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唐山大地震30周年专题 > 正文

科技随笔:大地震留下的课题与教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10:25 新华网

  新华网洛杉矶7月27日电 (记者 陈勇)一百年前,里氏7.8级大地震将“西部淘金热”中兴旺起来的美国旧金山市夷为平地;三十年前,另一场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唐山市,导致数十万居民遇难。

  如今这两座城市都再次从废墟中崛起,但是大地震留下的教训与课题,却值得人们长期铭记。特别是在科技进步迅速的今天,“准确预报地震”仍然是地震学者需要不懈努力
解决的课题。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研究中心介绍说,旧金山大地震催生了现代地震科学,如今科学家已能监测贯穿加利福尼亚州南北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在一场地震发生几分钟后就能模拟出断层运动的三维图像。

  但即便在地震研究发达的美国,至今科学家也只能根据历史数据制作的数学模型,预测未来几十年到数百年间一定强度地震发生的概率有多大。科学家们承认,他们对地震发生的机理认识还有限,不能提供准确的预报。所以,位于旧金山的美国地质勘探局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有句口号,就是:“每天都是地震期。”

  地震难以预测,但给人类带来的损害却可以控制。就以旧金山为例,百年前,这座城市还不知道如何让房屋抗震,如何震后自救。如今,美国旧金山、洛杉矶和圣迭戈等地震带城市,所有建筑物的修建都遵照了特殊的抗震规范。漫步在这些以发达著称的城市中,人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民居和普通商业建筑都是四层以下、用轻薄木料建造的低层建筑。而作为现代城市象征的高层建筑,一般都集中在金融区,也都遵照抗震规范建造。

  万一地震发生,如何尽量减少公众伤亡、及时疏散、分配饮水和食物、扑灭火灾、维持秩序?在这一领域,科学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研究人员就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手段设计和优化了救灾方案。按照他们的预计,在旧金山这样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一旦发生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可以将遇难者人数控制在2000人左右。

  旧金山大地震以来的一个世纪,加州的地震带再没有发生过导致重大伤亡的地震,在这一背景下,公众的防灾意识逐渐淡漠。旧金山大地震百年纪念之际,当地媒体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旧金山湾区居民中只有约20%的人知道地震时应该如何避险,真正做好物质和心理准备的人还不到8%。

  今年早些时候旧金山市政官员也承认,对于这座地震带上的城市,灾难的阴影始终存在,但如何让公众长期做好防灾准备、在物质和心理上构筑“抗震墙”,可能还是一个重大课题。(完)

  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有24万人死亡,但这一数字的“解密”却在三年之后。作为这篇“迟到新闻”的记者,原新华社副总编辑徐学江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7月27日,新华社播发通稿《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是如何披露的?》,介绍了这条“迟到新闻”被披露的来龙去脉。

  近年来,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频频遭受水灾、地震、

海啸和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印尼政府决定加大防范和克服天灾的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

  相关专题:唐山大地震3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