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欧科技年”正式启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02:01 人民网-人民日报

  10月11日,由中国科技部和欧盟研究总司联合发起的“中欧科技年(2006—2007)”在布鲁塞尔正式启动。这是中欧科技合作与交流史乃至中欧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全面推动中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做出贡献。

  2005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中欧科技战略高层论坛”期间,中国科技部与欧盟委员会
就举办“中欧科技年”达成共识,双方同意在2006年至2007年期间举办科技年活动。不久前在赫尔辛基举行的中欧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期间,双方在联合声明中再次确认此项活动。中国科技部与欧盟研究总司签署了有关“中欧科技年”的执行协议。随着启动仪式的举行,“中欧科技年”的各项活动将在中国有关省份和欧盟各成员国陆续开展。

  “中欧科技年”以“携手创新,互利共赢”为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举办科技展览会,展示中国“十五”期间的科技成果和“十一五”的科技发展规划、欧盟第七个框架计划及成员国科技发展计划;展示中欧科技合作成果,展示中欧科技合作和研究人员交流的重要性和互利性,加深相互了解。二、组织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中欧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包括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小型专业科技展示、夏令营、培训活动。三、发展中欧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建立中欧相互更加开放的政府科研计划和中欧科技合作高层协调机制,促进大科学和先进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四、组织旅欧华人学者和华人科学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以及在华欧洲研究开发机构和欧洲科学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五、鼓励中欧科技型企业参与此次活动,促进中欧双向的技术转移、经济技术合作和投资。

  中欧之间的科技合作有着长久的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初双方互换学者,举办各类培训班、讲习班,到中方科学家和学者参加欧盟的科技框架计划,中欧科技合作一直在稳步开展。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欧盟的第五框架计划(1998—2001)和第六框架计划(2002—2006)中,中方科学家和学者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就超过200项,涉及研发经费高达数亿欧元。1998年底中欧科技合作协议的签署以及2004年的续签,为中欧科学家相互参加对方的研究项目、开展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欧之间在伽利略项目(欧洲无线电卫星导航系统)和ITER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合作,使得中欧科技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成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与科技全球化的今天,中欧双方都需要进一步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加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全方位合作,促进自身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双方的科技合作有利于扩展双方经济发展空间,共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最终实现战略合作的双赢。

  (本报布鲁塞尔10月11日电)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李永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