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俄罗斯有批西方喉舌 鼓吹美价值观离间中俄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08:25 环球时报

  俄罗斯有句谚语———“谁给钱,谁就有权点歌”。这句话有时被挪作他用,“点歌者”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唱歌人”是俄罗斯的一些媒体、学者和政治势力;它们所唱的“歌”要么是对西方世界的“赞歌”,要么是俄罗斯的“悲歌”。

  “第四权力”从中央走向地方

  如果将俄罗斯的西方代言人统称为“西方吹鼓手”或“西方喉舌”的话,媒体所起的作用无疑是最明显的。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新闻理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开始推崇西方早期的自由主义新闻观。从那时起,美英等西方国家就试图掌握俄媒体的舆论导向。经过十多年的渗透,俄媒体中的西方喉舌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西方媒体在俄罗斯的分支机构。它们有的直接宣传西方思潮,培养俄罗斯的亲西方舆论,有的对俄进行负面报道、干涉其内政。在这方面,“美国政府资助的”“自由”广播电台最出格。今年7月29日,美国广播公司(ABC)电视台不顾俄方多次交涉,坚持播放了对车臣非法武装头目巴萨耶夫的采访录像。对巴萨耶夫进行采访的安德烈·巴比茨基是“自由”广播电台记者,他声称自己在被劫持的情况下,“意外”地采访到了巴萨耶夫。对此,俄方异常愤怒,俄外交部紧急召见了美国使馆的临时代办,并宣布俄所有政府部门不再与美国广播公司进行接触,不再向该公司的电视台记者发放采访许可证。

  媒体中的第二种西方喉舌是俄亲西方的集团媒体。所谓“集团媒体”是指到1997年,俄罗斯媒体基本被瓜分完毕,金融工业集团、某些政治集团(如政党)和国家三种势力分别拥有自己的媒体。其中,金融工业集团控制的媒体不仅数量大,而且实力强、影响广,被形容为可与总统、政府和议会三大权力并驾齐驱的“第四权力”。当时,俄罗斯的“第四权力”掌握在四大集团手中。它们是俄罗斯天然气集团、桥—媒体集团、罗戈瓦斯汽车集团和奥涅克西姆银行集团。这些大集团控制的媒体帝国把营利放在第二位,其首要任务是为集团的政治利益控制舆论导向,影响民众的政治情绪,左右政府决策。由于这些媒体的报道充满了政治企图,西方同行称,“俄罗斯人只能从报道的字里行间体会事实真相”。事实证明,俄罗斯的集团媒体与西方走得很近。创办桥—媒体集团的古辛斯基曾与美国《新闻周刊》联合创办了《总结》杂志,并企图利用西方投资一举控制整个俄罗斯媒体。俄罗斯天然气集团在接手俄独立电视台时,曾计划将该电视台的股票卖给美国时代华纳公司。此举迫使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通过一项议案,禁止外国资本在俄罗斯媒体中取得控股权。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主要通过俄罗斯的大集团控制俄联邦的中央级媒体。古辛斯基所创办的独立电视台、莫斯科回声广播电台,俄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部分控股的俄公共电视台都经常公开为西方说话,试图引导俄罗斯的政策走向。俄总统普京上台后严惩亲西方寡头,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则开始调整政策,将工作重点转向俄各联邦主体,着力培养地方媒体。那些缺少联邦和地方财政支持的媒体对西方提供的援助求之不得。俄学者阿列克谢·穆欣在《俄罗斯传媒帝国》一书中称,索罗斯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向地方媒体进军,主要出于这样几个原因:一是俄罗斯目前的新闻政策让那些替美国说话、反映美国立场的媒体感到空间在萎缩;二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作为俄罗斯的大城市在传媒市场中固然重要,但影响的毕竟是俄少数民众;三是通过地方传媒可以影响俄地方上的政治精英,这些精英的背后往往是那些金融工业集团;四是借助舆论力量可以煽动地方分裂主义倾向。“自由”广播电台在北高加索地区的宣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学者、政党和非政府组织中也有西方喉舌

  虽然媒体的力量很大,但在俄政府对寡头的强力打击下,这些寡头手中的很多媒体帝国相继垮塌。剩下的《新报》等与政府作对的媒体影响越来越小。西方开始有意识地让学者、政党和非政府组织“多发言”。

  知识分子是俄罗斯社会转型阶段非常特殊的一个阶层。苏联时期的专家学者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都很高,但在苏联解体后,俄知识分子发生了明显分化。除了部分学者投身商海外,大部分只能归于低收入阶层,被俄罗斯人称为“新贫民”。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部分专家学者开始与西方以及本国各种亲西方的利益集团紧密结合,成为它们的发言人,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替西方造势来牟利。在这方面,西方各国的基金会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成立于1992年的国际新闻基金会就曾大量拨款资助俄记者和学者到国外参加各类研讨会以及各种培训活动,促其形成“专业视角”,然后再通过这些人向俄公众传播新思想。美国国务院下属的美国国际发展署和卡耐基基金会在俄罗斯经营了十多年,其在培养西方喉舌方面也是成效显著。

