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组织五年之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18:26 《环球》杂志 | |||||||||
“911”事件后五年来,虽然美英为首的联军颠覆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但恐怖主义恰恰在被联军占领的伊拉克重起炉灶,兴风作浪。即便是近期美军成功铲除了伊拉克“基地”组织头领扎卡维,但在伊恐怖势力仍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甚至重新积蓄力量,伺机反扑。 “基地”组织五年之变
《环球》杂志驻巴格达记者/闫岩 命系“基地”组织 可以这样说,伊拉克的“基地”组织是约旦人扎卡维40年生命里唯一经营的事业,从生活底层的浪荡青年到身陷囹圄的狱囚,从意气风发的圣战追随者、执行者到恐怖主义的“巨擘”,伊拉克“基地”分支从酝酿到成立,从活跃到名噪一时,恰恰见证了扎卡维个人的生命历程和思想蜕化的轨迹。 在上世纪90年代苏联入侵之后的阿富汗,扎卡维通过武装训练和与本拉丹的沟通,完成了自己行为和思想上对于“基地”的效忠。2000年伊拉克“基地”的前身“统一圣战组织”便在阿富汗赫拉特附近的一所伊斯兰军事训练营诞生了,之后该组织的活动迅速从约旦蔓延到其他国家,并与“基地”组织血脉相连。 随着美军进驻阿富汗和塔利班政权的垮台,该组织转移至美军占领的伊拉克,与当地的反美武装、社会复兴党残余和逊尼派穆斯林极端分子结盟,专门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占领军和伊拉克当局及其拥护者,统一和圣战的标识在保持宗教至上的原则下,带有更为鲜明强烈的输出意识形态特征。 伊拉克特殊的时代环境和宗教背景造就了伊拉克“基地”组织,也成就了扎卡维:美国的占领、武装组织的林立、安全局势的风雨飘摇、国家机器的软弱无力,都为其恐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天然优质的土壤,战后的伊拉克随之成为“基地”组织自“911”之后推广、行销其全球战略的主要舞台。 “基地”组织祭出新战略 由于伊拉克“基地”组织在美军进驻以后常常有惊人之举,包括联合国巴格达办公室自杀式袭击、伊玛目阿里清真寺爆炸,重大的伤亡数字以及其巨大的辐射波及效应,使得该组织在国际恐怖主义网络中的知名度飙升,也立刻获得了众多恐怖资助者的青睐。来自境外的资金源源不绝,这甚至让躲在深山的本拉丹也艳羡不已。 2005年,伊拉克“基地”分支加入了由6个武装组织构成的“圣战者协商委员会”,名正言顺地成为当地反美武装中的一支合法力量。更重要的是,这套以教派形式构建的组织系统和圣战输出的意识形态获得了穆斯林极端分子的认同,扎卡维宣扬惩罚美国人、“十字军”(西方基督教国家)和被认为是“叛徒”的伊什叶派政府,这成为用来解释所有袭击原因的基本思想。 在行动方式手法上,伊拉克“基地”组织往往无所不用其极,其中包括人体炸弹、汽车炸弹和在镜头前上演割喉斩首。然而,随着袭击美军和政府高官难度越来越大,平民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对于大多数热爱和平渴望安全的伊拉克民众而言,扰乱生产生活秩序的伊拉克“基地”组织并没有多少“市场”。 然而,“基地”发动袭击很多是直接针对什叶派,目的是挑起派别冲突,进一步搅乱局势。伊拉克“基地”分支认为,教派冲突可以阻止逊尼派参与伊拉克政治进程,因为由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民主政治违背伊斯兰教义,属于“异端”;宗派的冲突可以逼迫什叶派领导人下台,让伊拉克处于无政府状态并使美国的计划破产;挑唆教派纷争客观上能够鼓动伊周边国家的逊尼派,形成地区性规模,进而与什叶派国家强势对垒。 从实际效果看,“基地”组织的活动的确影响巨大,自阿里哈迪清真寺被炸后,日益激烈的教派冲突导致数千人罹难,数万人逃离家园,伊拉克甚至濒于内战的边缘。 后扎卡维时代 扎卡维在美军空袭中被打死以后,伊拉克“基地”分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组织变动后的人员整合和战略调整。在马斯里接任新领导人之后,实施了袭击杀死3名美军士兵和绑架斩首俄罗斯外交人员的行动,不仅兑现了实施猛烈报复的承诺,也印证了美伊方面对于后扎卡维时代伊安全局势的忧心忡忡。 马斯里是一名埃及爆炸物专家,他曾在本拉丹的阿富汗恐怖训练营受训,是扎卡维的助手,并且参加过2004年的费卢杰战役。美军称,阿布哈姆扎穆哈吉尔只是一个化名,他的另一个名字是马斯里。美国国务卿赖斯6月30日批准,悬赏500万美元以换取有关马斯里的情报。 “911”事件是国际恐怖主义在全球空前泛滥的一个标志性事件。5年来,国际恐怖主义仍然猖獗,重大恐怖事件频频发生,杀伤效应和轰动效应越来越大,手法、方式不断更新升级,活动区域继续扩大,对世界各国的稳定、安全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而伊拉克正是这一层面上的“重灾区”。 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发动战争,实际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恐怖主义的发展与蔓延,加之恐怖主义具有深刻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民族与宗教的背景与根源,短期内难以根除。 在组织结构上,本拉丹将继续作为伊拉克“基地”分支的“精神支柱”,继续灌输其恐怖理念,与伊境内的子机构建立有形、无形的勾联网络。 针对驻伊美军和政府军加大防务力度、更新装备、改进军事行动方式,伊拉克“基地”分支在组织建设上,更注重吸取外来恐怖理念、技术、资金和人员,不少人曾在西方接受教育,对恐怖犯罪技术手段和西方社会治安漏洞了如指掌。 从袭击形式上看,伊拉克“基地”组织的筹划则更为缜密,行动更为灵活机动,游击战的隐蔽性更强,重点打击的杀伤力更大。“基地”分子不仅化整为零、相对独立,而且盘根错节、遥相呼应。 在伊拉克,武装冲突与恐怖活动相互交织。美国占领伊拉克,特别是“虐俘事件”暴露后,中东地区原有的反美情绪更加高涨。恐怖组织借此广为煽动极端主义情绪,呼吁对“异教徒”发动更猛烈的“圣战”。 虽然美国在表面上已将伊政权移交伊临时过渡政府,但伊境内各种恐怖暴力事件仍有增无减,爆炸、绑架杀害人质的事件仍在大量发生。伊拉克既成为各种宗教极端势力的聚集地,也成为国际恐怖势力宣传、募集资金、招募人员的温床。 然而,“基地”组织活动并非制造安全乱象的唯一原因,伊拉克政治进程的深入、民族团结政府的建设、经济重建带来的民生改善、美军的及早撤出,才是左右安全局势的关键要素,在伊拉克人民期待的美好新生活到来的时候,“基地”的影响将会自然地消逝,恐怖的阴霾也必将散去。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