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调查表明美国形象继续恶化 布什得分为元首最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23:34 环球时报
调查表明美国形象继续恶化布什得分为元首最低

休斯(左)是最受布什信赖的政治顾问之一,去年她被认命为副国务卿,专门负责美国形象再造工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美国在最近3年为伊拉克和中东的“民主”牺牲了2500名士兵。这个牺牲对美国、对世界都极不寻常,阿拉伯国家为什么就不领这个情呢?还有欧洲国家,屁股怎么也都坐歪了?皮尤调查中心日前公布的调查表明,美国和美国人的形象在海外继续恶化,总统布什的得分在各国元首中最低,美国甚至被看作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这样的结果让很多美国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憋气,各种议论频现于媒体:究竟是美国还是世界出了问题?

  皮尤报告掀起反思潮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黄靖博士对本报记者说,他个人认为,“任何受过教育的美国人都不会对这个调查结果感到吃惊”。他说,美国人都知道,美国的外交政策出了问题,这必然导致国际声望下降,“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自皮尤的报告公布后,美国上下“吃惊”的声音还是不少。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卡罗瑟斯在参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时就忧心忡忡地说,美国曾经是民主的象征,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民主的模范,但今天这种地位却遭到“严重损害”,许多国家都对美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烈抵制”。原因是什么呢?美国未能把自己的房子“打扫干净”,却一再自我标榜为“山巅之城”,给世界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外交关系委员会网站上还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哀叹白宫花在改善国家形象上的钱都打了水漂,呼吁政府重新审视在中东的外交投资。《国际先驱论坛报》指出,接受皮尤调查的美国人只有3/4知道阿布格莱布虐囚丑闻,而欧洲人和日本人有9/10知道此事,美国人应感到羞愧。《今日美国报》则批评美军在关塔那摩的虐囚行为,认为它导致了美国海外形象继续恶化,并说这地方已经成为“美国人行为的标志”,从而激起更多恐怖分子复仇的怒火。

  著名学者玛撒·贝耶斯也在美国权威的人文杂志《威尔逊季刊》上发表文章批评说,美国大量向国外出口“低俗无聊”的流行文化,对美国形象造成了损害。贝耶斯认为,“大众文化不再是美国的秘密武器”,相反已经变成了一场“大海啸”,接触到它的外国人很多都有“即将被吞没”的感觉!美国著名企业战略家库恩博士则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了美国为什么不受欢迎。他说,追求独立、渴望群体和国家的尊严是人性的要求,哪怕这一要求对身体有害也不放弃。美国人没有意识到这一人性的要求,老是希望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于人,最后的结果是,“酒精变成了毒药”。

  美国独立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朱莉亚·斯维格最近出版了新书《友方炮火——在反美世纪失旧交结新仇》,书中断言:“如果说20世纪是美国世纪的话,21世纪将是反美国的世纪。”斯维格把全球反美的原因归结为五点:第一,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遭人嫉妒。第二,美国滥用超级大国的权力,在国际上推行单边主义和美国至上主义,这包括发动伊拉克战争、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不签署《京都议定书》等,得罪了许多自己的盟友。第三,经济全球化并没有给贫困人口带来预想中的实惠,世界财富分配的差距依然巨大,美国作为龙头老大会受到批评。第四,在向世界推广民主和自由的问题上搞双重标准,给许多国家带来巨大灾难。第五,美国的思维方式有问题,没有换位思维的习惯,因此产生了这样巨大的反差:美国自我感觉良好,但别的国家对美国抱怨连天。

  国家形象拖累美国人

  曾几何时,美国在世界上是一个相当受欢迎的国家。一战结束后,美国摆脱孤立主义传统,以新兴大国的身份亮相于国际舞台。随着美国在二战中带领盟国打败法西斯,并通过马歇尔计划拯救了西欧,美国的海外形象如日中天。冷战期间,虽然在苏联阵营美国形象黯淡,但在西方阵营美国是当之无愧的领袖。上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的惨败让美国的国际形象第一次出现了急剧下滑。到冷战结束,特别是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的国际形象重新反弹,连独联体和东欧一些国家都转而追随美国。但是惊心动魄的“9·11”改变了历史。随着美国先后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美国的国际形象就像越战期间一样再次一落千丈。

