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首届东亚峰会专题 > 正文

国际先驱导报评论:东亚峰会应量体裁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4:08 国际先驱导报

  本报讯 (作者 程亚文) 对东亚地区来说,与其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不如转而求取“渐进的地区主义”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首届东亚峰会于本月14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围绕这场盛会,近段时间有关国家的外交角逐,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所有的纷争与歧见,从目前来看主要集中于了两个问题:一是东亚共同体的地理定位;二是谁来主导东亚。

  泛东亚化

  中国认为东亚峰会应由东盟组织来主导,而且需要在“10+3”框架的基础上来进行东亚共同体想像。日本在参加峰会之前,则在大谈日本可以在亚洲起到“经验领袖”作用,言外之意是日本最有资格来领导东亚。同时致力于让东亚区域外其他国家一同与会,日本以扩大版的东亚峰会,虚化“10+3”机制和主导东亚峰会的意图呼之欲出。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俄罗斯等国,也都跃跃欲试,急欲走上这一新平台。

  鉴于已有传统上不属于东亚区域的国家一同与会,首届东亚峰会实际上已不是单纯东亚人的峰会,而在“泛东亚化”。在这种情况下,目前东亚峰会的架构,是否适合于东亚的未来发展,令人大打疑问。从欧盟的经验看,一个地区性组织如果扩展太快,则容易降低共同体内聚力,削弱其原有功能。东亚世界自1997年以来建立的东盟加中日韩“10+3”对话机制,本来就已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现在再加上在历史与文化传统上不同的国家进来,无疑会使东亚经济、政治整合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开放”之争

  扩大版的东亚峰会,可能会与其原初设想背道而驰。举办东亚峰会的主要目的,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使东亚国家通过区域整合,增强抵御全球化风险的能力。在其早期设计者——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1991年提出此建议的时候,其考虑之一,就是为了让东亚国家在处理内外问题时,更小程度受到外部世界的牵制。但东亚峰会如今成为现实后,却在“开放的地区主义”理念引诱下,旁涉了历史与文化传统比本地区内部更加不同的其他国家。这种面向东亚之外国家的“开放”,所建立起来的组织与机制,与本已存在的APEC会议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从欧洲一体化的经历可以看出,地区整合需要在地理范围上谨慎推进。“开放的地区主义”并不是无条件、无原则、无限度的。欧盟发展至今,没有吸收亚洲国家进入;美洲自由贸易区发展至今,也没有吸收欧洲国家进入。一个吸收了亚洲国家的欧盟还是欧盟吗?一个吸收了欧洲国家的美洲自由贸易区还是美洲经济圈吗?但我们不能说,一个只局限于欧洲的欧盟,和一个只局限于美洲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就不是开放的。一方面,欧盟和美洲自由贸易区可以以整体的形式与之外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另外一方面,在欧洲和美洲世界内部,还可以设计出其他形式的组织,来满足打破地理界限的“开放”性要求。比如,对世界经济影响重大的七国集团,就横跨了大西洋两岸,对欧洲、美洲都有着开放性。

  重在提高质量

  笔者并不赞成在所有涉及东亚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安全组织与机制中,都将东亚之外的国家排除在外,相反,大部分这样的组织与机制,都应对之外世界保持开放性。但是,笔者同样不赞成所有涉及东亚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安全组织,都要对之外世界开放。原因在于,目前在东亚区域,还没有有效形成如欧盟、美洲自由贸易区那样单纯只由本区域国家参与的一体化组织与机制。在自身主体性尚未彰明、本区域国家不能自我决定内部事务的情况下,这样一种“开放的地区主义”,实际上所起到的,是将地区主义在东亚“封闭”的结果。

  有鉴于此,对于东亚地区来说,与其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不如转而求取“渐进的地区主义”。一个囊括了东亚区域之外国家、并且不以“10+3”为主干的东亚峰会,对东亚来说不是一件合适的衣裳。从其未来发展来说,东亚峰会不可避免要吸收非东亚国家以观察员甚至正式成员的身份来参与,但是,现在还明显不到时候。在21世纪初的这个时刻,东亚峰会并不宜去做加法,而要想方设法控制规模,提高质量。

  相关专题:首届东亚峰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