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日本远洋航线防护要扩至1000海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17:43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牧野

  日本海洋战略话题走热,无论是政界还是学术界,甚至是普通民众,都在关注海洋战略问题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据媒体报道,近日日本民主党党首前原诚司在美国访问时披
露,该党已向政府提交一份有关外交政策的蓝图,主张自卫队应“扩大远洋航线防护,在1000海里外有保护责任”。舆论指出,这份蓝图完全是为“修宪”造势的“烟幕弹”,实际上,近年日本海上自卫队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一直在加紧推进由近海到远洋的转型,其实质就是建设扩张型海上武装力量。

  日想控制西南和北太平洋航线

  日本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海上邻国,其海洋战略与

中日关系的走向和中国的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当前,中日之间在
钓鱼岛
主权归属、大陆架及海洋专属经济区划界等问题上分歧严重。因此,日重要政党提出争取“1000海里外保护权”对中国有战略影响。

  从深层次看,争夺集中在中日海上交通线上,这也是日本想获得“远洋航线防护和1000海里外保护权”的主要原因。日前对日本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有两条:一条是西南航线,从冲绳群岛和台湾两侧海域,经南中国海,在马六甲海峡与连接西欧和亚太的欧亚航线衔接;一条是北太平洋航线,从日本东海岸,经北太平洋,至北美,与连接亚洲和北美的国际贸易航路重叠。可以说,这两条海上交通线对中国、日本及其他亚洲国家同样至关重要,中日在该问题上的潜在矛盾显而易见,日本想争取“1000海里外保护权”有控制这两条航线的目的。

  从“岛国”走向“新海洋国家”

  近年,日本社会出现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就是海洋战略研究疯狂走热,无论是政界还是学术界,甚至是普通民众,都在关注海洋战略问题。在政府和财界的支持下,日本学术界已推出数十部专著和大批研究报告。同时,“海洋国家日本”“海上生命线”等字句频繁出现在日本各种媒体中,民众对海洋问题的关切空前高涨。

  但纵观日本海洋战略研究,不难发现一个值得警惕的动向,就是研究成果几乎清一色地透着浓厚的扩张色彩。大家最关注海上生命线的安全和如何在岛屿、海域争端中占据优势,却鲜有人谈及如何和平开发海洋资源和加强与邻国合作问题。比如,日本前首相中曾康弘在《海洋国家—日本的大战略》中提出,日本应“让海洋力量走向世界,抢占海上竞争主动”。

  军事专家指出,日本传统的海洋战略主张:“日本的未来取决于海洋,海洋的关键是制海权,而制海权的关键在于海军的强大,海军战略的关键是通过舰队决战击溃敌方。”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日本以海军扩张为依托,将邻国一次次拖进战争。当前,日本谋求从“岛国”走向“海洋国家”,而“海洋国家”表达的介入、干涉、走出去等强烈愿望,说到底就是一种扩张意识,这与其传统海洋军事战略如出一辙。

  海上自卫队“精兵外洋化”

  学界在海洋战略研究中的共识必然反映在日本的海洋政策中,这一点,我们从日本政府在海洋问题的表现上,也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海上自卫队的转型,这也是日本新型海洋战略的核心。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近年来,在海洋扩张战略的推动下,日本通过所谓“补充条文”逐步架空和平宪法,加紧海上自卫队的“精兵外洋化”建设,即通过打造强大海军,执行“走出去”的战略。

  舰艇排水量的大型化、舰艇功能的综合化和海军建设的科学化,是近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建设的主要特点。目前,作为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之一,日本海上自卫队扫雷能力居世界前列,反潜能力居世界第一位,舰队总吨位居世界第六位,主要水面作战舰艇吨位居世界第四位。它拥有各型战舰近170艘,各种飞机近200架。其中,“亲潮”级潜艇、“金刚”级导弹驱逐舰和“大隅”级运输登陆舰更是世界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高度重视舰队部署的科学化。比如,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每个舰队都部署了“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形成了完整的反潜、防空、舰对舰打击力量。这种舰队均衡部署的思想,大大提高了海军的综合防护和远洋作战能力。

  面对日本急剧膨胀的海洋扩张态势,专家认为,中国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因势利导地采取相应对策:明确提出自己的海洋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包括日本的海上合作,构筑有吸引力的互动平台。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支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海上力量,这既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之必需,也是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保护海上航线安全的需要。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