7架直升机在空中盘旋,一些敏感地区已布置了警车,以防不测。骚乱升级四大原因

  据分析,骚乱扩散全国、愈演愈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骚乱地区大多为北非阿拉伯移民群居的地区。这些移民虽拥有法国国籍,也在该国受教育,但失业率居高不下,家庭生活贫穷者增多,子女大多学业无成,长期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法国媒体认为,这场骚乱反映出法国多年来实行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以及移民融入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政府应该重视贫穷城镇在经济、社会、人文的平衡发展,解决族群融合和移民及其年轻后裔的教育等问题。

  其次,政府的强压政策引起反弹。法国内政部长萨尔科齐曾表态说,为了公民安全,法国决心坚决“清洗”影响社会稳定的“渣滓”和“败类”。此言一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死者家属拒绝与萨尔科奇对话,社会平等发展部长贝加等政要也认为,萨尔科齐的言辞不当。德维尔潘不得不亲自出面处理,紧急会见各方代表,呼吁帮助政府平息骚乱。

  第三,在野党指责政府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党总书记奥朗德认为,政府的融入政策全面失败,称1995年政府推崇的社会保障措施、2002年标榜的治安全面好转欺骗了民众,而社会现实却完全相反。同时,他致信德维尔潘,建议举行涉及“社区”问题的全国大讨论。其他一些左翼政党则要求萨尔科齐尽快辞职,以顺民意。

  第四,催泪弹事件助推事态升级。最初几天,骚乱活动曾出现过减弱之势。但10月30日警方为了反击,向躲进清真寺的骚乱者投掷了一枚催泪弹,引起宗教信仰者的强烈反感,民众抵触情绪再度被激发,部分穆斯林人士也在其间渲染事态的严重性。给欧洲拉响警报

  法国严重骚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提醒本国侨民避开骚乱地区,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

意大利外交部长认为,法国的社会问题十分严重,骚乱实际上是一场根源于种族矛盾的社会冲突,庆幸的是,意大利还没有发生类似的事件。

  各国媒体纷纷炒作,对此作了大量报道。美国一些媒体用显著的标题称,“巴黎郊区成了战场”、“种族骚乱”、“巴黎在燃烧”,一些电视台连续报道事态发展,出现汽车被焚烧的画面。西班牙媒体评论认为,法国的城市暴力对欧洲其他国家也是一个警报信号,因为骚乱的起因在其他欧洲国家也同样存在。这一事件显示,法国的移民融入模式已宣告失败。

  为平息事态,德维尔潘将于当地时间7日晚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政府的决定和郊区发展的措施。(本报特约记者吴铭发自巴黎)

  相关专题:巴黎骚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