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关注北方沙尘天气复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21:40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樊曦 王欲鸣 王丽)中国气象局发布信息,3月9至11日中国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这引起了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沙尘暴研究治理促进会主席陈寿朋的关注。 陈寿朋说,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最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以及人为的过度开发等原因,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草原沙化现象严重,沙尘天气频频发生
过去5年,内蒙古共投入170多亿元治理生态,并加强退耕还草还林及实行禁牧、轮牧、休牧等政策,这片占中国国土面积八分之一的区域生态环境在逐渐改善。与此相应,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也开始出现净减少,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现在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 然而,陈寿朋坦言,过去人们因饱尝生态灾难而绷紧的“生态弦”似乎又有放松的迹象。许多地方虽然禁牧五六年了,但不难发现绿色的草场上仍不时有偷牧的羊群出没,个别偷牧严重的地区羊群甚至是成群出没于禁牧的草地上。 “中国的防沙治沙已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的阶段。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很大。过度依赖生态资源状况也难以根本改变,这些都会增加相持阶段的变数。”陈寿朋说。 在曾经水草丰美的锡林郭勒草原,如今因为非法采矿、工厂排污等人为的破坏造成2800万亩草场沙化。在黄河首曲、三江源头,以及甘肃民勤、青藏高原等地,沙化土地仍呈扩展之势。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各类治沙工程已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237万公顷,有13%的沙化土地已得到初步治理。然而,许多生态恶化地区社会发展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面临巨大的人口和经济增长压力。治理工作如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复归旧态,甚至前功尽弃。陈寿朋说,防沙治沙、减少沙尘暴还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蒙古高原和中亚各国的沙尘暴不仅危害到蒙古、中国,也影响到近邻韩国和日本,甚至更远的地区。在过去几年,各国已经开始合作。中国在境内设置了5个观测站对沙尘暴进行连续监测,去年这些数据开始用于沙尘暴的分析研究。蒙古则成立了沙尘暴研究治理促进会,与中国共同治理沙尘暴。每年,一些韩国和日本的有识之士还自费到内蒙古植树。 陈寿朋特地把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风沙源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一句话用笔勾了出来。他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现这样的情景就是我的理想。”(完)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