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地震幸存者自述:天灾不断逼迫民众自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02:28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赵何娟发自上海 “恐惧现在也没有消停,我甚至都不敢洗澡。” 回忆起几天前的地震,托马斯(Thomas)仍感觉是场梦。虽已不是第一次死里逃生,但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电话采访时,他的声音仍然有些颤抖,“早上5点43分,当大家仍处
作为印尼Y ogyakarta 市一名大学生,他又一次看到天灾带来的惨状。 托马斯见证了2004年海啸过后重建的艰难,海啸过后,人们都害怕住在海边,于是大家都拼命地往高地上迁移,政府并没有对此作良好的疏通与引导,所有的人都在按自己猜想的方式行动。这造成了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很多人也在这种人为灾害中丧生。 这令他很担忧此次地震后的重建。 托马斯说,由于地震将引发海啸的传闻,所有人都认为海啸将会再次发生,“其实我们很需要政府向我们解释,到底什么是海啸,但是从来没有解释过。” 令他更失望的是,政府救助人员直到当天中午1点才开始零星出现,而且地震发生后,由于断水、断电,很多人开始毫无秩序地抢用有限资源,政府也没有出面组织并协调,直到当地一些非政府组织(NGO)以及一些志愿者自发组织营救行动,才能勉强维持秩序。 地震之后,当地成立了紧急援助中心,为有困难或者需要的当地人,或者外地想了解当地亲朋情况的人24小时提供信息服务,但该中心并非由政府组办,而是由当地Gajahmada大学的一些学生组织。Gajahmada大学最先发起了“挽救同学生命”的行动,随后这场行动也发展为“挽救每一个生命”。 每次灾难以后,大学学生都是本地援助人员的主力。托马斯这次也很快加入了这次行动,他说,他的工作主要是后勤援助,也就是需要联系各种物资援助,让他高兴的是,工作第一天便收到了来自中国一个慈善团体的援助资金,有13000000印尼卢比(约合1406美元),他用来购买了5盒面、10个帐篷、10床地毯,“这些东西显得是如此的珍贵。” 地震后第二天,印尼全国各地的一些年轻人还自发组成了一支救援队,赶赴Yogyakarta进行救援服务,埃芙(Evy)就是其中的一名,她是印尼一个天主教堂的义工。埃芙告诉记者,已经有近百名像她这样的志愿者到了Yogyakarta,还将会有人陆续到达。 然而,这些多是自发行为,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客观上也给全面营救工作增加了另一些难度。 尤其是交通问题,记者从援助中心了解到,现在Yogyakarta的交通仍然乱成一团,救援的进展很缓慢。例如Parangtritis街,已经连续两天严重交通拥堵,车辆甚至寸步难行,因此,援助中心建议,输送救援物资的车辆应以另外的途径进入该地区。 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的营救行动还很有限,有近一半地区救援人员都还未到达,例如Bambanglipuro village、Turi等地,那里的灾民都还没有得到任何救助,连死亡数字也无法统计,因为当地的交通实在是非常闭塞,而且道路布满了碎石与垃圾。 埃芙说,政府的营救组织行动显然是不力的,在Ngrukem地区的一些镇,营救人员都还没有到达,光靠志愿者的行动是远远不够的。 相关专题:印尼爪哇岛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