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问题外交角力需要灵活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9:30 解放日报 | |||||||||
本月20日至21日,伊朗高官穿梭于莫斯科和布鲁塞尔,同时展开两线外交,为避免将核问题报告安理会作最后的斡旋努力。欧盟方面认为,伊朗外长穆塔基20日的到访可谓“无果而终”。而对莫斯科会谈,俄罗斯媒体也给予“未达成实质性进展”的评价。但伊朗方面却高调表态认为会谈是积极的。有分析认为,伊朗频繁的外交举动实质是希望通过谈判缓解压力,争取时间,以避免事态恶化。
由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副秘书阿里·侯赛尼·塔什率领的代表团20日抵达莫斯科,与俄罗斯官员举行了两天会谈。刚结束莫斯科之行,侯赛尼·塔什即对媒体称,此次会谈是“积极和建设性的”,双方已经就俄方提议的基本框架和原则达成了初步一致,并且准备继续通过磋商来进一步取得共识。而俄罗斯方面显得相当低调,俄外长拉夫罗夫仅对会谈结果表示了“审慎的乐观”,并表示在谈判全部结束前还不能以“失败或是成功来评价”。俄原子能署署长基里延科将于23日访问德黑兰,继续同伊方进行磋商。 与此同时,伊朗与欧盟的会谈也呈胶着状态。伊朗外交部长穆塔基20日在与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会谈前放出风声,伊朗愿在核燃料生产问题上作出让步,并愿意考虑俄罗斯的建议,但另一方面却又再次坚持表示伊朗核研究必须继续。而索拉纳在会谈后表示失望,认为伊朗方面根本立场没有改变。 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认为,目前形势对伊朗而言非常严峻,国际原子能机构2月4日通过的决议如一把剑高悬在伊朗头上。据悉,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正在起草报告,如伊朗在3月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开会前还未改变立场,报告将提交会议讨论并最终上报安理会。随着时限临近,伊朗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虽然伊朗领导人曾多次表示强硬立场,但从它近期的外交举动看,实际是希望通过谈判缓解压力。伊朗目前仍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它不希望将事情闹到安理会,冒被制裁甚至军事打击之险,但另一方面它也不愿放弃底线———自主发展核技术。因此,它唯有以拖待变:紧紧抓住俄罗斯建议这一机会,表示愿意考虑,但又提出条件以保证自己的底线,其中包括留一部分核研究设施在伊朗境内以及派遣伊朗技术人员参与在俄的铀浓缩项目等。而在同欧盟的斡旋中,伊朗既不时作出让步姿态,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冲突,但又明确表示不可能放弃已经完成的铀转换技术和刚刚恢复的铀浓缩项目。伊朗希望利用这最后的期限争取俄、中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避免核问题被提交安理会。 俄罗斯的低调显示其对外交斡旋的难度有充分的认识,不过它也表示伊核问题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解决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欧盟则步步进逼,称伊朗政府如不改变立场,“应该知道3月6日会发生什么”。这场“外交角力”要想取得突破,看来还需各方拿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活性。 本报记者 钱斐 相关专题:伊朗重启核燃料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