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海关重罚假名牌发现就罚500欧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18:35 环球时报 | |||||||||
环球时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魏有名 4月18日一早,很多关注新闻的国人都注意到这样一则消息:“欧洲海关要检查外国入境者是否穿着携带假名牌产品。特别是法国,有关规定更严,如发现有人带假名牌,轻则没收,重则罚款,最高金额达30万欧元。”看着这个消息,不少人产生了疑惑,为什么穿假名牌要受罚?出台这个规定有什么背景?有些人甚至想,“五一”黄金周还去不去欧洲旅游
每年损失3万个岗位 法国是时尚之都,名牌产品吸引世人目光。但高昂的价格并非人人都敢问津,有人趁机做起了仿造名牌的买卖。 假货自然和真货不同,质量、外观都有差别,经过专门培训的人一眼就能辨别真伪。据悉,一件法国名牌产品(包括服装、鞋、香水和包等)的假冒产品将被罚500欧元,如果携带数量达10件以上,可能被罚30万欧元。法国财经部4月初发布消息说,全球假冒产品贸易额占国际贸易总额的近10%,法国每年因假冒产品损失3万个工作岗位,这些都表明:假名牌严重损害了经济发展。 维护自己的利益,法国人看法比较一致,他们认为保护知识产权是市场有序竞争的重要一环。记者住在巴黎,经常能见到某地海关查获多少假冒产品或走私香烟等的消息。法国财经部、国家知识产权研究所和全国反假委员会还动员民众,发起“狠狠打击假冒产品”的运动。 三手堵截假冒产品 2004年,法国就开始大规模打击假冒产品了。当局修改了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进口、储存非法改制他人产品的行为均属犯罪,并成立了由海关、警察、企业和消费者等组成的机构。该机构随即对各行业展开了1200多次检查。 打击假冒产品,主要从三方面下手:一是检查供应链末端,即市场销售的产品;二是切断供应渠道,检查运输环节;三是斩草除根,从生产源上杜绝假冒产品。法国还通过欧盟要求那些假冒产品生产猖獗的国家加大打击力度,取缔假冒产品生产源,保护知识产权。 打假并非针对中国 欧洲各国向中国游客开放,去法国的人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在法国的消费水平也与日俱增,著名商场里的名牌产品销售额经常翻番。然而,中国游客的增加,既让法国人兴奋又令当局担忧:喜的是,消费能推动经济发展;怕的是,非法移民增多以及有人带假冒产品冲击法国市场。 记者发现,每当从中国出发的航班抵达法国戴高乐国际机场时,离客机不远的走廊(起初是在机舱口)里就会出现数名警察,他们要求中国乘客一一出示护照,仔细查看签证后才放行。乘客领完行李,走出机场,门口的海关人员还要抽查,把看上去“不顺眼的”叫到一边,先问有无违禁品,然后翻箱检查。 其实,海关打假并非针对中国。但一些法国人说,中国虽然加大了打假力度,但效果还不尽如人意,这使中国人成了海关检查的重点之一。记者认为,“五一”期间中国游客赴法除了不要穿着、携带假冒名牌产品外,还要留意法国海关的一些规定。比如,香烟在法国每盒平均5欧元,税高价贵,入关时每人只能带一条,超标者要受罚;在法国购买能退税的产品后,离境时不要托运退税商品,因为入关后、登机前海关人员还要抽查,以防退税后有人将商品留在法国倒卖。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