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新总统首次出访到中国 认为国民应会说汉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08:25 环球时报 | |||||||||||
郝利锋摄 本报驻蒙古特派记者霍文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蒙古国总统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11月27日下午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7天的国事访问。一周前他还在豪华蒙古包中接见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元首美国总统布什,一周后又来到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访问,这个与中国有着4676公里边界线的国家一下子成了令人瞩目的地方。 访华前,恩赫巴亚尔总统接受了本报记者与新华社及其他4家外国媒体记者的联合采访。 恩赫巴亚尔今年47岁,毕业于莫斯科高尔基文学院,历任蒙古文化部长、总理、大呼拉尔主席(议长)、总统等职务。他为人随和,没有架子。恩赫巴亚尔对蒙中政治稳定发展和经贸合作不断扩大表示满意,强调蒙古把发展对华关系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方针之一。恩赫巴亚尔在谈到教育合作时说,蒙古每年有几百名大学生到中国留学,掌握了知识,这是件好事。他认为,深化发展两国关系是正确的。 本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对蒙古进行了4个小时的短暂访问。分析人士认为,蒙古总统在布什访蒙一周后访问中国,明年上半年还计划访问俄罗斯,这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发出一个重要信息,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蒙古将继续奉行“等距离”、“多支点”、“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恩赫巴亚尔今年6月就任总统后,将中国作为正式访问的第一个国家,说明蒙古重视蒙中关系。 恩赫巴亚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蒙古公民最少应会3门外语,包括两个邻国的语言———汉语和俄语,如果再精通英语,蒙古将很容易发展起来。因为用汉语和俄语可以和两大邻国交往,用英语和其他国家交往。”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28日第三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