  西方拉拢俄罗斯学者是因为他们的地位超脱,其提出的建议更容易被俄政府采纳。与此同时,西方也拉拢俄罗斯政党和非政府组织,因为它们“离政治更近”。11月8日,俄媒体就曾披露称,美国在新财政年度特意拨出400万美元,用来资助俄反对派政党和非政府组织,让它们宣扬西方民主价值观,对俄罗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俄罗斯著名学者尼科诺夫指出,国外资助的一些组织公开宣称,要在俄建立所谓的“公民社会制度”,它们的活动资金高达几亿美元。美国则借助俄前总理卡西亚诺夫组建的“民主党”等亲西方政党大肆抨击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政策,称俄民主进程正在发生倒退。

  西方喉舌在离间中俄关系时很卖力

  西方喉舌在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其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在意识形态上让俄罗斯人接受西方价值观。除此以外,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喉舌还充当了离间中俄关系的主力军。

  近年来,一些俄罗斯媒体始终站在西方国家的立场上报道中国,试图操纵俄罗斯对华舆论导向,尽管这些媒体尚未占据主流地位,但却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作用,对俄罗斯高层决策也起到了牵制作用。据俄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萨维茨基介绍,在俄罗斯,的确有人专门花钱雇人撰写反华文章,然后在俄报刊上发表。这些“订货者”包括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在莫斯科的分支机构和某些西方国家驻俄罗斯基金会的分支机构。纵观最近五年俄媒体的涉华报道,确实能看出背后有人操纵,因为这些报道绝大多数都围绕着以下四个主题:一是散布“中国扩张论”。一名俄罗斯学者曾表示,中国通过跨国婚姻同化俄远东居民,早晚有一天,远东将通过公民投票的方式并入中国。近年来,连俄较有影响的大报也都炒作过“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对此,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和民族研究所所长拉林分析说:“旨在组织反对中国向俄远东扩张的运动不单是由地方发起的,还有其他政治势力插手。”它们大体可分为两种人。一种人是想借此取悦政府中的“西方派”,捞取政治资本。另一种人是想以此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回避自己在辖区内的无能。二是炒作“劣质商品论”。三是将中国描述成颇具“侵略性”的国家,大肆介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冲突”。四是将一个蓬勃向上的中国描绘成停滞不前的国家。俄个别媒体甚至让广大读者站在1969年珍宝岛武装冲突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所发生的一切积极变化。例如,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加强,一些西方喉舌公开在《独立报》等媒体上宣扬俄罗斯宁可成为美国的小伙伴,也不充当中国的仆从,试图以此激发俄高层对中国发展的担心,从而离间中俄关系。

  俄政府夺回舆论主导权

  普京自2000年执政后,就意识到西方喉舌的负面影响,开始着手掌控舆论主导权。首先,俄方整肃媒体。一方面在政策上向国有媒体倾斜,另一方面收回寡头在媒体中的股份。比如迫使古辛斯基的桥—媒体集团让出独立电视台的部分股份、让出领导权,进而摧毁了古辛斯基的媒体帝国;2001年底,俄政府又把别列佐夫斯基的TB—6电视台作为整肃对象。此外,对一些在俄享有特权却总是对俄恶意进行负面报道的媒体,俄方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手段。普京总统甚至亲自签署总统令废除这些媒体享有的优惠政策。其次,严管亲西方政党和非政府组织。俄法律不允许政党接受外国资助,这实际上断绝了亲西方政党接受西方政治献金的可能。俄方今年还对《政党法》进行修改,实际上是要缩小亲西方政党的政治空间,使其在俄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下降。第三,收拢学术力量和非政府组织。面对西方收买俄专家学者和非政府组织的猛烈攻势,俄国家杜马在11月中旬表决通过的2006财政年度预算中特意拨出5亿卢布,用于支持俄国内民主和俄境外国家的民主,其用意正是参照西方利用金钱铺路打造亲西方喉舌的模式,建立起一支可以扼守俄式民主价值观的宣传力量,引导俄民主进程按照政府设想的轨道发展。

  分析人士指出,俄罗斯之所以存在很多西方喉舌,是因为该国横跨欧亚两大洲,同时受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影响。但俄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时间长,而且是主动的,受东方文化影响时间短,而且是被动的,所以俄罗斯人更容易接受西方人的文化和观点。当这种民族特性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俄罗斯人才产生了一种防范心理。▲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28日第十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