  美国形象的褪色正在影响每个美国人的生活。对此感受最直接的莫过于在海外的美国人。如今,在阿拉伯国家的美国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收到过美国政府的警告,要他们尽量避免独自外出和与当地人广泛接触,以免发生不测,这在10年前是匪夷所思的。在记者工作过的约旦,美国驻当地大使馆似乎更像一个军事基地,方圆数百米之内不允许有任何建筑物,令使馆保安有良好的视线,避免恐怖分子偷偷潜入。在使馆墙外,还挖有4米宽的水沟,只有两座吊桥与外界相连,并有美国和约旦的军事人员重兵把守,甚至动用了坦克、装甲车巡逻。生活在黎巴嫩的美国外交人员更为谨慎,他们很少外出,不是不想,而是根据规定每出去一个人,就要有4名保安陪同,前呼后拥的场面让他们不自在。

  外交官尚且如此,其他在当地的美国人就更不必说。每周六,在安曼的美国学校都有一场篮球赛,那是当地美国人一周唯一的消遣娱乐项目,经常是爸爸上场打球,妈妈带着孩子们在场下加油助威。尽管比赛很热闹,但此时美国学校周围戒备森严,周围街道禁止普通车辆靠近,当地人都不能进入学校。一位美国朋友曾以羡慕的口吻对记者说,看到过中国人和当地人一起赛球,这是他们从未想过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背着旅行包,自由自在地走在当地的大街小巷里,体验真正的阿拉伯民风。

  美国人从未面临过这样窘迫的境地:不能随时随地地说自己是美国人;在德国举行的本届世界杯足球赛上,美国队是唯一没有在其乘坐的大巴上写上国名的队伍。不解“他们为什么那么恨我们”的美国人,发现自己正在为政府的某种政策付出代价:他们不像以前那样自由,那样安全,那样自豪了。

  从政府层面来说,代价同样巨大。斯维格在接受《华盛顿观察》采访时说,在20世纪美国获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即当世界各国对美国的意图存有疑问的时候,大家宁愿相信美国的善意,“但现在美国正在失去这种信任”。“如果美国听任全球反美思潮沉淀成一种思维定式,在新一代人中播下愤怒和怀疑的种子,以后即便美国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推广善意的外交政策,也没有人相信,这对美国的安全和世界的安全都不利。”

  改变形象不是换衣服

  面对摇摇欲坠的美国形象,布什政府表面从容实则心急如焚。这从财政上看得很清楚。2007财政年度,美国政府用于以公众外交为主的国际事务方面的预算为351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1.2%,达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高峰,也是政府各项开支中增幅最大的,这个数额还不包括对伊拉克的投入。这对财政吃紧的布什政府来说颇为不易。

  布什去年还专门任命了心腹干将卡伦·休斯为国务院负责公共外交的副国务卿,全权负责美国形象再造工程。据报道,上任一年来,休斯马不停蹄地几乎跑遍了全世界,一会儿到非洲的贫民窟访贫问苦,一会儿到中东的电视台接受采访,还改善了与“半岛”电视台的关系,目的就是要“与世界展开对话”,修补残破的美国形象。美国在中东花的力气最大,不但建立了用波斯语广播的法达电台,专门针对伊朗听众,还在中东出版了一份阿拉伯语杂志《喂》,目前虽已关闭但其网络版却日益壮大。

  外界注意到,虽然外交政策没有实质改变,但美国政府各级官员开始注意在国际问题上表态的用词。布什上个月在白宫与到访的英国首相布莱尔举行了联合记者招待会,破天荒地坦率承认,驻伊美军在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囚丑闻是美国在伊拉克犯下的“最大错误”。6月16日,美国国防部也终于公布了一份报告,公开承认美军的确曾“错误对待囚犯”。国务卿赖斯最近出访欧洲时,对盟友说话客气多了;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日前在新加坡发表公开讲话时,也明显不再像过去那样咄咄逼人。

  然而,尽管美国政府为形象工程花了不少银子,费了不少心血,但这一切都效果有限。目前,接受美国外援最多的前十个国家和地区,比如埃及、阿富汗、伊拉克等,恰恰是美国的形象在不断下跌的地方。黄靖说,这是因为美国政府“尽管对枝叶进行了小修小补,但躯干还是歪的。美国并没有洗心革面,只是换了一件衣服而已”。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形象的下跌也与这个国家越来越内向,美国国内的保守主义越来越得势有很大关系。据记者了解,有些美国人在得知皮尤的调查结果后还挺高兴,认为美国形象恶化是件好事,可以给美国政府一个教训,让它明白一个道理:今后不要在那些不愿意接受美国帮助的外国人身上白白浪费资源了。看来,要改善美国的海外形象,对外要改变单边主义,对内则要防止孤立主义思潮的回流。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唐勇 本报记者 丁刚 本报驻黎巴嫩特约记者 高原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